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方(1918-2007),本名方作斌,廣東惠來人。1928年南來、肆業於锺靈中學。1937年回潮汕升學;復員後返馬來亞從事教育工作。前後任教41年,其中擔任韓江中學華文主任17年、校長3年;兼任星檳日報“文藝公園”編輯4年、馬來西亞寫作人華文協會第一屆副主席2年、第二屆及第三屆(80年至83年)主席4年。1989年榮獲第一屆馬華文學獎。1998年獲第二屆東協華文文學獎。從事寫作四十多年,出版長、中、短篇小說及散文三十一部。方先生於2007年11月11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北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惠來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2007年11月11日
- 代表作品:《遲亮的早晨》,《娘惹與峇峇》,《頭家門下》
- 本名:方作斌
- 籍貫:廣東惠來
- 生卒:1918-2007
出版作品,文學路,
出版作品
1《春天裡的故事》長篇小說,1947年,新潮出版社
2《每天死千人的古城》報告文學,1950年,香港赤道出版社
3《兩個自殺者》中篇小說,1952年,馬來西亞檳城新賓書局
4《出嫁的母親》短篇小說,1953年,馬來亞出版社
5《國王的刀斧手》童話,1953年,學生文叢社
6《北方散記》散文,1954年,學生文叢社
7《娘惹與峇峇》中篇小說,1954年,康華出版社
8《遲亮的早晨》(風雲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1957年,香港文匯公司
9《思想請假的人》短篇小說,1959年,新加坡青年書局
10《說謊世界》中篇小說,1960年,新加坡青年書局
11《檳城七十二小時》中篇小說,1961年,新加坡青年書局
12《笑的世紀》雜文,1962年,新加坡維明公司
13《剎那的正午》(風雲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67年,東方文化企業公司
14《江城夜雨》短篇小說,1970年,馬來西亞北方書屋
15《愛屋及烏》短篇小說,1975年,馬來西亞檳城韓江中學
16《火在那裡燒》短篇小說,1976年,東方文藝出版社
17《北方春草遲》雜文,1976年,仁和文化出版社
18《幻滅的黃昏》(風雲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78年,馬來西亞北方書屋
19《頭家門下》又名《枝榮葉茂》(馬來亞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1980年,新加坡教育出版社
20《馬華文藝泛論》評論,1981年,馬來西亞華文作協
21《倒下來的銅像》短篇小說,1983年,馬來西亞北方書屋
22《滿城花醉三千客》報告文學,1984年,遠東出版有限公司
23《樹大根深》(馬來亞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85年,馬來西亞鐵山坭出版社
24《方北方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1985年,馬來西亞北方書屋
25《馬華文學及其他》評論,1987年,香港三聯書局
26《方北方文藝小論》評論,1987年,馬來西亞福聯會暨福建會館
27《頭家門下》長篇小說,1988年,中國廣西滿江出版社
28《娘惹與峇峇》日文譯本,1989年,日本東京井村文化事業社
29《花飄果墮》(馬來亞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94年,馬來西亞華文作協
30《看馬華文學生機復活》評論,1995年,馬來西亞雪蘭莪烏魯冷岳興安會館
31《熱帶雨季》散文,1996年,中國遼寧教育出版社
改編成電影/電視連續劇的小說
1《娘惹與峇峇》,1956年,香港國泰機構
2《頭家門下》,1984年,馬來西亞國家電視台﹙RTM﹚
文學路
華人不能不關心馬華文藝!
華人不能不關心馬華文藝,為什麼?
人類面臨絕境的時候,都會產生一股求生的意念。同樣的,在華人文化的地位已被視為可有可無的今日,除了少數身心有問題的人物,大部分是不會反對支持爭取華人文化應有的地位,不然他會問心有愧,所以你問他關心馬華文藝嗎?他會笑著答:
誰說我不關心馬華文藝?
是的,他是華人,他自然不會忘記華人文化應有的地位,自然也會關心馬華文藝。
不關心馬華文藝,自然漠視華人文化重要的意義,甚至漠視華文教育的存在和發展,當然更不懂,馬華文藝為何物?
深明大義的人士,都明白華文教育與馬華文藝的蓬勃息息相關。事實證明,馬華文藝消沉的日子,正是馬華文教育走下坡的時候;華文教育式微,造成一般崇外的心理日深,而妄自菲薄地對馬華文藝“不屑一顧”!
其實馬華文藝是華人文化的酵母。
沒有馬華新文學的萌芽,哪有馬華的新文化建設;華人的封建社會,如缺乏進步思想的啟發,文學各地的華校自然不會接二連三地創辦起來,沒有許多華校的教育,那有能力培植各種人材,更不會有今日可觀的經濟地位。
可見今日華人社會的繁榮,是以華文教育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換句話說,新馬各地濟濟的人才,正是由豐厚的華人文化孕育而成。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廿年代南來的文化人不播下新文學種子,華人社會絕對沒有今日多姿多彩的面貌。
既然全體華文教育的恩惠,為了不忘本與圖存,不關心馬華文藝不必說,反對馬華文藝運動是說不過去的。
因此馬華文藝不是屬於單一的文藝,自然更不是“馬華公會”的文藝。
馬華文藝有馬華文藝的本質和形象,任何人都不能改變馬華文藝所負的時代使命,即使政府,也不能改變馬華文藝所具有的教育意義,因為馬華文藝是屬於全體華人的文藝,它具有獨立形象的精神。
不過任何華人與政黨,可以領導組織來愛護馬華文藝;而愛護馬華文藝與支持馬華文藝的政黨,不是等於也要人愛護那個支持馬華文藝的政黨。馬華文藝與任何政黨的黨綱不發生點滴的關係,那個政黨所以愛護馬華文藝應該是出於至誠地愛護國家文化。
有一位關心馬華文藝的商會董事,在董事會議上,建議設立“某某商會馬文藝出版基金”,贊助馬華寫作人出版優秀的著作,以推廣馬華文藝及發揚馬華文藝。
但是該名熱心商會董事的建議卻被否決,原因是其他與會董事,誤以為馬華文藝是屬於“馬華公會”的文藝。
可見如受政黨所控制的文藝,是不受全體華人所支持的。
因為馬華文藝是屬於全體的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文藝,扶助它成長與發展,是整個華人社會的責任。
總之,馬華文藝運動消沉,華文教育必然隨之而式微,華人文化將失去固有的形象與地位,華人子子孫孫也要面臨無從發展的日子。所以說華人不能不關心馬華文藝;不關心馬華文藝,等於放棄對子女的教育;放棄子女的教育,國家等於患上了絕症!
(摘錄自方北方著《馬華文藝泛論》,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