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裝裱業是“南裱”的代表地區之一。在明清兩代,江寧的裱畫也十分聞名。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連續10年的戰亂,使城內的裱畫藝人流落江寧方山。直到社會安定後,裱畫業又逐步興起。方山裱畫業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方山裱畫都集中在方山周圍,環繞方山山腳的東村、陶家村、解溪等村莊。因距離南京很近,流落方山地區的裱畫工匠,紛紛在南京三山街、中華門一帶開設裝裱店面,接到生意後回到家中作坊裝裱,生意十分紅火。受其影響,一批方山當地村民也紛紛到南京、上海、蘇州等地拜師學藝,滿師後,如法炮製,在城市裡開店裱畫。久而久之,方山裱畫的名氣越來越大,成為遠近聞名的裱畫村。
方山裱畫分“紅貨”、“白貨”兩種。個體戶、裱畫廠、裱畫村往往紅、白兩貨都做,業務互為補充,忙閒互為調劑,紅貨產品除當地廣為銷售外,還遠銷江西、安徽和江蘇蘇北等地。
方山裱畫是專業性很強的行業。裱畫有一整套的裝裱內容:裝裱設備有六大項即工作室、掙牆、案台、晾架、拷貝桌、人字梯;裝裱材料有:宣紙、綾、絹、錦、綿、麻布等,天桿、地桿等,絲帶、滌帶、銅鈕等,麵粉、明膠、明礬等;裝裱程式有15項;裝裱質量的品評有五項具體要求;主要工具有10個類別;主要製品是立軸、中堂、對聯、橫批等。
方山裱畫代表傳承人樂德海、張曉堂、陶義堂,他們曾為齊白石、林散之、徐悲鴻、傅抱石、趙朴初、武中奇、尉天池等近代書畫名流裝裱過字畫,名師們大都表示滿意和加以稱讚。
方山裱畫的產生、發展歷經3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為方山裱畫發展的鼎盛時期。後由於城市開發建設,村莊拆遷,一些藝人放棄傳統技藝而另謀生計,以及年輕一代不願選學勞動強度大的裱畫手藝等多種原因,裱畫行業呈下滑跡象。為了保障方山裱畫技藝,江寧區政府出台《關於方山裱畫保護傳承工作的若干規定》專項檔案並付諸實施。
2007年,方山裱畫技藝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方山裱畫都集中在方山周圍,環繞方山山腳的東村、陶家村、解溪等村莊。因距離南京很近,流落方山地區的裱畫工匠,紛紛在南京三山街、中華門一帶開設裝裱店面,接到生意後回到家中作坊裝裱,生意十分紅火。受其影響,一批方山當地村民也紛紛到南京、上海、蘇州等地拜師學藝,滿師後,如法炮製,在城市裡開店裱畫。久而久之,方山裱畫的名氣越來越大,成為遠近聞名的裱畫村。
方山裱畫分“紅貨”、“白貨”兩種。個體戶、裱畫廠、裱畫村往往紅、白兩貨都做,業務互為補充,忙閒互為調劑,紅貨產品除當地廣為銷售外,還遠銷江西、安徽和江蘇蘇北等地。
方山裱畫是專業性很強的行業。裱畫有一整套的裝裱內容:裝裱設備有六大項即工作室、掙牆、案台、晾架、拷貝桌、人字梯;裝裱材料有:宣紙、綾、絹、錦、綿、麻布等,天桿、地桿等,絲帶、滌帶、銅鈕等,麵粉、明膠、明礬等;裝裱程式有15項;裝裱質量的品評有五項具體要求;主要工具有10個類別;主要製品是立軸、中堂、對聯、橫批等。
方山裱畫代表傳承人樂德海、張曉堂、陶義堂,他們曾為齊白石、林散之、徐悲鴻、傅抱石、趙朴初、武中奇、尉天池等近代書畫名流裝裱過字畫,名師們大都表示滿意和加以稱讚。
方山裱畫的產生、發展歷經3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為方山裱畫發展的鼎盛時期。後由於城市開發建設,村莊拆遷,一些藝人放棄傳統技藝而另謀生計,以及年輕一代不願選學勞動強度大的裱畫手藝等多種原因,裱畫行業呈下滑跡象。為了保障方山裱畫技藝,江寧區政府出台《關於方山裱畫保護傳承工作的若干規定》專項檔案並付諸實施。
2007年,方山裱畫技藝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