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厝城村是福建省霞浦縣沙江鎮一個自然村、東有梅洋村、西近古縣村,北面對沙塘里村。村莊南靠道教名山葛洪山,北面曾經是海洋,千年變遷,滄海桑田,如今已是千畝良田的大垟。方厝城村因古城堡而得名,該村城堡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稱“方厝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方厝城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霞浦縣沙江鎮
- 著名景點:鼓樓山
簡介,奇特字型,鼓樓山,文物古蹟,
簡介
方厝城村
奇特字型
該村城堡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稱“方厝城”,其後有謝姓人家緊靠方厝城西側又建一個城堡,形成臥“8”字型的雙城堡。城牆高處約有4.5米,底寬約4.5米,城牆外皮用雙層亂毛石乾砌而成,城牆內心用土石夯實。雙城堡有東西兩個城門,東城門毀壞後重修,失去原貌。西城門保存完好,用條石砌成拱門狀,高約2.7米,寬約1.6米。可惜的是雙城堡多處損壞,特別是“8”字型中間分牆幾乎破壞殆盡,僅剩丈余壞牆。
鼓樓山
方厝城村東有一座小山,海拔百米,名叫鼓樓山(也叫金山),山上有寺廟。此山雖不高大,但處於出海口要衝地位。站在山上,海口內外盡覽眼中。在古代,此山對於觀察敵情、防禦海盜、倭寇侵犯,具有獨特的作用。歷史上,此山有鼓樓,後改建為寺廟。
史書典籍關於鼓樓山的記載:
《霞浦縣誌》卷八.名勝志.古蹟:“鼓樓山”。在四十一都,縣南安民里。晉太康中為溫麻縣地,原有鼓樓連山,故名“鼓樓山”。
《八閩通志》記載:“鼓樓山山之下舊為溫麻縣治。有鼓樓與山相連,因名。宋改建為寺。”
清代學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福寧州:“溫麻廢縣,州南三十里。晉太康三年,析侯官縣溫麻船屯置溫麻縣,屬晉安郡,蓋治於此。隋開皇九年廢,唐改置溫麻縣於今連江縣境,而以廢縣地置長溪縣。今州南有鼓樓山,古城村蓋因廢縣為名” 。
鼓樓山
![鼓樓山 鼓樓山](/img/c/1b4/cGcq5COjNDM0UDO0Y2N3UWZ0ADZmRGM0kTZ1M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文物古蹟
方厝城與古縣村僅相距一公里左右,有史籍記載表明東吳時期的溫麻船屯置於此地一帶。當地村民們在生產勞作中,時常有發現地下埋藏造船雜木等。霞浦縣博物館人員在古縣村、方厝城及其附近一帶發現有東吳到魏晉的墓葬群。當地村民也收藏有晉代等朝代的一些文物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