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字向珺,號一壺。1964年9月生於甘肅省民勤縣。2004年移居蘇州。1990年畢業於西北師大美術系。1990年至1993年永登水泥廠報社主編報刊主編,1993年至2001年蘭州教育學院美術系系主任,1997-99年在中央美院進修。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學科帶頭人。
方向軍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現為蘇州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研究院書畫院副院長,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甘肅蘭州市美協副主席,蘭州教育學院美術系主任等職。2007年“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他生長於大西北,其作品大多取材於西部河西走廊的自然人文景觀,他的山水畫既有層層積墨的宋畫風貌,又有抒情達意的元畫意韻。他的畫充滿了對西部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真切感悟,他的筆下,隨感而發,繚繞潑灑,在質樸、坦率、粗獷中涌動著一種強烈的激情,給人一種“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的豪邁氣派。
1986年方向軍考入西北師大美術系學習。畢業後進工廠,入高校,經歷了社會生活與藝術實踐的艱辛歷程,這促使他的自我心靈得到陶冶和砥礪,從而造就和形成屬於他自己的思維方法,並且憑藉其獨具睿智和毅力去發現、去開拓、去創作他心目中感悟的現實生活和大自然。1998年他又去中央美術學院進修深造,在盧沉、賈又福等名師的指點下,他的藝術潛質得以釋放,山水畫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近年來,他不論野外寫生還是創作研究,他始終心無旁騖地把握心靈關照和意境創造的藝術之理,創作出一批感情激揚,自然率真,沉厚樸實的山水畫作品,他的畫摒棄技術的雕飾,化筆墨為性靈,使畫面氣韻和諧,構成氤氳幽深通脫的造景出人意表。也許是得益於從小生活在蘊涵著悠久秦漢文化的大漠戈壁的陶染,也許是自身對藝術的執著的追求,他的作品近年來碩果纍纍,多幅作品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國家級美展並獲獎,作品《隴山人家》、《隴山秋晚》、《莽塬》等多幅作品被國家專業最具權威機構——中國美術館收藏。
現在展共50幅作品都是近年來畫家的經典之作。作品《西北風》系列、《西部心象》系列、《信天游》系列、《歐洲寫生》系列、《
園林》系列等將傳統筆墨與大自然的真切感受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一片蒼茫的水墨顯得大自然清幽靜謐,顯現出他執意實現人格修養、傳統精神、生活體驗對於其思想境界及作品意境創作直接或間接的關照與影響;同時,也傳達出他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今文化思潮以及筆墨情韻的審美問題,從多角度、多層面切入自己藝術思維範圍的認識。也是他獨特藝術個性的自然延伸與展現。[1]
藝術風格
方向軍作品《幽澗生花》中國畫史上的“南北宗說”,大體歸納與確立了以地域文化為特點的,南北方繪畫的不同流派與風格,在某種意義,它揭示了文化心理因素對創作風格的重大影響與作用,這一因素甚至直接作用與畫家的審美取向,形式選擇與筆墨方式。應該說,中國畫創作中的“南線北皴”,南方講韻致,北方重氣勢,等等的藝術現象,都表明了以文化心理因素而展開的世界圖景是千差萬別的;它從一定角度上說明,我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的藝術世界必定也是多姿多彩的。
山水畫家方向軍,在藝術之旅上,經歷了從北到南的遷徙,使他在一個全新的文化環境中調整著自己的藝術;當然,從北到南的遷徙,對他來說,是一次精神資源的整合,是一次文化的重組,可以說,使他在藝術上具有了獨特的優勢。這一優勢具體體現在創作中,便是圖式中的高山流水,依然流露出北方山水的雄渾與宏大,作為藝術的基調,並未因置身與“杏花春雨江南”,而忘記了“萬頃沙漠祁連雪”的壯懷;對方向軍而言,堅持這一點,是有意義的,當他融入到江南文化時,在這一種反思與審視中,他有意汲取了江南文人畫的筆墨韻致,意趣情調,使作品在雄健之中多了些氤氳的意味,剛健中注入了溫婉,不再是一味的渾茫與悲涼,作品中生髮出一種別致的韻味。與此同時,方向軍也毅然放棄了一些個人的偏愛,他作品中那些厚重,樸拙的筆墨方法與氛圍營造,也漸被疏淡、空靈、甚至飄逸等感覺所代替,嚴格的說,是一種融入與重組,為方向軍的山水畫創作帶來了重大轉折,作品從外到內都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新質。藝術創作的有感而發,是指在強調對自然、對觀實的深切感受和體悟中,對靈感與形式的捕捉與把握,以及由此產生的創作衝動和激情;同時,還有文化意識的作用,使之在有意或無意中都能秉持一種特定的眼光,賦予筆下意象、情境一種特定的氛圍與氣息。方向軍以文人的情懷吸收一切能滋長精神的甘露,以武將的果敢斷然拋棄所有閃光的鐐拷,創造了為自己服務、為西部服務、為感受服務的筆墨語言和構圖意象,他的《西部心象》、《歲月隨想》等作品裡流淌 的是感受,是生命,是激烈,是焦灼,是震顫,也是掙扎。他把自己作品裡的語言、技巧等等都看成有生命的群體,一如對待行雲流水,對待自然萬物,於是,便有了慈愛、關懷 、純粹。他的每一幅作品就是一道進入西部的門,並且意境無限延伸,內涵不斷膨脹。對方向軍而言,杏花春雨江南給了他以一種卷舒自由的精神愜意,開啟了另一扇心靈之門,啟悟了他心靈中輕盈的感覺,這是一種綿長而韻味十足的文浸潤,在這裡,他不露聲色的進行了藝術的重大質變。作品中多了些水的運用,多了些墨的氤氳,它們滋潤和沖淡著枯筆焦墨的粗礪感,這種變化的背後是文化的使然,是氛圍的作用。
分析作品,可以看到,方向軍的山水畫是南北合一的融合與結晶的結果,它們體現了當代文化語境中畫家胸襟的開放性和打破規範、禁錮後、藝術結構的開放性;方向軍的藝術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是進行著形式、語言與內蘊的轉換與實驗,在建立基本的山水結構框架後,以筆墨去營造整體氛圍、境界和形態美感,畫面在水墨氤氳中呈現為含蓄、朦朧、靜溢與清新的感覺,在依然是群山起伏、雲煙漂移、村落霧靄、林木錯落中,其氣息已大不同於畫家此前表現西部高原的滄桑與悲涼了,取而代之的是:水份、霧氣、池塘、荷花、綠蔭等等,一些恬靜的田園風光,水草豐茂的家園,當然,這是極高的充滿象徵意味的水墨文本。其特點在於,畫家在創作中把握著似與不似的意象表現方式,讓其更具審美理想的意義,技法則在特定的藝術取向上演繹為水墨交融或水破墨、墨破水、墨破墨的潤澤效果,在一種疏淡中又平添濃郁,墨色因水的作用而顯觀為濃淡的豐富變化,由於畫家汲取了積墨、積點的技法,使作品產生了蒼潤渾茫的空朦之感。煙雨江南的優美,靜謐感覺,漸漸融入了作品中,其美感與境界,漸變為一種平和、溫婉、雅致、朦朧與飄渺,水墨意味與詩意變的含蓄、蘊籍與悠長。[2]
獲獎作品
方向軍作品《菡萏艷曖古樹蒼鬱》1994年,《工筆山水》獲甘肅省慶建黨45周年展“二等獎”;
1999年,在蘭州舉辦方向軍山水畫個展;
2000年,《永登寫生》獲甘肅省美協“二等獎”;
2000年,《河西寫生》獲甘肅省美協“三等獎”;
2000年,《莽源春潮》參加中國美協主辦“2000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1年,10幅作品參加
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畫甘肅十五人提名展”;
2001年,《歲月隨想》參加甘肅慶建黨80周年畫展,獲“一等獎”;
2001年,《隴上秋染》參加甘肅美協展獲“一等獎”;
2001年,《晨露》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第十五屆全國新人新作展”;
2000年,《莽塬》參加中國美協主辦“亞亨杯全國美展”(
優秀獎);
2002年,《春到古塬》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紀念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獎);
2001年,《隴上風情》參加中國美協主辦“情系西部---中國畫邀請展”;
2003年,獲甘肅省政府頒發“敦煌文藝獎”;
2004年,《西北風》《風行水上》參加“
新經典---重提
學院派?全國高等美術院校全國畫名師提名邀請展”;
2004年,《莽源春早》參加“慶祝建國55周年江蘇省美展”;
2005年,《春日海天》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紀念抗戰60周年全國中國畫精品展”優秀獎;
2005年,《幽境氣爽》參加中國美協主辦“蘇州
胥口太湖情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
2007年,《山水清音》參加中國美協主辦“草原情全國中國畫名家提名展”獲優秀獎;
2008年,《秋高氣爽》參加“水墨經典---全國中國畫名家提名展” 獲藝術成就獎;
2009年,《雄關漫道真如鐵》參加中國美協“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全國中國畫名家提名展”獲優秀獎;
2011年,《隴山秋爽》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紀念黃公望全國山水名家提名展”;
2011年,《銀山雪韻》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寫意昌平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覽”;
2011年,《淨日祥雲》參加2006年中國美協-----全國中國畫提名展;獲優秀獎;
2012年,《威尼斯水城》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第七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提名精品展”;獲優秀獎;
作品收藏
2000年,作品《長林消夏》被北京師範大學百年校慶提名收藏。
2002年,作品《高秋圖》被徐悲鴻紀念館收藏。
2002年,作品《 信天游 》被廣東美術館收藏。
2001年,作品《隴山秋晚》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1年,作品《隴山人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7年,作品《莽塬》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文論
磅礴筆墨寫精神
——方向軍山水畫的氤氳壯懷
方向軍的山水畫是南北融合的結果,體現了當代文化語境中畫家胸襟的開放性和打破規範、禁錮後,藝術結構的開放性;畫家在創作中把握著似與不似的意象表現方式,讓其更具審美理想的意義,技法則在特定的藝術取向上演繹為水墨交融或水破墨、墨破水、墨破墨的潤澤效果。繚繞潑灑,筆法自由,在質樸、坦率、粗獷中涌動著一種強烈的激情,給人一種“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的豪邁氣派。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美術研究》主編邵大箴評價方向軍說:“既擅長細緻的“密體”畫法(如中國美術館收藏的《隴山秋晚》和《隴山人家》),又在“疏體”的水墨大寫意上頗有造詣,他是一位多面手。我以為他用誇張手法創作的帶有夢幻意味的水墨大寫意山水畫,很具自己的個性特色。”
藝術之旅行進當中的方向軍,經歷了從北到南的遷徙。這使他有機會在一個全新的文化環境中調整著自己的藝術。從北到南的遷徙,對他來說,是一次精神資源的整合,是一次文化的重組,這使他在藝術上具有了貫通南北集兩種文化為一體獨特的優勢。
這一優勢具體體現在創作中,便是圖式中的高山流水,依然流露出北方山水的雄渾與宏大。作為藝術的基調,他並未因置身與“杏花春雨江南”,而忘記了“萬頃沙漠祁連雪”的壯懷。對方向軍而言,堅持這一點,是有意義的,當他融入到江南文化時,在這一種反思與審視中,他有意汲取了江南文人畫的筆墨韻致、意趣情調,使作品在雄健之中多了些氤氳的意味,剛健中注入了溫婉,不再是一味的渾茫與悲涼,作品中生髮出一種別致的韻味。與此同時,方向軍也毅然放棄了一些個人的偏愛,他作品中那些厚重、樸拙的筆墨方法與氛圍營造,也漸被疏淡、空靈,甚至飄逸等感覺所代替。嚴格地說,這是一種融入與重組,為方向軍的山水畫創作帶來了重大轉折,作品從外到內都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新質。
對方向軍而言,杏花春雨的江南給了他以一種卷舒自由、愜意的精神狀態,開啟另一扇心靈之門,啟悟他心靈中輕盈的感覺,這是一種綿長而韻味十足的文化浸潤。在水鄉江南,他不露聲色地進行了藝術的量變到質變、提升到升華。作品中多了些水的運用,多了些墨的氤氳,它們滋潤和沖淡著枯筆焦墨的粗礪感,這種變化的背後是文化的使然,是氛圍的作用。
他在藝術實踐上,是進行著形式、語言與內蘊的轉換與實驗。在建立基本的山水結構框架後,他以筆墨去營造整體氛圍、境界和形態美感,畫面在水墨氤氳中呈現為含蓄、朦朧、靜溢與清新的感覺。在依然是群山起伏、雲煙漂移、村落霧靄、林木錯落中,其氣息已大不同於畫家此前表現西部高原的滄桑與悲涼了,取而代之的是水份、霧氣、池塘、荷花、綠蔭等一些恬靜的田園風光,水草豐茂的家園。當然,這是極高的充滿象徵意味的水墨文本。
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教研室主任、黃胄美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崔曉東曾這樣談到方向軍。他說,向軍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西北人所特有的那種憨厚、執著和不善言辭。他的畫一眼望去蒼蒼茫茫,墨氣十足,水墨酣暢,有一種西風古道的蒼涼之感。同時又經得起細細地品味。有一種內在的精神,不像時下的一些畫家,只注重表面的效果,而作品經不住細看。他是一個注重張揚個性的畫家,他的作品風格獨特、渾厚樸實,在西部壯麗的河山的表現中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感。前一段時間,他和甘肅的十幾位畫家受文化部的中國畫研究院之邀請,在北京舉辦一個邀請展,他的作品受到普遍的好評,並同時有兩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體現了國家最具權威美術機構對他作品的重視和肯定。
方向軍生於甘肅,其生命的大半時間都在西部高原度過,西部文化孕育了他的藝術生命,也啟迪著他的思維和靈性。他的藝術是在蒼茫與悲涼中得到孕育並走向成熟的。那時他的作品有著明顯的沉重感和憂鬱、傷感的氣息,讓人領略到一種邊地特有的悲壯之美。方向軍身上的確有一種潛在的、揮之不去的悲涼氣質,這決定著他的藝術選擇和藝術取向,即使後來他從蘭州到了蘇州,漸變的畫風中也依然保留著那種可貴又獨特的氣質。
也正是源於這一氣質,使方向軍的山水畫始終遠離著唯美式的表達,遠離了盲目抄襲古人的所謂“借鑑”方法,而在直面生活、直面自然中,深入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歷史的關係,人與文化的關係,使他的作品中多了些耐人尋味的東西。更加可貴的是,在山水意象由粗礪、厚重向蘊藉、飄渺轉換中,畫家並沒有全然進入“文人畫”的表現方式,他只是從皴法的運用轉向了點、線的表現,且多用濕畫法,使點、線,墨、色的美感在氤氳淋漓中演繹出豐富的變化,是山水符號在意象表現中更模糊化和趨於抽象性,審美空間因而獲得擴大。這無疑是畫家苦心經營的水墨文本,頗似“水中月、霧中花”般的迷離幻境,一切都因此而顯現為靜謐、祥和的狀態,這是內心嚮往、憧憬的物質性解化,是理想的象徵化表現,是精神家園圖景的構建。
性格特點
方向軍他不善言談,帶有濃重的民勤口音,但說起觸動心靈的那種燦爛意象時,還是異常激情,生動。 大部分懷有夢想的西部人一出生就注定生存在物質貧困與文化豐富這巨大的反差旋渦中掙扎。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些自然因素上,那么,方向軍將與大多數機械地感受西部的人一樣 :激動,喪失,再激動,再喪失,如同猴子扳苞谷。但是,方向軍從童年起,從民勤的一個小鄉村開始就敞開心靈,接受、感悟西部,以後擴張到河西走廊,到蘭州,又輻射到北京,接著度江南下蘇州,始終沉澱、醞釀,同時也在尋找、完善筆墨語言和詩意表達。
他的姿態表明,純粹意義上的藝術創作只能越來越個性,高貴。創作會最終越來越分化,走向學術,走向通俗或其他,諸種都好,都有存在的積極價值,烏鴉不是染黑的,海鷗不是洗白的,相對兩不厭,關鍵是自己要在創作過程中得到極大樂趣。羅馬皇帝尼祿酷愛歌劇,結果,不幸的人民被迫欣賞他的拙劣表演。現代文明社會中,進行藝術創作的人沒有權利與暴力威脅,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搞自己的純粹實驗,何樂而不為?方向軍的藝術之路發軔西部,但不局限性西部。人們習慣上把他稱為西部山水畫家,更多地包含了地理概念,實際上,他不喜歡搞藝術的人把自己從人群中劃分出來,貼上各種標籤。方向軍對待藝術像燒酒、血液一樣純潔。
他的創作激情來源於對故鄉的真切感覺和由衷的感恩,這使他不由自主要進入一種深切的創作情境。如果有一天方向軍覺得水墨語言已經不適合自己,他會毫不猶豫地改弦易轍,轉向其他。昆德拉寫小說前是搞音樂的,君特·格拉斯寫小說獲得成功後卻把主要精力轉向版畫,這樣才正常,才順應了自然。如果有人非要擺出“天降大任於斯人”的架勢 吆喝、張揚,那就跟耍猴戲的江湖人士差不多,也就是說,遠離了藝術本質。馬蒂斯被人 們稱為“野獸主義之王”,但他把對自己的作品形象地比喻為“扶手椅”,給人以心靈的休息與慰藉。實際上,後來的追隨者很難把野獸主義與藝術大師的優雅聯繫起來。
方向軍“心中有太陽,腦里有風暴”,腳踏西部大地,放眼四海,胸懷宇宙,他從西部走來,從西部走過,又走向未知與神秘,一切動力皆來自於純粹的、真誠的感覺,而不是曾經支撐他的程式、理念、語言等等諸多要素。方向軍創造了他的西部心象,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表 達形式。但是,這不等於說方向軍已經到達藝術的終點,他還在路上行走,他還要不斷吸取西部大地的精髓,不斷構造自己的心象。正如他在一篇軋記里說的:“……對我而言沙漠、戈壁固然浩翰遼闊,變幻莫測,固然驚心動魄,但重要的是那極盡目力也望不盡的蒼黃以及由此而生的時空悠悠的感覺。雪山固然巍峨晶瑩,草原固然廣大無限,但最永恆的是人們無法探知的神秘和神聖。只有了悟了西部山水的闊大氣勢,古老的蒼涼和煥發著新魅力的神秘的精神氣質,才可以說接近了西部山水畫語言的核心,才有可能用筆墨語言表 達出對偉大西部的全部深沉的感情……” 認識到這一點難能可貴,要真正做到,還得付出艱苦的努力,要用全部生命、全部激情、全部智慧去餞行。[3]
人物評價
方向軍生於甘肅的方向軍,其生命的大半時間都在西部高原度過,西部文化孕育了他的生命,也啟迪了他的思維和靈性,他的藝術是在蒼茫與悲涼中得到孕育並走向成熟的,不過,他這時的作品有著明顯地沉重感和憂鬱、傷感的氣息,讓人領略到一種邊地特有的悲壯之美。實際上,方向軍身上的確有一種潛在的、揮之不去的悲涼氣質,這決定著他的藝術選擇和藝術取向,即使後來他從蘭州到了蘇州,漸變的畫風中也依然保留著那種可貴的、又是獨特的氣質。事實上,正是源於這一身的氣質,使方向軍的山水畫始終遠離了唯美式的表現,遠離了盲目抄襲古人的所謂“借鑑”方法,而在直面生活中,在直面自然中,深入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思考人與歷史的關係,思考人與文化的關係,使他的作品中多了些耐人尋味與耐人咀嚼的東西,更主要的是,在山水意象由粗礪、厚重向蘊藉、飄渺轉換中,畫家並沒有全然進入“文人畫”的表現方式,他只是從皴法的運用轉向了點、線的表現,且多用濕畫法,使點、線、墨、色的美感在氤氳、淋漓中演繹出豐富的變化,是山水符號在意象表現中更模糊化和趨於抽象性,審美空間因而獲得擴大。無疑,這是畫家苦心經營的水墨文本,頗似“水中月,霧中花”般的迷離幻境,一切都固此而顯現為靜謐、祥和的狀態,這是內心嚮往、憧憬的物質性解化,是理想的象徵化表現,是精神家園圖景的構建。藝術的道路是漫長與無止境的,每一個藝術家在這一旅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挑戰與超越,都必然要面對從“有法”到“無法”的課題,都必須要解決“以技入境”的課題,惟其如此,他才能在不同階段解決不同的問題,使藝術進入佳境,而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方向軍正值生命和藝術的黃金階段,其藝術實踐與作品都確鑒的表明,他正迎來一個階段的重大成就和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作為一位勤於耕耘與勤于思考的純正的學院派實力畫家,方向軍有充分的技術準備和文化準備,去攀登新的藝術高峰,而且,他在當代文化語境中吸取的多種營養,都使他獲得了充實的精神動力,使他得以拓展視野,在廣闊的空間中自由地進行精神創造。
入編畫冊
作品編入《全國第十五屆新人新作畫集》,《當代中國山水畫名家作品集》,《中國畫名家小品精品集》,《中國山水畫名家臨摹作品集》,《二十一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集》,
《當代中青年實力派山水畫家作品集》,《2000年全國書畫家新作集》,《亞亨杯---全國中國畫精品集》,《中國西部實力美術家作品集》,《全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名師提名展精品集》,《中國畫名人名作博覽》,《甘肅美術精品集》等等。
出版專著
《方向軍畫集》、《方向軍水墨作品集》、《方向軍山水小品集》、《方向軍扇面精品集》、
《學院派精英方向軍》、《方向軍歐洲寫生精品集》。
作品市值
方向軍先生作品每平尺潤筆費在6000-10000元。
其他信息
方向軍:教授、男、碩士研究生導師
招收碩士生專業:美術學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畫創作及理論研究。
1965年9月出生,甘肅省民勤縣人。1990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敦煌藝術學院,1999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中國國家畫院范揚工作室訪問學者。原甘肅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蘭州教育學院美術系主任;現為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美術館館長,中國工藝美術研究院書畫院副院長,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07年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曾在中國國家畫院、廣東省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成都美術館、奧地利等地舉辦個展聯展。作品多次發表於《美術》、《美術觀察》、《美術與設計》、《畫刊》、《榮寶齋》、《蘭州大學學報》、《國畫家》、《中國美術》、《中國書畫報》等學術刊物。 藝術簡介:2012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提名精品展”(優秀獎);2010年,榮獲文化部“第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最佳成就獎);2001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亞亨杯 ? 全國書畫展”(優秀獎);2003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2005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太湖情 ? 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2008年,參加《中國美術》主辦“水墨經典 ? 全國中國畫名家提名展“(傑出藝術獎);2010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優秀獎);1994年,參加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八屆全國美術展覽”;2001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五屆全國新人新作展覽”;2000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2000年全國書畫展覽”;2010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2010年全國中國畫展覽”;2009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寫生昌平 ?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覽”;2007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首屆草原情 ?中國畫作品提名展覽”;2001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情系西部 ? 中國畫邀請展覽”;2010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綠色和諧 ? 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覽”;2001年,參加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中國畫作品系列(甘肅地區)十五人提名展”;
2010年,受奧地利文化部邀請參加“世界藝術家創作營”活動2個月,奧地利文化部主辦《維也納寫生展覽》;
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