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光

方克光(1899一1953·7),又名裕之,男,傣族,潞西縣芒市鎮人,出身土司世家,先祖為世襲芒市安撫使職。民國五年(1916)在騰衝縣立兩級國小高等班讀書畢業;1921年畢業於緬甸仰光華僑中學。青少年時期,除受封建思想和家規的薰陶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新文化思想也對他有較多的影響。1922年任芒市司護印職,參與管理地方政事。他性格深沉,辦事圓滑,善於籠絡屬宮,又有一定才能。1931年,其長兄方克明土司病故,屬官公推方克光暫行代理芒市安撫使職。此後,他積極推進邊地教育,力圖提高本民族文化素質,在芒市壩傣族地區試辦第一所新學堂——芒市公立兩等國小,要求上層子弟不論男女都要入學讀書。辦學沒有教室,他讓出一部分住宅改做課堂,同時選送當地人才到昆明、保山等地師範學校深造,解決民族師資問題。方雲龍襲土司職後,他仍協助管理司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克光
  • 別名:裕之
  • 國籍:中華人名共和國
  • 民族傣族
  • 出生地:潞西縣芒市鎮
  • 出生日期:1899
  • 逝世日期:1953
  • 職業: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
  • 畢業院校騰衝自治所
個人經歷,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1935年方克光在騰衝自治所學習畢業,翌年方雲龍夭亡,他正式任芒市土司代辦職。一直致力於民族教育,曾獲省教育廳獎給“嘉惠童蒙”匾額一方。1937年,省主席龍雲嘉獎邊地土司守土有功,邀請方克光等人到內地參觀。當他到達上海時,正逢“八﹒一三”事變爆發,日軍在松滬登入。他耳聞目睹愛國將士浴血抗戰,心裡既激動又畏懼,即一行取道廣州、香港、仰光,返回芒市。不久,政府下令搶修滇緬公路,打通東南亞與我大後方的抗日運輸線。從芒市至遮放一段公路,主要由芒市司署負責動員民工修築。方克光晝夜操勞,不僅督促鄉鎮頭人親自帶領民眾上路苦戰,而且開倉運糧,支援芒市段乃至龍陵段的民工用糧。公路修通後,滇緬公路局總辦宋子良授予其“襄理”名譽。

人物評價

方克光不願墨守成規。滇緬公路通車後,曾與內地漢人聯合經營過光華汽車修理廠、金光商號、新光旅社、新光藥房等,在中緬邊境一帶開展業務。也辦過金融事業,發放貸款,支持農民贖回典當的田地。
1942年初,中國遠征軍途經芒市,開赴緬甸抗日戰場,他激情滿懷,組織萬人民眾熱烈歡送,並積極籌備軍糧,支援前線。但時隔不久,他見到出國部隊紛紛敗退回來,潰不成軍,又感到迷惘困惑。潞西淪陷後,日本侵略者為便於統治當地少數民族,挾逼其充當了“維持會”會長。那期間,他既苟安依附日軍,同時又不得罪抗日游擊隊,游擊隊向其借槍要糧,都一一答應。光復之後,他沒有繼任芒市土司代辦職,而自辦農場、雞場,並在緬甸辦過鋸術廠。
潞西解放之前,方克光在緬甸的木邦、抹各、仰光等地做生意,從《仰光日報》上了解到祖國的新形勢;解放軍進駐潞西後,又通過其家屬轉告黨的政策促成他回國。他看見駐軍首長平易近人,尊重民俗,感到與舊社會大不相同,便寫信勸說在境外的遮放司官、瑞麗司官回歸,並約他們聯合訂立“擁護解放的誓詞”,表示至誠擁護共產黨、毛主席。尤為可貴的是當時一般土司、頭人疑慮重重,不敢到內地,怕重遭刀安仁被禁在南京的下場,而方克光竟敢接受政府的邀請,帶著女兒到北京參加國慶一周年盛典。在赴保山路上,遭到土匪襲擊,同行的四十一師查師長不顧安危保護他及其兒女,對方克光影響至深。到了北京,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接見,又給他很大教育。他安然返回後,德宏各土司和上層人士,才相繼去北京等地觀光。他還積極動員親屬參加革命工作,以家族的實際行動擁護解放,影響民族民眾,協助黨開展民族工作,並把大部分住宅讓給部隊和政府機關使用。
解放後,方克光先後任潞西縣協商委員會主任委員、保山專區聯合政府副主席、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在此期間,他雖肺病纏身,但仍盡心盡職為黨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成績卓著。在病重時,黨和政府要送他到內地或國外治療,他謝絕了。最後政府專門為他成立醫治護理小組,調派高級醫師對其搶救。在彌留之際,方克光再三囑咐親人要跟共產黨走,要跟人民政府走。他於1953年7月病逝,《雲南日報》刊了訃告,雲南省政府、保山專區、德宏自治區各縣都派來代表赴喪致哀。黨和人民政府按照當地傣族風俗為他舉行了七天七夜的隆重葬禮,黨政機關、駐軍、學校、民眾都參加哀悼。雲南省省長郭影秋為方克光題寫了一副輓聯:“恰值祖國解放歸來,君具卓識;正當邊疆需人孔急,我有餘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