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班研討廳

“方班研討廳”又名“創新與思辨”,是方班的三門研究生創新課(研討廳、演武堂、前沿秀)中的一門,也是方班最早推廣的一門能力素質型課程,截至2023年7月已經推廣到國內29所高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班研討廳 
  • 類別:教育、科技
一、簡介
方班研討廳由中國工程院方濱興院士設計並親自全程參與教學。課程採用小班制、研討點評式教學模式,由方濱興院士、知名專家和專業老師組成教學組,採用“學生講、師生問、專家評”的深度翻轉課堂形式,通過鍛鍊學生掌握求源方法、熵減方法、實踐動手方法和思辨方法,從而培養創新和思辨能力。課程以“授之以漁、掌握方法”為最大特色。
自2019年秋季學期至2023年7月,已有包括廣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哈工大(威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經貿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哈工大(深圳)、廣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海南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29所高校開設了“創新與思辨”課程。
二、課程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過程中重點涉及5類人員角色:點評指導專家(方院士及專家)、課上提問及評分老師(專業老師)、輔導老師(專業老師),演講報告學生、聽課提問學生。
課程主體採用“深度翻轉”的研討點評式教學模式。課前,由學生就自選主題進行調研、實驗並準備報告;課上,由學生演示、分析和講解其所選主題研究成果,其他參與學生進行提問、質疑或建議,根據學生報告主題而匹配的教學組老師給予啟發性提問式指導,方院士等參與課程專家對報告和提問的學生同時進行點評、指導;課後,參與報告的學生對課前調研、實驗等準備過程,以及課上報告、同學提問和專家點評等情況進行梳理,從思維模式、研究方法、表達方式等方面復盤分析自己優長和不足,並提出具體可實施的改進措施,形成總結報告。輔導老師全程(課前、課上、課後)提供指導;提問老師按照規定的指標項對學生的課堂報告、課上提問、課後總結等進行評分。課程在學期內組織1-2次分組辯論賽,辯題從學生收集篩選。
方班研討廳
“創新與思辨”課程(方班研討廳)框架設計
三、課程評價方法
學生的課程成績按學期計算,總分100分,包括報告分(0.6)、提問分(0.2)、總結分(0.2)三部分。每次辯論課的最佳辯手可得到附加分,計入課程學期總成績,總分不超過100分。
第一階段(第一學期)
第二階段(第二學期)
報告人指標要求
對應內容和做法
報告人指標要求
對應內容和做法
背景清晰需求客觀
分析現狀需求
研究方向聚焦
針對問題明確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針對的問題,並闡明原因
問題具體目標明確
提煉所講文獻針對的問題和預期的目標
基礎原理易懂
相關技術清晰
講清(普及)相關原理和技術
原理技術完整易懂
理解並講清相關原理技術
研究內容有創新
技術路線較合理
分析重點、難點,提出(可能)創新點,展示當前進展和計畫
總結評判有主見
分析、驗證、評判與交流
報告講述生動
PPT有設計
邏輯表達與展示
講述形式有風範
邏輯表達與展示
回答問題簡練切題
溝通、思辨(批判與反批判)
課後總結完整具體
總結、反思、改進(務實)
課後總結完整具體
總結、反思、改進(務實)
註:對報告人的各指標用“良、好、中、差”四個選項進行等級性評價。
提問人指標要求
對應內容和做法
提問有思辨性
提出沒有確定性答案、沒有公認最優方法或與報告內容不完全一致的問題
有與題相關的追問
提出與之前的問題或主講人的回答具有邏輯關聯性問題
提出合理的不同意見
提出與報告人所述內容、方法等不同的意見建議
註:對提問人的各指標用“有、無”兩個選項進行存在性評價;提問人評價指標適用於兩個階段。另外,對於在同地授課的教學班,課前分發本班報告PPT,學生自願組成提問小組(2-3人/組),以小組為單位與報告人進行問答、質疑等,增加實時對辯性。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