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鉗蛤

方形鉗蛤(Isognomon nucleus (Lamarck,1819))是珍珠貝超科鉗蛤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形鉗蛤
  • :珍珠貝超科
  • :鉗蛤屬
  • 命名者及年代:Isognomon nucleus (Lamarck,1819)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貝殼小,最大的個體殼長也超不過3cm。殼質厚、較堅韌,略呈四方形。兩殼略不等,左殼稍凸,右殼較平;殼兩側極不等。殼背緣稍彎或稍斜,背緣較圓;前緣彎,後緣稍直或稍彎。殼頂尖小,位於背緣最前端,多數個體彎向前端。右殼殼頂下方具有較明顯的足絲孔;足絲孔略近三角形,無櫛齒。貝殼表面從殼頂到後端,多呈灰白色,常略帶淺紫色,沿殼緣有一圈黑紫色邊。生長紋在殼前半部不明顯,至殼後端為環形鱗片層;鱗片排列很密不規則。無放射肋或線。貝殼內面珍珠層區較大,呈銀白色,或略帶淺紫色,具光澤。鉸合部有較寬的鉸合面,韌帶槽較少,有3—5個,數目不等,平行排列。韌帶多呈紫褐色。閉殼肌痕極明顯,略呈馬蹄形或6字形,位於體中部後側。邊緣為稜柱層,較窄,無珍珠光澤,呈黑色,極薄易破碎,故殼周緣不光滑和整齊。有的個體外套線較明顯。軟體部 兩外套簡單,除在背部癒合外,無其他癒合點,故無水管。外套壁亦較薄、半透明;外套緣較厚,具有排列整齊的小觸手;觸手呈白色,邊緣呈黑色,也有外套眼點存在。閉殼肌較大,略呈6字形,位於體後端背側;後足絲收縮肌近圓形,與後閉殼肌相連線。鰓較大,瓣狀,前端與唇瓣連線,後端至肛門附近。唇瓣較薄,呈長三角形,兩對,位於口的兩側。直腸較粗,開口於體後端閉殼肌的後方;肛門附屬物極細小。足較粗,末端細,腹面具足絲溝。足絲較粗壯,呈黃褐色,較發達。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日本四國以南,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一帶。
國內分布:台灣沿海、廣東硇洲島、廣西北海和潿洲島、海南東西及南部沿海,西沙群島的趙述島、廣金島、琛航島、金銀島、東島及石島,南沙群島的仙娥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