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傳

方苞傳

由朱洪主編的《方苞傳》不只是講述一個禮學思想家的傳奇故事,不只是放大歷史鏈條上的一個蒼苔斑駁的細小環節,它更應該是一種“禮”的生活方式、一個“義”的處世態度、一種人之為人的理念。這就是《方苞傳》。

基本介紹

  • 書名:方苞傳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378頁
  • 開本:16
  • 作者:朱洪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37907, 75396379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了解清代,不了解影響清代兩百年的桐城派,可乎?了解桐城派,不了解桐城派的鼻祖方苞,可乎?而方苞的意義僅僅只是桐城派的鼻祖嗎?
由朱洪主編的《方苞傳》不只是講述一個禮學思想家的傳奇故事,不只是放大歷史鏈條上的一個蒼苔斑駁的細小環節,它更應該是一種“禮”的生活方式、一個“義”的處世態度、一種人之為人的理念。

作者簡介

朱洪,1957年生,安慶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慶師範學院教授、政治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著作25部,代表作:《從領袖到平民——陳獨秀沉浮錄》、《黃鎮傳》、《胡適大傳》、《趙朴初傳》、《劉半農傳》、《胡適:努力人生》、《血祭桐城派——戴名世傳》、《中共首任總書記陳獨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家鄉歲月(1668-1691)
一、哭外婆知送終禮 送長兄嘗別離情
二、治古文兼治時文 學文章先學做人
三、杜蒼略亦莊亦諧 黃道周如聖如佛
四、劉北固降行稱兄 錢澄之折輩行禮
五、歲試第一初寫序 疑義並存錄逸聞
六、躲弟難悔四十年 避圓房拖兩百天
七、題《楝亭》附庸風雅 哭秋風夕陽西下
第二章 初入京師(1691~1693)
一、鞭頑仆恩師圓場 療瘟疫郎中託身
二、京師歲寒交朋友 天下正議壽先生
三、析《周禮》眼明心開 遭誹謗雲遮霧蔽
四、再落第訣別孤友 修《明史》嘆息不均
第三章 四鄉授經(1693~1699)
一、驅皖南初游涇川 客涿州貪坐夕陽
二、韓慕廬禮遇後學 顧嗣立雅集秀野
三、萬斯同夜話義法 劉涵三棄官池陽
四、姜西溟暢談平生 方逸巢演繹先賢
五、館寶應縣令修堤 研《春秋》摯友規諷
六、隱君子慧心指謬 鄰通判仗義恤孤
七、曹楝亭贈詩療瘡 方逸巢受杯節酒
第四章 中舉之後(1699~1705)
一、中解元母親流淚 饋鮓雞曹寅還詩
二、赴會試失弟子禮 焚舊稿絕稀世文
三、哭長兄昊天不弔 表大節流俗難容
四、寫詩序古今同詞 上辭呈進退有禮
五、李剛主名盛謗隨 姜侍郎年長禮恭
六、贖故園遂父母心 救賢臣盡君臣義
第五章 棄官孝母(1706~1711)
一、棄殿試南還探母 刻舊文不忘恩師
二、結髮妻床幃福淺 同母姐隔噎經年
三、情境無緣義難立 白鳥忘機花自開
四、不肖子痛失老父 攝山僧深藏遺書
五、寫祭文憑弔宰相 擇甥婿告慰三姐
六、信程朱糾結顏元 惘士女半疑住持
七、將園池清光瑩然 大龍山皋壤如沐
第六章 《南山集》案(1711~1713)
一、蘇知縣冒險報信 馬布政挺身犯顏
二、赴詔獄義士護送 闖刑堂郎中丟官
三、染瘟疫從犯先死 謀黑錢重囚後生
四、研古禮參伍倫類 正風俗啟人善端
五、探監人古義高遠 害無辜冥謫難逃
六、李光地犯顏呈情 戴名世含冤棄世
第七章入值內廷(1713—1722)
一、南書房初沐皇恩 隸旗下長懷故人
二、伴御駕溪梁晚憩 送方母會試誤期
三、入書局同命相連 困家鄉氣運各一
四、辨《周官》四代聖書 斥劉歆萬世罪人
五、夢父兄希冀還鄉 中鄉試臉無驕色
六、楊千木輝然出眾 蘇壎侯賢者不疑
七、未謀面傾心已久 拒御醫授受不親
八、寫墓誌不求事詳 記故事貴在立誠
九、失時節父女棄命 研《春秋》首尾貫通
十、詠牡丹詩不襲古 讀原著義在其中
十一、嘆友朋次第凋喪 糾是非誣枉可辨
十二、賞芍藥好友做伴 游潭柘神天相接
十三、菅人命小子何辜 寫生壙侄兒合淚
十四、定祭禮百代不移 解心結七 十、北上
十五、溪粱間薄暮執手 病榻上利箭穿心
十六、有德於己愧心少 訾警聖人警示多
十七、梅定久因學獲榮 顧用方依禮娶親
第八章雍正朝臣(1723—1735)
一、獲大赦重獲自由 泄天機知遇冢宰
二、悼門生後繼乏人 嘆古松榮華不再
三、還金陵不即私屋 悼先人心懷憂惕
四、方孝孺與虎謀皮 浮渡山男女雜至
五、碑勿擦相守世代 德何堪累及百家
六、構一祠遺蹟不廢 訓數語天下為則
七、陳古義主張禁酒 謀國事推薦人才
八、居閒職區畫大事 恐不宿預寫墓誌
九、壞性格晚歲能改 好文章久品知味
十、抄《周官》玩不能釋 審五倫顧影自慚
十一、承遺願夫妻兩穴 哭知音執手三號
十二、祈甘霖恩澤施遠 擊澤望計議從長
十三、汪武曹夙與子期 宋山言不務聲華
十四、獻策邊陲報皇恩 老謀雄略系風義
十五、訓長子稍有懼心 悼侍郎扼以無年
十六、編範文助流政教 依義法取捨漢唐
十七、編志書抱以公心 承師說改過為大
第九章乾隆禮官(1735~1742)
一、制喪禮影響風氣 寬征銀為民請命
二、糶倉谷博訪周諮 改漕運利國益民
三、興水利救災濟荒 修“三禮”信今傳後
四、探底蘊宰相獨知 悼賢良士友奔唁
五、命將沒忠告直友 夢故人問勞如生
六、定經制國家受益 獻謀略同僚生妒
七、設靈位南鄉而哭 選庶常異地有別
八、列班末議事不周 求諫士褒賢依德
九、從古禮應祀前母 禁燒鍋力駁九卿
十、辭侍郎眾箭難防 悼田間一代風教
十一、識薦青聲光初 現悼二姐骨脈無遺
十二、議苗疆久安長治 除積習冒死直言
十三、禁酒煙貴在堅持 不求名時刻自省
十四、校經史遍購舊版 復河道誤聽冥言
十五、選“四書”有關氣運 推祭酒無人應聲
十六、懲偷盜內寬外嚴 守台灣疏鑿暗礁
十七、師患疾大槐召友 弟被誣道希去世
十八、窮於命大造下人 氣超群蓄意閒遠
十九、重大節小不足道 乞解職賜銜侍講
第十章江寧餘生(1742~1749)
一、做賢人成難毀易 建祠堂奪秒爭分
二、抄遺著大快人心 寫年譜貴在事信
三、天姥寺方苞題壁 大龍湫和尚帶路
四、游雁盪山絕萬感 題“夢歸圖”訴遺恨
五、順舅姑出父行狀 孝上人寫母年譜
六、學孔顏如此設心 侍皇子不欺獨能
七、別來三日事千年 涕演滿面悲六郡
八、薦門生罕見其匹 寫墓表公論在人
九、修祠堂固守良知 游寺廟彼家有人
十、避學政悄然還鄉 戀雲水偶寄閒情
十一、建家祠莫忘祖先 定祠禁心期後代
十二、繪遠景營畫祭田 別靈驗縱論古今
十三、宋貞婦養孤敬老 方觀承位尊書工
十四、悼少宰竟夕長吁 刻偶樂不沒後世
尾聲
後記

文摘

1702年正月三十,方苞側室楊氏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道章。方苞此時已三十五歲了,因蔡氏生的第一個兒子夭折,所以更珍愛這個兒子了。
三月十六日,方苞遵兄遺囑,遷弟柩與兄並葬於泉井村之北原。葬下弟弟和哥哥,方苞放下了心中的一件大事。從此,哥哥和弟弟在此做伴了。墓四周的青松,在春風中微微晃動,夜幕即將降臨,方苞心中一陣悲哀。弟弟和哥哥都死了,三個人只留下自己,這是上天對自己的懲罰啊!人死了,沒有知覺,什麼都不知道了。最可悲的不是已經去世的親人,而是無依無靠、內心萬分痛苦的活下來的人。
哥哥去世後,四方同學想見方百川遺文,方苞遍索於生徒朋游,僅得二十篇,後與方百川《自知集》並在一起刊布。
1693年,方苞在京師時,曾收到哥哥郵寄的十餘篇文章,被內丘人王永齋持去。1700年春,蕪陰人夏虎文訪問方百川,別時方百川送了一冊自己的文集給他,從此未還。現在,王永齋和夏虎文兩人已去世,他們的子弟,將來能求索得之,刻印行世嗎?
哥哥不好時文,他寫文章,一定是有用的,而且是縈繞於心、揮之不去的。這么寫文章,別人認識不到,哥哥卻做到了。從哥哥的文章中,人們可以知道,什麼樣的文章是“充於中而不可以已者”的。
方百川的詩歌、古文,竟然無存,只有《絡緯》(《為督學磁州張公賦》)、《擬南樓鐓集序》(載《江左文選》)、《廣師說》(上韓慕廬),流傳很廣,朋友手中都有。
方百川主張寫時文要明於事物之理而求以濟用,即不要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寫了要對社會有用。此話,他並未寫進文章中。好在其時文為二三同好所推崇,並刻印流播於世。不久,海內學者幾乎家家有其書了。
弟弟方林生前也寫了十來篇文章,方苞和哥哥在其去世後,收了起來,不忍翻讀。過了數年,才敢翻讀,才知弟弟已得慶曆諸公奧秘。因弟弟文章篇數少,不能單獨成帙流行。方苞刻印哥哥文集時,從弟弟的二十篇文章中挑了十篇,附在後面。從此,弟弟的文章和其人,也可以藉此流傳了。P74

後記

借出生地之緣,幾年前,我寫了《血祭桐城派——戴名世傳》。因寫戴名世。第一次系統地接觸了許多清代人物,其中揮之不去而想續寫的清人,正是方苞。正如寫了陳獨秀,不能不續寫胡適一樣。寫了戴名世。就抑制不住寫方苞的衝動了。
方苞以替古聖賢張言、匡扶天下為己任,性格剛直,因晚年建言多與九卿牴牾。與乾隆存隔膜,死後未能附祀孔廟,未入賢良祠。其卒後幾百年,世人多視其為桐城派鼻祖,而重其文章“義法”。殊不知,方苞以釋古聖人之“禮”為旨歸,且半輩子孤介獨行之。而光大司馬遷等人的文章“義法”,曲為次焉!由此可知,知人最難。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痴,誰解其中味”,誠非一時一地一人之嘆。和明代王陽明“正人心”一樣,清代方苞的復興“禮”“義”,一線所系,命及吾華夏精神大廈之安全。其人發心之大、眼界之高、功勞之遠,誠非附祀孔廟、入賢良祠的許多先哲可比。而方苞的地位,也絕非“桐城派鼻祖”可以冠蓋,又豈止於與戴名世、劉大櫆、姚鼐比肩。方苞其誰?春秋的孔子、宋代的程朱、明代的王陽明在清代復出焉!方苞是無憾於自己和他人,而世人負其久且深的一個人。
方苞生前寫了許多人的小傳,文短義深,以傳其不朽。對於這樣一個高蹈古風、關注他人的人,無疑應有一本自己的長傳傳世。“文革”前,因反個人崇拜和名利的思想,加上桐城派長期被納入舊文化範疇,方苞去世後兩百六十三年。其長傳未出焉!
方苞是一個禮學家,其對古禮的發微,得到前輩、並世思想家的敬佩和皇親國戚的讚賞:他本人將“禮”既作_為倫理的範疇,又作為政治的範疇,貫徹到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方方面面;他重義輕利,以聖人之心規誡自己的行為,為這樣的先人寫傳,發其潛幽,無異於自遠古引來一條清流,當系蕩滌心塵、移風易俗之為。故余寫方苞,視作宇宙間的一件公事。
孟子說:“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方苞是一個樹立義法的人,不寫出其心中之義,其義法無源。今天,許多人逐利失義、精神迷失、行為無所適。讀方苞以禮“正人心”的文章,無異於嘗一味良藥,療大病於無形。
方苞不是一個書齋里的老夫子。他關注普通人的生活,關注下層人的命運;他敢與九卿抗言,敢冒死上書皇帝:他在邊境戰爭、少數民族的關係、江河治理、禁酒禁菸、漕運、人才的使用、反對腐敗等問題上,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案,多被皇帝接受,並在全國施行,以致在許多方面,影響到當時的社會風氣風俗。
司馬遷和方苞都是惶恐中有待來者的人,是希望在身後數百年、幾千年,於浩渺人煙中得到知音的人。後來者可抹去史塵,發前人未盡之言,光大其心,此人類一脈精神延續之魅力也!使方苞起於九原,讀本傳。未知得其“禮”否?合其“義”否?沃其心否?余不敢謬說自己是方苞所期待的“來者”,但私心期望。不致隔膜。
三年前寫的《血祭桐城派——戴名世傳》,忙碌移時,暮出書齋,華燈初上,呼吸一口室外花園中的新鮮空氣,仿佛步出古代,潛意識裡常跳出“舒服”二字。今寫方苞,四時交替。春去冬來,霍霍兩年,心中時時震撼無名,淚出無由。或許,方苞所達到的禮學境界、義法造詣,如日落後的崇山峻岭,挺拔而綿邈,不能不引起觀者的心靈震撼!
最後,感謝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本書,感謝徐海燕女士策劃了本課題,感謝呂冰心女士、陶彥希女士為編輯、出版本書付_出了許多心血。本書為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完基地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重點項目(201lSK778zd),在此向安徽省教育廳一併致謝!
冰心女士在電話中說,此書為鋤荒之作,有以也夫?
朱洪 2011年大暑校訂於安慶師範學院紅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