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地理環境,自然景觀,故事傳說,文人詩詞,
簡介
地理環境
南有嵯峨五峰險嵯峨山為方里南部屏障。五峰聳立,由東而西,形如筆架,擺布均勻,故又名五台山。各台早年皆有寺廟,以二台古蹟為最多。著名的有鐵浮圖、馬趵泉、試劍石、鐵瓦店等。據《淳化縣誌》載:“東屬三原,南屬涇陽,西、北部屬淳化。”山北地勢平坦,宜林宜牧。蒼朮、黃芩、柴胡、沙參、野百合等藥材叢生,山南陡崖峭壁,有捨身崖、南天門等險地。晴日登峰,南望西安、涇渭和涇原兩縣村莊,一目了然。
北依爺台鳳凰山從方里地區北望,前有爺台山,東西橫亘,崗巒起伏;後有鳳凰山,氣勢巍峨,居高臨下,一脈相通,自古為軍事要地。爺台山頂平坦,北、東兩面,崖陡溝深,古代曾築營壘。
東臨文帝母后廟文帝母后廟,地址在固賢鄉中部。《淳化縣誌》亦有記載,廟址占地約十餘畝,有殿宇、東西湯房、戲樓等建築,留有碑記。建國後,廟宇、碑記尚存。
西郊星石明寺內方里街西二里許,原大明寺內有兩顆隕石,俗稱星星石。該寺建於明代初期,據傳說:“晴於偶降星石,人以為祥瑞,乃擇其墜石之地建築寺廟。”歷代幾經重修,前後殿及僧舍大部分完整。經過戰亂到民國初期,廟宇殘留,寺記憶體有鐵鐘一口,重兩千餘斤,隕石兩顆(高一米多,縱橫一米五)。此外如石佛像、石獸、造像碑,大部分殘缺不全。
自然景觀
桃源勝地柏樹山位於方里東,淳、耀兩縣交界之處。其地形天然向河床突出一嶺,再經人工締造,滿山盡植柏樹,濃郁蒼翠,風景宜人。
加之柏子逐年自生自落,其數難計;山腰間平坦,建有亭台樓閣,開鑿石窟數處,院內廣植花卉,以重瓣石榴、牡丹、玉蘭、月季、臘梅為有名;山角翠竹一片,三面河水環繞,東面隔河有水簾洞,西有捉月池,南有五松台,北邊跨河有桃花川等名勝。
川里有桃、杏、梨、核桃等園林,水田多種植稻穀蔬菜。據當地碑碣記載及居民傳說,初為三原縣東里堡富戶之避暑山莊,經巧匠設計,把自然景色進行加工改造,亦顯別致,故有“清山別墅”“桃花勝地”等稱謂。渭北著名書法家賀復齋、顏愙齋曾來此旅遊,篆寫了楹聯、匾額以志其勝。
故事傳說
黃帝鑄鼎在此間黃帝,軒轅氏,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鑄鼎一事,據文獻記載及傳說似在嵯峨山。《淳化縣誌》及《黃陵縣誌》中,皆有皇帝鑄鼎於及荊山之記載。嵯峨山又有荊山,嶻薜山別稱,且三原、涇陽北部古稱鼎州,地址皆在嵯峨山以南地帶。
1937年以前,三原北城一古寺中曾留鐵質古鼎數尊,每個重數百斤,相傳為軒轅氏所鑄。鼎為古代烹器,西周及漢代多銅鑄,鐵鼎極少見,唯嵯峨山產鐵而不產銅,由此觀之,黃帝鑄鼎於此可信,但未發現鑄鼎遺蹟,僅傳聞而已!
仙姑得道秦莊庵舊址在今秦莊南端河東。1940年以前,此地留有三清觀,道院及洞窟十餘處,戲樓一座,1943年,被國民黨駐軍修碉堡而毀壞。
相傳此為仙姑得道地方。過去該處有一洞窟,上刻“仙姑得道處”。其內塑有何仙姑夫婦像各一尊,二人排列扭坐。傳說仙姑在此得道後,其夫趕來,使她討厭,因此生氣不理。相傳有意作此以聳視聽,旅遊者見此作為笑料而已。庵觀以外雜樹成林,杏樹尤多。
文人詩詞
1919年,於鶴九先生在方里興辦教育時,與地方長老漫談中,對八景給予總結排列,復經于右任先生遊歷後,予以肯定,並編為詩詞,以利傳誦。
八景詞曰:
南有嵯峨五峰險,黃帝鑄鼎在此間。
北依爺台鳳凰山,造像遺蹟柳家灣。
東臨文帝母后廟,桃源勝地柏樹山。
西郊星石明寺內,仙姑得道秦莊庵。
造像遺蹟柳家灣爺台山北麓二里許,有村名柳家灣,村西山崖高處,留有西魏佛龕碑碣等,其下遍地繩紋瓦礫,記明古代有大型建築物。1920年于右任先生來方里,在此遊歷,摩崖拓字,並留有五言詩一首:
北風吹大地,駐馬柳家灣。
造像搜年代,摩崖剔蘚斑。
雲封神兔嶺,雪壓石門關。
拾得離宮瓦,送與友人觀。
1920年于右任先生來此旅遊,寫有《柏樹山遊記》七律一首:
柏樹山頭柏蒼蒼,山前池館半荒涼。
應惜花木遭兵燹,十載家山作戰場。
大戶凌夷中戶起,上田租佃下田荒。
復齋行書愙齋篆,點綴亭台共夕陽。
出處:《淳化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