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6.9-1990.7 江西農業大學,本科畢業。
1990.9-1993.7 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畢業。
1993.9-1996.7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畢業。
工作經歷
1996.9-1997.1 義大利Padova大學生物系,訪問學者。
1997.2-2000.7 美國Stanford大學醫學院探親、學習、ISN公司工作等。
2006.4-2006.10 德國Jülich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2000.8-至今 同濟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副教授,碩士導師。
2006.3-至今 兼任聯合國-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師及碩士導師。
所在系所(部門):環境科學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
可持續發展學院。
校內外學術及行政兼職: 環境學會、微生物學會、生態學會會員等。
主講課程
《生態工程基礎》、《生態風險評價》、《Current Ecology & Application》、《City and Agriculture: food supply、safety and security》、《Urban Ecology》。
《生物學基礎》、《生態學基礎》、《環境生態學》(雙語)、《環境生物與生態》、
《City and Agriculture: food supply、safety and security》(全英文,與義大利教授合作)、《Urban Ecology》(全英文,與義大利教授合作)。
《生態工程學》(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專業課)。
《生態工程基礎》(本科生,公共選修課)。
《生態學原理及套用》(雙語)(本科生,公共選修課)。
《生態風險評價》(碩士研究生,選修課)。
《Current Ecology & Application》(全英文授課)。
研究方向
生物-生態修復理論與技術、環境微生物、可持續發展理論與技術、生態系統管理。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1. 參與中國-歐共體國際合作研究項目《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on Resources Use Sustainability and Food Safety Measures for its Solution in Highly Population Subtropical Rural Areas in China》(EC CONTRACT STD TS3 CT92 0065) (1993.1—1996.12),主要從事農田土壤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2. 參與上海市清潔生產重點攻關項目——城市污水廠污泥綜合利用成套技術研究與示範(2002-2005),主要從事污泥的資源化利用研究。
3. 參與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小城鎮科技發展重大項目——小城鎮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2003-2006);主要從事污水土地處理技術的研究。
4. 參與國家高新技術863項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超積累植物修復技術研究(2003-2006),主要從事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動態研究。
5. 主持同濟大學教改項目《創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05-2007),出版雙語教材、發表教改論文,順利結題。
6. 主持國家高新技術863項目(2007-2010)(子課題負責人):砷污染農田超富集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主要從事基因工程菌-超積累植物蜈蚣草的聯合生物修復機理研究。
7. 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典型脆弱生態系統重建技術與示範-崇明島生態系統修復關鍵技術開發與套用研究(2006-2010),主要從事崇明島鹽鹼地的土壤性狀及改良技術研究。
8. 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崇明低炭經濟產業發展模式、關鍵技術集成套用與示範研究-崇明低碳經濟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套用示範(2009-2012),主要從事崇明島土壤碳封存技術的研究等。
9.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砷鹽工程菌(PSQ)調控超積累植物(Pteris Vittata L.)富集效果的分子機理(2013-2016),主要從事基因工程菌在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中的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機理研究。
10. 參與瑞典國際教育基金項目:《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2012-2013),作為亞洲區域負責人之一,負責指導亞洲不同國家(印度、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等)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推廣與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