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下滲濕湯

斷下滲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三。具有化瘀止血,清熱滲濕之功效。主治久痢帶瘀血,肛中氣墜,腹中不痛。

基本介紹

  • 名稱:斷下滲濕湯
  • 出處:《溫病條辨》卷三
  • 組成:樗根皮、生茅術、生黃柏、地榆、楂肉、銀花、赤苓、豬苓
  • 功用:化瘀止血,清熱滲濕
  • 主治:久痢帶瘀血,肛中氣墜,腹中不痛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滲濕湯中首樗根,地榆蒼朮赤豬苓;銀花黃柏楂肉炭,血分延傷藥最靈。

組成

樗根皮(炒黑)一兩(30g),生茅術、生黃柏各一錢(3g),楂肉(炒黑)、赤苓各三錢(9g),地榆(炒黑)、銀花(炒黑)、豬苓各一錢五分(5g)。

用法用量

水8杯,煮成3杯,分3次服。

功用

化瘀止血,清熱滲濕。

主治

久痢帶瘀血,肛中氣墜,腹中不痛。

方義

用樗根皮之苦燥濕,寒勝熱,澀以斷下,專入血分而澀血為君;地榆得先春之氣,木火之精,去瘀生新;蘇木、黃柏、赤苓、豬苓開膀胱,使氣分之濕熱,由前陰而去,不致遺留於血分也;楂肉亦為化瘀而設;銀花為敗毒而然。

附方

名稱:加減斷下滲濕湯
組成:潞黨參、土茯苓、赤茯苓、六一散(布包)、牡蠣各129,白朮、炒黃柏、牡丹皮各6g,豬苓4.5g,金銀花、懷牛膝、龍骨、椿根皮、樗根皮各9g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主治:濕熱帶下,久治不愈
出處:江蘇中醫,1989,10(3):103
功用:健脾滲濕,清熱固帶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濕熱條辨》:“久痢帶瘀血,肛中氣墜,腹中不痛,斷下滲濕湯主之。樗根皮(炒黑)一兩,生茅術、生黃柏各一錢,楂肉(炒黑)、赤苓各三錢,地榆(炒黑)、銀花(炒黑)、豬苓各一錢五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