簡介
方鈉石是
似長石類礦物中的一類,它是含
氯化物的鈉鋁矽酸鹽。方鈉石包括羥方鈉石、
黝方石、
藍方石等,不同種類的方鈉石顏色也有所不同。在火山噴出物中常見到黝方石的影子,它的顏色有灰、褐、藍等。藍方石除了藍色以外,還有白、灰、綠等。是一種常見的寶石,在法國、巴西、
格陵蘭島、俄羅斯、緬甸、羅馬尼亞和北美地區都有產出。
外形特點
方鈉石通常呈藍色,少數為白、綠、紅、紫或灰色。晶體相當罕見,在自然界多以塊狀、粒狀或結核狀等型態產 出。一般呈玻璃光澤,在解理面上,則為油脂光澤。方鈉石是一種含鈉、鋁及氯的矽酸鹽礦物,當放入
硝酸並加入
硝酸銀時,會產生白色的氯化銀沉澱。成分中若氯被硫置換時,則形成紫方鈉石(Hackmanite)。方鈉石在自然界中並不多見,其外觀與
青金石(Lazurite)頗為相似,所以在寶石市場上,常用它做為青金石的替代品,但是方鈉石很少含有青金石的特徵性黃鐵礦包裹體。
物理性質
晶系:等軸晶系
硬度:5.5~6
解理/斷口:{110}解理:不良到清楚;參差狀到貝殼狀斷口
光澤:玻璃光澤
顏色:藍、灰、白、綠或紅
其他:(1)在紫外線照射下,常產生橙色或橙紅色的螢光
(2)具脆性
(3)半透明到不透明
(4)加熱融化時,會發泡而變為無色的玻璃狀
化學特性
化學成分:Na4(Al3Si3O12)Cl
化學性質:(1)將方鈉石放入
硝酸,並加入硝酸銀可產生白色的氯化銀沈澱
(2)溶於鹽酸中
(3)成分中偶爾有少量的鉀
野外產狀
方鈉石在自然界較為罕見,主要產於富鈉貧矽的鹼性岩中,如霞石正長岩、粗面岩和響岩等火成岩或接觸變質的矽卡岩中,常與
霞石、白榴石、長石、
鋯石等礦物共生。
美國緬因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產出優質藍色方鈉石,此外俄羅斯的烏拉爾山、義大利的維蘇威山、挪威、德國和玻利維亞均有方鈉石產出,在西南非洲發現了一種鮮藍色幾乎透明的方鈉石。
重要產地
(1)美國Maine的Litchfield和West Gardiner、New Hampshire的Red Hill、Massachusetts的Salem、Arkansas 的Magnet Cove、Colorado的Cripple Creek等地
(2)加拿大Quebec的Mt. St.-Hilaire、Ontario的Davis quarry和Bancroft的東部和Princess quarry、British Columbia的Ice River complex
(3)
格陵蘭Kangerdluarssuk、Tunugdliarfik fjords
(4)
挪威的Langesundfjord area
(5)義大利Campania的Scarrupata和Mte. Somma、西西里島的Val di Noto
(6)德國Eifel的Laacher See area
(7)俄羅斯Ilmen Mts.的Miask、Kola Penin.
(8)印度Rajputana的Kishengar
(9)朝鮮Ham Gyong North Prov.的Gil Ju Co.
鑑定特徵
(1)多呈藍色
(3)比重 2.14 ~ 2.30
(4)在鹽酸中可溶解
常見品種
羥基方鈉石
方鈉石組成Na8Al6Si6O24·(OH)2(H2O)2,方鈉石中OH常被Cl代替;
羥基方鈉石組成Na8Al6Si6O24·(OH)2,羥基方鈉石和方鈉石XRD譜圖一致說明它們有相同的結構。X型
沸石,A型沸石和方鈉石都由同樣的β特徵籠構成,β籠通過雙六元環連線形成X型沸石,通過雙四元環連線形成A型沸石,通過共面聯接可形成方鈉石。
黝方石
黝方石晶體罕見,呈現十二面體,大多為塊狀或粒狀,顏色多樣~無,白,灰,淺藍等,硬度5.5~6。通常晶體嵌入火山岩間,本礦顯現出難得一見透明的柱狀晶體。通常晶體嵌入火山岩間,本礦顯現出難得一見透明的柱狀晶體。
藍方石
英文名稱hauyne一種含硫酸根的鈉鈣鋁矽酸鹽。
化學式:na6ca[alsio4)6(so4),也寫成(na,ca)4-8[a1si(o,s)4]6(so4,c1)1-2,常含微量的鉀。等軸晶系。晶體呈十二面體或
八面體,更常呈圓粒狀及粒狀集合體。藍-深天藍色,也有白、灰、淺黃、淺綠、淺紅色。透明-不透明。玻璃-油脂光澤。均質性。折射率n=1.495~1.505。一般無冷光,但少數在長波紫外下有橙紅色螢光。硬度5.5~6。性脆。{110}解理中等。相對密度2.40~2.50。產於鹼性火山岩中,偶見於
偉晶岩與白雲岩接觸帶。主要產自義大利
維蘇威、德國
萊茵、美國科羅拉多州、
蒙大拿州、加拿大魁北克等地。其透明晶體可磨製翻型寶石;不透明塊體可作青金石代用品。有人認為,藍方石是某些青金石的主要組成礦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