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寨

方山寨

地處禹州市西部山區的方山鎮,是一座歷史文化名鎮。它不僅是方姓的起源地,而且曾燃起過抗日的烽火。著名的“智襲方山寨”戰鬥就發生在這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方山寨
  • 地理位置:禹州市方山鎮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景觀,歷史,地圖信息,

景觀

方山寨
方山寨
方山寨
  
方山寨
方山寨

歷史

禹州抗日軍民智襲方山寨
民國時期,禹州稱為禹縣。抗日戰爭中,禹縣淪陷於1944年。淪陷之前,日軍就曾多次派出飛機對禹縣進行轟炸。1941年l0月22日,日軍一次出動27架飛機轟炸禹縣縣城,平民傷亡慘重。
1944年4月,日軍發動了旨在打通大陸交通線的豫湘桂戰役。當月19 日鄭州淪陷,21日新鄭淪陷。4月22日,禹縣政府下達疏散令,動員城內居民向西部山區轉移;同時,通知各機關、學校、團體停止辦公,立即把所有檔案、檔案和重要物資遷至北山劉家寨。
  
5月1日,許昌陷落,日軍一面沿平漢路繼續南犯臨潁、郾城,一面準備進犯禹縣、襄縣。5月3日拂曉,數路日軍向禹縣方向進犯,對禹縣形成包圍之勢。當日9時,日軍大炮向守軍陣地猛烈轟擊,並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向守軍城外據點猛攻。10時,外圍陣地全被日軍摧毀。只有縣城東北角,雙方爭奪激烈,守軍雖多次增援,但均被擊退,傷亡慘重,最後棄陣地回城。11時,日軍掃清守軍外圍後,用飛機不停地向城牆上的守軍轟炸、掃射。城防工事均被炸毀。守軍在日軍炮火的壓力下無法還擊。接著,日軍越過壕溝,占據城頭。此時,守軍見無險可憑,紛紛滾下城牆,向城內退去。城防司令金英早已率親兵逃之夭夭。登城日軍立即追下城牆,沿東街向西尾追。由城西北到達牛溝的日軍,擊退守軍後向城西北角攻擊,在炮火的配合下向城牆攀登。日軍爬上城牆,守軍退往城隍廟后街,奔向西城門。一部日軍以坦克為前導,攻陷南門;接著,派部分兵力向三官原、跑馬崗一帶迂迴,封鎖守軍西撤的退路。
駐在財神廟的地方團隊聽到槍炮聲後,縣長侯慕彝隻身到西城門探聽,走到城隍廟門。由東南追擊守軍的日軍,開槍擊中侯慕彝的腿部。他被人背出城外西逃。西門守軍為掩護撤退,集中火力,阻止沿城西進的日軍。突然東來的日軍已接近西門,南面的槍聲也漸漸逼近。西門守軍慌忙跳下城牆,向城外撤去。剛退至西關跑馬崗,遭到事先埋伏的日軍襲擊,西門守軍大部分中彈身亡。由城西北渡過潁河進城的日軍,很快攻至西城門北側。西門守軍大部分在此陣亡,屍體布滿田埂和通道。
自此,禹縣淪陷。
突襲方山河灘內遍布守軍屍體
禹縣淪陷後,部分守軍退入禹西山區。日軍占領縣城後並未停止,而是兵分兩路,一路自禁溝、方崗向西搜捕;另一路自宋莊向神垕、大雄山追擊。5月4日到8日,日軍在文殊、方山、神星、大雄山等地對守軍餘部展開瘋狂圍剿。
日軍的鐵蹄正是在這個時期踏入了方山鎮。據《禹州市地名志》記載,方山鎮因方山而得名。方山位於方山鎮方山村南,海拔403米,面積9平方公里,屬箕山山脈。該山長寬基本相等,故名方山,山上有古寨,通稱方山寨。它是西進山區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今年82歲的彭建中老人曾當過教師,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方山人,對於當年日軍闖入方山的情景記憶猶新。“那一年我剛11歲,家裡很窮,靠給人放牛為生!”彭建中說,當時駐守在方山的為國民黨軍第十三軍和第十五軍。第十三軍駐紮在方山村,第十五軍駐紮在方山頂的寨內。當時為保障軍隊供給,村裡的保長要求每家每戶給軍隊送飯,稱為“派飯”制度。
一天中午,彭建中和哥哥抬了一桶飯給駐紮在村東的軍隊送去。剛到達目的地,士兵們正湧上來打飯的時候,一排炮彈在營地里炸開了花。士兵們驚恐地四散逃跑,彭建中兄弟也急匆匆地往家逃。炮聲停止,日軍步兵沖了上來,迅速占據了各個交通要道,並在方山村的十字街架起了機關槍,向潰散的中國守軍掃射。
此時的中國守軍,大部分向南面的方山上奔逃。由於日軍火力兇猛,眾多士兵中彈身亡。方山腳下一條小河的河灘內,布滿了屍體。由於沒有人員去掩埋,很長一段時間內河灘內荒草叢生,白骨累累。
日軍占領方山村後,並未向方山上的方山寨進攻。第二天,方山寨守軍不戰而降,日軍才把“膏藥旗”插上了方山山頂。
就在方山人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時,禹西抗日根據地也在蓬勃發展。1945年6月,豫西解放區作出重大部署:新組建的第六支隊接防第四支隊駐守神垕鎮,並以此為立足點,向東南郟縣、襄縣(今襄城)、寶豐一帶開闢新的空間;第四支隊以禹西抗日根據地為依託,向東北新鄭、長葛、許昌一帶開闢空間。
禹西抗日根據地為豫西解放區和豫中敵占區的接合部,也是山區與平原的接合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45年6月中旬,駐襄縣的日軍聞知第四、第六支隊換防,立即糾集禹縣、襄縣、寶豐、郟縣、臨汝(今汝州)等5縣的日偽軍8000餘人,命大尉德田一郎為“剿共”總指揮,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分南、北、中三路對禹西抗日根據地實施大規模圍剿。
南路郟縣、臨汝偽軍3000多人,在一個日軍中隊的配合下進占了神垕鎮;中路禹縣、寶豐、襄縣之偽軍4000多人,同樣在一個日軍中隊的配合下,占領了方崗、火龍一帶;北路作為此次“剿共”指揮部,德田一郎親率300多名偽軍和一個中隊的日軍進占方山鎮。抗日軍民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對付敵人。在河南軍區的統一部署下,第四支隊及地方武裝迎擊北、中兩路敵人,第六支隊集中精力對付神垕之敵。
第四支隊率先從北路拉開了反5縣圍剿的序幕。面對敵人的大舉進犯,第四支隊和禹縣抗日民主政府避敵鋒芒,撤至禹登交界處的寧溝村。
6月21日,天降大霧,為進一步偵察敵情,第四支隊司令員張才千命武工隊隊長李平前去方山偵察。早飯時,李平帶領武工隊隊員迅速到達方山南嶺。稍事休息時,他們與隔霧走來的日軍巡邏隊相撞。他們做好戰鬥準備,待敵人走近時,一聲令下,一排手榴彈擲向敵群。隨著爆炸聲,武工隊隊員一躍而起,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敵人遭此突襲,顧不上應戰,哇哇地怪叫著,丟下十幾具屍體,向方山寨狼狽逃竄。武工隊意在偵察敵情,並不強追敵人,只作了緊追的樣子,押上幾名受傷的俘虜返回寧溝村。
李平回到駐地,將此次偵察情況向張才千司令員作了詳細報告。張才千估計德田一郎遭此打擊,一定命令禹縣反共自衛團總司令蓆子猷增援方山寨,決定讓李平帶武工隊連夜出發,扮作蓆子猷的援軍混進方山寨,進行襲擊。
果不其然,5縣“剿共”總指揮德田一郎遭到抗日軍民突然襲擊後,如坐針氈。他萬萬沒想到作為重兵的南、中兩路尚沒有與共軍交鋒,他的北路指揮部首先與共軍接火。當收到巡邏隊遭受攻擊的報告後,他便急令蓆子猷派兵增援。誰知電話線早已被武工隊切斷,他頓時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遂下令緊閉寨門,任何人不得出入,到了晚上還增加了寨牆上的崗哨,巡邏人員一律換成日軍。
武工隊隊長李平帶人亦在夜間趕到了方山寨,謊稱自己是蓆子猷派來的援兵,並利用一張偽造的證件騙過日軍,順利進入寨中。
德田一郎命李平加強警戒,李平便帶領武工隊隊員上了寨牆,每遇到一名日軍哨兵,就留一名武工隊隊員“幫助”警戒。剛布防完畢,第二批武工隊戰士就趕到了寨前。這次,德田一郎毫無戒備地下令打開寨門。李平下寨迎住第二批戰士,簡短交代幾句後,便帶領戰士向空地上的日軍衝去。霎時間槍聲大作,日軍血肉橫飛。寨牆上的德田一郎慌忙躲避,驚慌失措中失足跌下寨牆,後被幾個日軍架起逃進了碉堡。寨牆上陪日軍放哨的武工隊隊員聽到信號,也立即結果了身邊日軍的性命。在北寨大石洞內酣睡的偽軍也亂作一團,競相翻越寨牆逃命,不少人跌下懸崖。寨牆又被四散的逃兵擠垮,當場砸死十幾名偽軍。這時李平也帶人趕到,一陣掃射又使偽軍傷亡一片。隨後,見碉堡外的敵人被收拾乾淨,他們便按照計畫撤回了根據地。
德田一郎在二三十名殘兵的保護下一直龜縮在碉堡內,直至蓆子猷的援兵趕到,才戰戰兢兢地出了碉堡。處理了傷亡士兵後,他又令蓆子猷“護駕”,把他的“剿共”指揮部撤至方崗。之後,我軍又取得牛角山之戰和祖師廟之戰的勝利,抗戰勝利前日軍未再踏入禹西一步。
通過智襲方山寨、牛角山之戰和祖師廟之戰三場戰役,禹西抗日軍民徹底粉碎了日軍的五縣“圍剿”圖謀,打退了敵人的猖狂進攻,保衛了根據地。同時,抗日軍民一舉解放了文殊、火龍、鴻暢、高廟、郭寨等地,擴大了解放區。在反“圍剿”期間,先後成立了抗日獨立二團(原獨立團更名為“獨立一團”)、青年抗日文藝工作團、抗日大隊、獨立大隊、游擊大隊、獨立三團、抗日武裝指揮部和禹郟獨立團等。中共神垕區委先後發展黨員10多人,並建立兩個黨支部,擴大了人民軍隊的力量。
1945年7月上旬,河南軍區第六支隊奉命開闢禹郟邊界抗日根據地,在神垕組建了中共禹郟縣委、禹郟抗日民主政府。7月中旬,四地委、四專署對禹黨政組織進行改組,下設唐莊、方山、文殊、方崗、張得和白沙6個區。自此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日軍鐵蹄再未踏入禹西山區一步。

地圖信息

地址:許昌市禹州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