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報

在德國萊比錫城鱗次櫛比的咖啡館中,不乏眾多百年老店,其中一家名為“阿拉伯咖啡樹”的咖啡館令我興趣更濃。在這家咖啡館裡,曾誕生過一張報紙,叫《新音樂報》,它對促進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起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創辦者便是享譽世界樂壇的羅伯特.舒曼。1833年冬天,22歲的舒曼與幾位趣味相投的好友坐在名為“咖啡樹”的咖啡館的一個角落裡,開始討論報紙的創刊事宜。在經歷了一個冬季的醞釀和準備之後,1834年4月3日,《新音樂報》終於問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音樂報
  • 定位:服務大眾的音樂報紙
  • 作者:舒曼
  • 生日:1856年
作者簡介,人物生平,社會評價,

作者簡介

作為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舒曼是個思想活躍但又不善言談的人,他對當時藝術上矯揉造作、墨守成規、粗製濫造的作風十分痛恨,心裡有許多話要說。於是便想到辦一張報紙。

人物生平

善思而不善辯的舒曼,用文字表達的欲望格外強烈,在《新音樂報》創刊最初的幾年中,他同時用3個筆名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音樂主張。這3個筆名代表不同的3個人,他為他們命名為“大衛同盟”。打出這個根本不存在的同盟組織的旗號,並非故弄玄虛,而是出於他的幻想。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舒曼一定是站在藝術革新的潮頭,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自始至終地給予舒曼支持和安慰的就是這家咖啡館。無論何時,他喜歡的那個角落的座位總給他留著,隨時恭候他的光臨。他沒錢租用辦公場所,“咖啡樹”咖啡館就充當了編輯部和發行部的角色。足見舒曼與這家咖啡館的關係是多么密切。
“咖啡樹”咖啡館位於小屠夫街3號。從聖托馬斯教堂出來,橫穿市政廳廣場後很快就到了。入口處最易辨識的標記,是一組巴洛克風格的雕塑。雕塑表現的是一個土耳其人在咖啡樹下將一杯咖啡遞給一個男孩。這組雕塑在1685年咖啡館創立時就存在了,數百年來,它一直在這裡講述著關於咖啡的故事。
咖啡館的里側有間小屋是當年舒曼與朋友聚會和辦報的地方。小屋正是咖啡館當年的那個僻靜角落。聰明的老闆用木板將其分隔出來,闢為“舒曼角”供遊人參觀。小屋四壁所鑲的木板已十分陳舊,透著歲月的滄桑。壁板上錯落有致地掛著十幾幅人物肖像,除舒曼外,還有孟德爾頌、巴赫、華格納、克拉拉等音樂家和劇作家,他們都曾是這家咖啡館的尊貴客人。這些人中,克拉拉是唯一的女性,按當時歐洲的陳規,她未必到過這家咖啡館。但既然是“舒曼角”,自然就不能沒有她的位置。要知道,她不僅是德國著名的女鋼琴家,也是舒曼摯愛一生的情侶。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至今仍被傳為美談。
2006年是舒曼逝世150周年,“咖啡樹”咖啡館的琴師在這一年裡重點演奏舒曼的作品,侍者在向顧客遞送菜譜時,同時附帶了一份舒曼的樂單,上面排列了克拉拉彈奏過無數次的《蝴蝶》、《狂歡節》、《幻想曲》等經典曲目供顧客選擇。

社會評價

舒曼雖然不是萊比錫人,但他把短暫一生中最富創造力的青年時代獻給了這座城市,除了辦報,還曾在孟德爾頌創辦的音樂學院任教多年。他在這裡把浪漫主義音樂從萌芽狀態引向成熟,推向高潮,最終推及到整個西方世界。由此造就了自己,也確立了這座城市在世界音樂發展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咖啡樹”咖啡館,見證了他在萊比錫十多年的人生歷程,包括他的失意與苦悶、得意與歡愉。今天,咖啡館琴師所彈奏出的旋律,正是舒曼精神世界的寫照,是舒曼的靈魂之聲。
或許,舒曼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他一直在不知疲倦地與咖啡館的客人們開懷暢談,共享悲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