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樂

方永樂

方永樂(1916-1936),出生於安徽六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3歲時投身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為中共黨員,歷任少共六安縣委書記、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少共書記、鄂東北少共道委書記、紅二十八軍第八十二師政委等職。

1936年5月14日,在麻城護兒山東北側的霧露塘坳口犧牲,年僅2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永樂
  • 國籍中國
  • 籍貫:安徽六安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36年5月14日
  • 職業軍人
  • 出生地:安徽省六安縣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參加革命,犧牲情況,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6年生於安徽省六安縣石板沖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祖父方模聰教私塾,父方廣修心靈手巧,長於雕塑,母張氏勤於耕作,辛苦養育著方永樂兄妹四人。方永樂幼年曾隨祖父念過兩年私塾,由於生活拮据而被迫輟學,隨父做活,終未能改變貧困家境。其父不得不忍痛將祖傳的12畝田產及僅有的3間破屋變賣,舉家遷至石板沖硯瓦池落戶。但方永樂一家依然沒有擺脫悲慘的命運。其父又多次被官府抓去坐牢,終被折磨致死。所有這些,在少年方永樂的心靈中打下了深深的階級仇恨的烙印。

參加革命

1929年11月8日,在中共六安中心縣委直接領導下,獨山農民暴動取得了勝利,打響了六霍起義的第一槍。年僅14歲的方永樂再也按捺不住革命熱情,毅然參加,並於是年冬被編入紅軍。至此,方永樂便踏上革命的征程。1931年,方永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第四次反“圍剿”時,他任少共六安縣委書記,曾在率皖西少先隊向湖北紅安轉移途中,打了好幾個勝仗,顯露出優秀的指揮才能。1933年轉為中共黨員,此後分別任皖西北道委少共書記,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少共書記,鄂東北道委少共書記及紅二十八軍第八十二師師政委等職。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率領紅二十五軍主力離開根據地,長征進入陝南。臨行前,省委於11月11日在河南光山縣花山寨召開常委會,並給沒有出席會議的省委常委、中共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一封指示信,責成他組織中共鄂豫皖邊區黨新的領導機關,並組建紅二十八軍,繼續堅持根據地鬥爭。
而此時的鄂豫皖邊區的鬥爭形勢十分險惡:蔣介石趁主力紅軍撤離之機,調動了第二十五路軍、第六十七軍、第五十七和第十一路軍等10多萬正規軍及地方保全團、民團五六千人,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殘酷毒辣的“清剿”。蔣介石親任總司令,委派梁冠英為總指揮。圍追堵截我紅軍和游擊隊,對革命民眾更是奸淫擄掠,無惡不作,許多地方變為廢墟和無人區,廣袤的鄂豫皖根據地只剩下幾小塊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蘇區。
方永樂正是在這白色恐怖的籠罩之下,臨危受命,帶著省委的指示信,從河南經扶縣(今新縣)出發,去尋找高敬亭。他率部歷經千險,終於在次年2月1日到達立煌縣(今金寨縣)抱兒山,與高敬亭勝利會合。2月3日,高、方率紅二一八團和鄂東北獨立團轉移至太湖縣的涼亭坳(今屬岳西縣),按照省委的指示,將兩部合編建立紅二十八軍、轄第八十二師和手槍團,全軍1000餘人。高敬亭任軍政委,年僅20歲的方永樂任師政委,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師政委”。
1934年底至1935年初,天格外的冷,狂風怒號,大雪紛飛。他帶著一支300餘人的隊伍在大別山的腹地行進,他們穿著破舊單衣,踩著齊沒膝蓋的積雪,異常艱難的奮力攀行著。
方永樂略顯矮小卻很壯實的身材,八角帽下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間透露著無限堅定與剛毅。他時任鄂東北道委少共書記,擔負了率領鄂東北獨立團至皖西尋找高敬亭部隊的艱巨任務。
方永樂在師政委的任上,為保存、壯大紅軍隊伍,殲滅敵人,鞏固根據地,率部隊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創造了“化整為零,集零為整”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其親自參加並指揮的多次戰鬥中,這些戰略戰術得以充分展現,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剛剛組建後的紅二十八軍,在高敬亭、方永樂的指揮下決定避開數十倍敵人的“清剿”,實施轉移。1935年2月6日,部隊行至潛山縣分水嶺,與敵遭遇,消滅敵一個連後,旋即急行軍。12日至霍山縣黃泥榜再遇眾敵堵擊,幾陷絕境,紅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翻越了白雪皚皚、隱入雲天的大別山最高峰—白馬尖(海拔1700多米),於2月14日到達霍山縣白果樹。在此得知,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長余誼密(1926年曾代理過安徽省長)從安慶回到潛山王莊過節,同行的有其次子余竺僧(時任國民黨潛山縣保全大隊副)所率保全隊武裝200餘人。
高敬亭、方永樂決定奇襲王莊,活捉余誼密。傍晚,部隊踏雪遠奔,2月15日拂曉包圍了王莊余宅。方永樂親自向手槍團團長余雄布置行動方案。中午,余雄巧裝成偽軍“張司令”帶著幾名“衛兵”,以余誼密老友的身份,大搖大擺地帶著“禮品”前去“拜年”。他們入院後以敏捷的動作控制了門崗,然後大聲喊到:“恭喜誼密兄,新春發財!”並不待勤務兵通報,便直闖余誼密內室,趁其懵頭轉向、不知所措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逮住余誼密父子。此時,方永樂已率領手槍團戰士飛速進莊,搶占了炮樓,同時高喊:“紅軍優待俘虜,繳槍不殺”。守在門口的戰士接連扔進手榴彈,炸得匪兵東倒西歪、血肉橫飛,剩下的敵人驚慌失措、亂成一團紛紛繳械投降。不到一小時戰鬥便勝利結束。次日,罪大惡極的反動政客余誼密及其子余竺僧被鎮壓。
王莊戰鬥的勝利,給蔣介石的三個月“清剿”當頭一棒,極大地鼓舞了紅軍部隊的士氣,激發了蘇區人民的革命鬥志。
為了徹底粉碎敵人的“清剿”,1935年2月16日,紅二十八軍在潛山縣上龍山殲敵一個連後,便在駝嶺附近的白果樹召開會議,決定高敬亭帶領一部紅軍北上,方永樂則率主力南下,轉戰太湖、霍山、潛山一帶。
“小師政委”深深感到肩上擔子的分量,部隊既要擺脫數十倍敵人的圍追堵截,又要克服嚴寒、飢餓、疲勞的侵襲。在這些困難面前他並沒有退卻,相反,他的樂觀、鎮靜、沉著、泰然,使戰士們的信心倍增,勇往直前。
3月29日,部隊在霍山、潛山之間的小界嶺剛停下,尾隨的敵第十一路軍朱瓚團就逼了上來。方永樂當機立斷,決定利用有利地形,趁敵麻痹大意、毫無準備之際,伏擊該敵、殺一個回馬槍。戰鬥的號令傳下了,戰士們熱血沸騰,鬥志昂揚。少頃,不可一世的敵前衛營進入我軍埋伏圈,而其後繼部隊仍在蛆蟲般慢慢蠕動。方永樂一聲令下:“打!”霎時,槍彈、手榴彈雨點般落入敵群,打得敵人丟盔棄甲、哀號不絕。
此次戰鬥,打出紅軍的威風,大滅了敵人的氣焰,共俘傷斃敵200餘人,繳獲重機槍二挺,步槍100餘支,子彈6000餘發,令敵團長朱瓚傷心地大哭一場。
界嶺伏擊戰後,方永樂率部於4月6日到達太湖縣李杜店,與高敬亭會合。
4月中旬,整編後的紅二十八軍行至潛山縣境內,遇到敵第二十五路軍第三十二師第九二五旅的緊追。紅軍決定拖住該敵,使其疲憊不堪時,再尋機殲之。4月20日,已連續幾天牽著敵人走的紅軍到達潛山桃嶺,方永樂認為:山高嶺險、地勢狹窄的桃嶺正適合我軍伏擊,而裝備精良的敵軍在此卻難以施展,無用武之地。方永樂與軍政委高敬亭研究後,決定打一個伏擊戰,並親自指揮,巧妙布兵:將主力埋伏兩翼,正面以一小部誘敵深入。敵先頭部隊第一九團果中圈套,不待後援到達,就急功冒進,向紅軍正面衝鋒,驕氣十足且愚蠢無比的敵軍密密匝匝地擠上了半山腰,統統暴露在紅軍的火力之下。突然,殺聲驟起,方永樂率主力從兩翼殺出,正面伏擊的紅軍也一躍而起,沖入敵陣,敵團成了瓮中之鱉。經過激烈戰鬥,共殲敵二個營,擊潰敵一個營,斃敵營長乜士信,打死打傷敵連級軍官12名,繳獲各種槍枝400餘,子彈5000發。
桃嶺伏擊戰,震驚了蔣介石,敵人又開始布置新的“清剿”計畫。鬥爭形勢更為嚴峻,紅二十八軍主力開始轉移。5月15日,部隊出其不意地圍殲了河南保全團第一大隊。18日,又在羅山縣楊店附近殲滅敵東北軍第一一二師的兩個旅。
5月底,部隊重返鄂豫皖邊區。31日,進至湖北隨縣桃花山地區,手槍團偵知,敵第二十五路軍獨立旅第六一四團及第六一三團第二營跟蹤而至,企圖攻擊紅軍。高敬亭、方永樂立即召開幹部會,認真分析軍情:敵獨立第五旅是驕兵驕將,又長途跋涉,已是疲憊之師;而紅軍連續打勝仗,士氣正旺,且裝備改善;所處桃花山棺材溝只是個百來戶的小集鎮,三面環山,一條小路伸入谷底,兩側懸崖峭壁、雜草叢生。在此阻擊,易守難攻。紅軍定下了打敵獨立第五旅的決心。
6月1日拂曉前,部隊設伏完畢。8時許,敵進入谷底,攀登而上,妄圖偷襲紅軍。待敵爬至距紅軍僅20來米處,紅軍的各種武器一齊開火,無處躲藏的敵軍紛紛滾落懸崖,葬身谷底。驕橫的敵軍數次強攻,都被紅軍英勇擊退。下午3時許,敵再集殘部,猛衝紅軍陣地,方永樂挺身躍出掩體,高聲喊道:“同志們,消滅敵人的時候到了,沖呀、殺呀!”他同時舉槍射擊,彈無虛發,打死敵13人。紅軍戰士個個奮勇當先,殺入敵群,與敵展開白刃搏鬥,終於徹底打垮了敵獨立旅,使其再也無力反擊。約7個小時的激戰結束了,共斃敵營長以下官兵300餘、傷敵340餘人,繳獲機槍1挺,步槍200餘支,子彈15萬餘發。桃花山阻擊戰,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6月13日,紅二十八軍途經光山縣高陌店時,偵知東北軍第一九師第六二七團由斛山鋪向王園方向撲來,企圖攔截紅軍。高敬亭、方永樂審時度勢:從敵情看,敵貪生怕死,戰鬥力不強;從地形看,王園地區丘陵起伏,視野開闊,無大的山沖,便於行動;且我軍彈藥充足,兵力優勢,戰鬥力正強。軍、師首長果斷下令:殲滅該敵!
方永樂制訂以一部兵力正面迎擊敵軍,大隊人馬從兩側迂迴、將敵攔腰切斷,各個擊破的戰鬥方案。並親率部隊勇猛攻擊,很快將行進中猝不及防的敵軍割成數斷,敵惶惶然正待組織抵抗,方永樂及時下達衝鋒號令,從正面首先殺入敵陣,兩翼紅軍迅速合圍,敵人便被“包了餃子”。
此次戰鬥共殲滅敵兩個營,繳獲步槍500餘支,經機槍18挺,迫擊炮2門,子彈2萬餘發,這是紅二十八軍創建以來繳獲最多一次的勝仗。
半個多月後,7月2日,紅二十八軍到達太湖縣店前河召開會議,高敬亭、方永樂總結了半年來堅持游擊戰爭的經驗,明確提出“四打四不打”原則即:“敵情明,地勢好,繳獲大,傷亡小就打;敵情不明,地勢不利,繳獲不多,傷亡過大則不打”。在鬥爭策略上,明確了“拖跨敵二十五路軍,相機打擊第十一路軍和東北軍,向保全團要補給”的方針;在戰術上:“集中優勢兵力,利用有利地形,擊敵頭,斷其尾,突然迅猛,分割圍殲”。所有這些,極大地豐富了游擊戰術,提高了紅軍的作戰本領。
8月13日,紅軍游擊隊至霍山燕子河(今屬金寨縣),得知敵一個營由流波移至花涼亭,企圖阻止紅軍行動。由於該敵分散孤立,立足未穩,紅軍又具優勢兵力。故部隊急行軍20餘公里,於夜間發起突然襲擊,斃傷敵200餘人,俘敵100餘人,繳獲步槍200餘支,輕機槍3挺,重機槍4挺,迫擊炮1門,子彈1萬餘發。打了一場極為成功漂亮的夜間攻堅戰。
12月17日,方永樂率400多名紅軍戰士在立煌中畈灣與敵人1個營又5個連遭遇,激戰3個小時,斃敵團長曹興文、營長陳登朝以下官兵128人,傷敵200多人,繳獲重機槍1挺,步槍200餘支,子彈5000餘發;而紅軍只犧牲1人,傷7人,以較小的代價獲取了極大的勝利。
方永樂是有名的神槍手。戰鬥中,他既是指揮若定的指揮員,又是身先士卒的戰鬥員,衝鋒當前,撤離殿後,無數敵人就是在他百發百中、彈無虛發的槍口下喪生的。他的驍勇善戰、赫赫威名,令敵人不寒而慄,讓戰友欽佩不已。
戰士們常常這樣問方永樂:“小師政委,你的槍法怎么這么準?”他總是說:“練的,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大別山的敵人多,武器好,我們不苦練,能戰勝敵人嗎?任何時候都要練!練!練!”他還告誡戰士們:要不怕吃苦,只有平時多流汗,戰時才會少流血。為此,他因地制宜,設計了一套方法,帶領戰友們苦練殺敵本領,瞄目標,甩石頭,長臂力;爬田坎,跳山溝,練腿勁。行軍途中,戰鬥空隙,從不間斷。所有這些,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鬥素質。
方永樂很注重部隊的組織建設,他常常到營、連等基層單位,找同志們談心,待戰友親如兄弟,對部隊要求嚴格。1936年春的一天,他率手槍團兩個分隊來到黃梅縣孔壟鎮,消滅了國民黨的一支地方保全武裝,繳獲了一批彈藥物資。打了勝仗,戰士們的心裡都樂開了花,有的戰士拿著繳獲的槍彈出去打著玩,誤了規定的集合時間。天黑了,他們又打著電筒回來,東照西晃,電光在夜色中一閃一閃。見此情況,已宿營的部隊緊急埋伏,推彈上膛,險些造成大錯。而這幾個歸隊晚了的戰士卻不以為然,認為打了勝仗,雖虛驚一場,又沒造成損失,平時和藹可親的方政委是不會計較的。然而,當他們去報到時,方永樂以從來沒有過的嚴肅神情狠狠地批評道:“胡鬧,你們的組織紀律性到哪裡去了!如此目無紀律,算什麼革命戰士?”並毫不留情地處分了他們。這件事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紀律教育課。
方永樂時刻將人民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一次部隊過潛太公路時遭敵包圍,當時背臨大山,無路可退,面前又是一片金黃的稻田,危急關頭,方永樂當機立斷,下令部隊從稻田突圍。他邊撤退邊關照:“記住這個地方,記住這片稻田,回頭一定要給老鄉賠償”。不久他帶領部隊再次經過那裡,找到稻田的主人,照價賠償了損失,受到當地民眾的交口稱讚。
作為紅軍的政治委員,方永樂堅定地執行了黨的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爭取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手槍團有位上了年紀的教官,是紅軍與東北軍作戰時俘虜過來的,他是個出色的槍手,技術熟練,射擊準確,方永樂很看重他,請他到手槍團當教官,並經常同他談心,了解他的思想狀況,使這位神槍手很受感動,認真努力地做好了本職工作。當方永樂了解他因思鄉心切而苦悶寡歡時,千方百計地開導、幫助他,在部隊攻打靠近長江的孔壟鎮時,就給這位教官一些路費讓他踏上歸鄉之路。臨行前,老人依依不捨,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並表示回去後,一定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共產黨,了解紅軍。
1936年5月14日拂曉,紅二十八軍由長嶺關轉戰至麻城護兒山東北側的霧露塘坳口,部隊突然遭到敵第一三師的瘋狂堵截,後面敵追兵逼近,十分危急。就在這千鈞一髮的重要關頭,一個堅定剛毅的聲音從佇列傳出:“高政委,大敵當前,一致對外,我是不是反革命,這是我們內部的問題,等戰鬥結束後再審查也不遲,即使槍斃也在所不辭,請讓我指揮,掩護部隊撤退”。人們循聲而望,只見方永樂挺身而出(此時他已被部隊內“肅反”擴大化錯誤地定為“反革命”而遭停職),昂然走到高敬亭面前,急切地期待著軍政委的決斷。
高敬亭默默地點了點頭,令戰士們解開了捆綁住方永樂的繩子,此時,敵人已漸漸包圍上來,方永樂一揮手,疾速率手槍團第三分隊搶占制高點,向敵群射入雨點般的子彈……半個小時過去了,敵人的囂張氣焰被壓下去了,擔負掩護的同志含淚勸方永樂:“方政委,你先走吧,我們留下來把敵人拖住,”方永樂堅定地答道:“謝謝同志們,可我不能走,我們要集中全力打敗敵人,多一個人,部隊的突圍就多一份安全”。頃刻,敵人的槍聲又猛烈地響起來,方永樂端起馬步槍,同戰友們一起與敵人展開了更為激烈的戰鬥。終於打退頑敵數次進攻,打死打傷敵60餘人,勝利地掩護了部隊的安全突圍。而年僅21歲的方永樂卻在這次戰鬥中獻出寶貴的生命。

犧牲情況

1936年5月14日,在麻城護兒山東北側的霧露塘坳口犧牲。

後世紀念

1974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方永樂為革命烈士,他的英名永留青史。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