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圖

方文圖(1923中秋-2007.11.21),福建廈門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著名文史專家、地方志專家,被譽為“廈門路路通”,工詩詞,善書畫。歷任廈門市圖書館館員、廈門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廈門市地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廈門市地名學研究會理事長、《廈門採風》報副社長,政協廈門市委員會第五至八屆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文圖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廈門
  • 出生日期:1923
  • 逝世日期:2007.11.21
人物作品,人物經歷,

人物作品

方文圖著有《廈門路路通》,用心、用腳勘察丈量城市中逐漸衰老甚至已然消失的街巷,並以地名、路名為中心,帶出關聯的人物掌故,演繹得生動有趣。《廈門路路通》給研究廈門文史的人們提供了第一手寶貴資料。方文圖主編《廈門地名》、《獅山春秋》、《金榜山》、《廈門城六百年》等書。

人物經歷

廈門路路通遠去了
劉琴、書村/文
廈門地方文史專家方文圖先生於11月21日因病醫治無效,鞠躬盡瘁在他熱愛的廈門文史道路上。都說文如其人,大善無言,先生的人品、文風都備受稱讚;廈門文化界失此人瑞,怎不令人嘆惋?
傳奇人生 源於國學教育
1923年中秋節,廈門牆頂巷沐浴在一片美麗的月光中,一名男嬰呱呱墜地,展開了其傳奇的人生畫卷。此後,生於廈門、長於廈門草根性極強的他,為廈門的文化事業鞠躬盡瘁,貢獻了全部精力。
閩南文化源於中原文化,方老從小就受到濃厚的傳統文化教育。兒時,家人為了加強方文圖的國學基礎,讓他跟從前清舉人楊建侯在上古街傍溪學社學習《論語》等古籍。年少的方文圖在私塾老師的教導下臨摹著“時光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的詩句,於是,只爭朝夕的時間觀念刻入了他的心靈。方老曾與友人調侃道“我是不服老啊,我一生都在和時間賽跑!”他向來時間觀念很強,與人邀約,甚至會精確到幾點幾分;而“從不遲到”是其一向作風。晚年的方文圖更只爭朝夕,他以良好的時間管理將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天該畫幾幅畫、看多少書、會幾個朋友,根據日程表,從不浪費一寸光陰。
方文圖曾受教於已故廈門文化界耆宿李禧先生,受其勤學和人品的薰陶。至今,方老仍收藏著李禧先生的文稿《紫燕金魚室筆記》。李禧生前講究傳統孝道,其位於鹽溪街的宅院每年的春聯都寫著“小人有母,大地皆春”。此傳統孝道深刻影響著方老,也成為人生準則。
咀嚼草根 留住真味傳承
方文圖年輕時任教於廈門江夏國小,解放後作為廈門市圖書館館員,投身城市文化工作,收集各種文史資料、善本,集冊兩萬多本。改革開放之後,他雖已退休,卻憑著對鄉土的愛,憑著幾十年的文化積累,使之擔起了更重要的使命感。他用其特殊的熱情,參與城市文化工作。他潛心於廈門文獻逾半個世紀。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他依據史料和親身見聞查勘,用簡潔的文字、陸續在報紙、雜誌、廣播台發表了許多介紹廈門地名、文物、名勝的文章。他以地名為中心,帶出關連的人物故事,娓娓道來,平實動人。這給了解和研究廈門的人們提供了第一手寶貴資料。半個多世紀來,他筆耕不輟,積稿盈尺,主編了《廈門地名》、《獅山春秋》《金榜山》、《廈門城六百年》等書籍。晚年,他更珍惜時間。2005年出版了《廈門路路通》,將廈門地名和路名等演繹得生動風趣,他以地名為中心帶出廈門的人物、文物。
對於平常人並不在意的民俗文化,方文圖也傾注了精力,尤其是對保生慈濟文化的研究,恰恰是海峽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關鍵。他曾先後兩次到台灣考察,使台灣民眾對慈濟文化根在廈門有了深入了解,並邀請了更多相關人士來廈門進行文化交流。由於廈門的特殊地理位置,方文圖也注重對海峽兩岸的民俗研究,汪道涵先生曾就海峽兩岸關係請教於他。
進入老年,方老覺得需要年輕人參與民俗文化工作,在本報有關文化專題製作中,方老言傳身教,不厭其煩,多次來報社審稿。2004年,日報組織春聯下鄉活動,方老親自來報社揮毫潑墨,寫了多幅春聯,而且都是義務的。對目前在《廈門商報》的劉琴和熱愛閩南文化的年輕人郭書村大力提攜,引導年輕一輩積極參與到閩南民俗文化弘揚事業中來。
熱愛生活 一生行走不息
方老一生,經風歷雨,但始終對生活充滿熱愛。他愛侍弄花草,年輕時曾種了滿院子100多個品種的月季花,並分種給周圍很多朋友,很是快樂滿足。抗戰時廈門大學的一個教授朋友搬家,留下幾盆名貴月季,方老拉平板車去取,行至博物館附近,一顆炸彈從頭頂掠過並在不遠處爆炸……為了幾盆花冒著這樣的生命危險,可見方老愛花如痴如醉。
晚年的方老,發揮餘熱繼續為廈門地方文史奔走不息、筆耕不止,並重視與媒體的聯絡,對廈門每一家媒體的訪問,他都盡力配合。方老是地道的廈門人,有人來訪,他會用廈門傳統的冬瓜糖茶招待,春節時,也常用盛有各種糖果的果盒來待客,讓人感覺到真正的廈門風俗風味。
方老喜歡與年輕人交朋友,跟幾個年輕人組織“詩社”,經常聚在一起談論詩詞文史。方老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常帶年輕朋友走街串巷,講授廈門舊聞掌故、民俗文化,也常跟年輕朋友一起出遊、購物,他說,“和年輕人在一起,感覺自己也年輕起來,不知老啊!”而他滿腹經綸卻平易親切的個性特點,也讓年輕人喜愛而且受益匪淺,他與年輕人之間,完全沒有所謂的代溝。
方老在80歲高齡還進入老年大學學習國畫,因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書法根基,加上每天必畫三五張的勤奮,畫藝逐日見長,畫風輕快明淨,多次被帶到美國、印尼、泰國、澳大利亞等地交流贈送,頗受好評。不久前,他的一幅山水畫從幾百幅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廈金兩岸書畫作品展”。
八十多歲的方老一直有著穩健的心力和腳力,就在他病發入院前的一個月,還跟幾個年輕朋友先後去東坪山和天竺山遊玩。即便在住院期間,他也堅持每天在走廊走動,他病床頭放的是吳昌碩的畫譜和《古文觀止》,跟探訪他的朋友談的都是出院之後打算做什麼,在最後的幾天他還堅持畫畫,並寫下“戰勝病魔早康復,再登岱嶽不服老”的充滿豪情的詩句。
他的一生,一直在堅持行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他讓好友、著名篆刻家王守楨先生刻一方壓勝印“文圖大吉大利”,說要“借你名家的刀來殺去我病魔的晦氣”。生命無常,但他留下了一位廈門文化人的風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