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樊灣村

新野縣樊灣村

樊灣村位於鄉境東北部,潦河西岸。距鄉政府約6公里。東隔沙河與歪子鎮三河村相望,南和康營村相鄰,西與老龍鎮村接壤,北與歪子鎮老廟村相連。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6.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野縣樊灣村
  • 下轄地區:樊灣、小王莊、前嶺陂、應家、張莊
  • 面積:6.5平方公里
  • 人口:4544人
位置面積,建置沿革,人口民族,自然狀況,經濟農作物,畜牧養殖,農田水利建設,村民生活,規劃,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位置面積

圖片圖片
樊灣村位於鄉境東北部,潦河西岸。距鄉政府約6公里。東隔沙河與歪子鎮三河村相望,
南和康營村相鄰,西與老龍鎮村接壤,北與歪子鎮老廟村相連。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6.5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樊灣村共有樊灣、小王莊、前嶺陂、應家、張莊5個自然村。 村委會駐樊灣。1958年屬歪子公社為樊灣大隊。1975年屬上莊公社為樊灣大隊。1984年屬上莊鄉為樊灣村委員會。樊灣明成化年間,樊姓從樊集遷此定居。因位於潦河灣處,故名。明中期,小王莊王姓由今歪子王小橋村遷此定居,因戶少,故名。前嶺陂明末趙天祿從今上港果園遷此定居,因沿村西南北土嶺有兩個嶺陂村,此村在南,故名。應家清康熙年間,應茂德從今沙堰鎮應莊遷此定居,俗稱應家門,簡稱應家。張莊清乾隆年間,張虎敏自今城郊鄉下青羊遷此定居,以姓定村名張莊。
新野縣樊灣村

人口民族

有23個村民小組,1154戶,4544人。其中,男2340人,女2204人;漢族4533人,回族1人,蒙古族10人。總人口中,國小以下文化程度16%,國中文化程度68%,高中以下文化程度9%。有樊、王、袁、趙、薛、李、張等38個姓氏。全村人口自然增長率6‰,計畫生育率99%,綜合節育率100%。

自然狀況

樊灣村地處沙河西岸,沙河沿村南下,交匯於康營村的東北角,流入白河。地勢北高南低,全村耕地5983畝。東邊是黃壤土,西邊為粘土。村有9條緯路、3條經路,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

經濟農作物

解放後到70年代末,基本上是粗放種植,以紅薯為主,小麥等其它作物種植為輔的生產模式。1978年,糧食總產量163萬公斤,單產202公斤;棉花種植面積1000畝,單產55公斤。2003年,全村糧食種植面積4100畝,畝產300公斤;棉花面積1800畝,畝產皮棉85公斤;花生2000畝,畝產250公斤。村種植菸葉始於1992年,1997年種植菸葉1000多畝,畝效益在2000元以上,為菸葉種植大村。2003年,種植菸葉500餘畝。現在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玉、花生為主。

畜牧養殖

2000年前,農村養殖基本處於散養狀態。2000年,村養牛專業戶2戶,張祖雙在上莊養殖區內養牛12頭;袁有章養奶牛3頭,日產奶40公斤。養雞專業戶,樊群伍年養殖肉雞4500隻,袁勝義養蛋雞千隻。2003年,村養牛500頭、豬650頭、山羊460隻,其它雞、鴨、鵝5000隻以上。工商企業 1981年,成立樊灣集貿市場。之後,形成了一個“十”字形街道。所在商戶,分別從事百貨、修理、加工、農資、建材、服務等。張祖明經營的化肥、建材,王守才、樊有讓經營的百貨副食比較有名。村在外打工的人數達千人,人均年創收6500元。現有外出務工的青年袁全波依託深圳的公司,在村部創辦了羽毛加工公司,吸納當地勞力30多人,產品銷售到歐美等國家。

農田水利建設

1960年前,農業生產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旱澇沒有保障,水利設施十分缺乏。60年代人工挖的12口土井,靠老式推水車澆水。土地承包以後,農田水利建設發展迅速。對村土地進行了規劃,打井、修橋、挖溝,形成了9縱3橫的田間生產通道。,全村有機井150眼,有效灌溉面積5844畝。田間道路和溝渠綠化率達89%,建沙河橋一座。社 會 事 業教育衛生 自1960年起,先後新建了中國小校教學樓二座計64間,其它配套房屋45間,實現了“六配套”。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升學率達95%。村原有診所一家,發展到7家。2002年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村加入合作醫療的人數達90%以上。解決了民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村民生活

解放前,村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吃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糧,穿的是自織的粗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民眾逐步過上了好生活。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民眾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規劃

2009年以來,該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主要從村子的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進行規劃建設和整治。
新野縣樊灣村
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結合鄉村發展的實際,依據鄉村建設總體規劃、鄉村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鄉村旅遊開發總體規劃,按照“科學合理,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廣泛徵求意見,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2007年規劃工作計畫:
一、村莊建設規劃
按照現有居民點面積不擴展的原則,根據鄉村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充分利用現有居民點內空閒地和閒置建設用地解決村民建房用地和招商引資建設用地;完成沿洪峨路村莊舊村改造規劃,重點解決空心村和搬遷村居民點閒置問題,充分利用各種政策,按照鄉村旅遊總體規劃的要求,對現有閒置居民點合理取捨後,進行整理、開發,使居民點布局更加合理,更加方便民眾生產生活;完成政府駐地老、舊商業房的改造和整修,新建翻建沿街商業房1200平方米,推動全鄉小城鎮化建設進程。
二、鄉村道路建設
2007年全鄉道路建設預算總投資800萬元。完成3.2公里峨池路道路路面水泥硬化工程;完成5.7公里峨臨路改造硬化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工程預算工作;利用村村通工程完成2—3個村的村路改造,和3—5村村路改造相關材料填報、立項工作。完成鄉內秦家村—紗帽村3.5公里道路的規劃設計和施工。
三、鄉村公共設施建設
今年完成4個村的自來水安裝工程,受益戶數450戶,1500餘人;完成2個村自來水規劃設計和預算;完成鄉中心學校學生公寓建設的規劃設計和施工,總建築面積達2183平方米,可容納544名學生住宿,改善現有學生住宿條件;完成鄉中心國小新教學樓的選址和規劃設計;完成5—8個村衛生室的改擴建工程,改善民眾就醫條件,為下一步農村合作醫療打下基礎;完成8個村的村內路燈安裝。
四、綠化工作
在做好現有綠地的管護工作的同時,今年計畫總投資80萬元,鄉村綠色小園林建設,建設面積1500平方米; 完成5000平方米的鄉村健身休閒公園建設;對路行道樹進行補植;完成3.2公里的綠化;首先完成公路沿線各村村莊綠化,使村村形成小園林景觀,改善民眾居住環境,進一步完善路段綠化效果,提高綠化檔次,美化全鄉環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社會公益、福利事業較弱,大量流動人口在我村租房屋住,給我村的社會治安、環境衛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錫城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根據黨中央關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意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並結合本村實際,提出"以實施盤活土地資源、加快資金循環運行、綜合資源開發、依託城市發展、服務城市、富裕農村、增加農民收入、造福子孫後代"的工作發展思路。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5620元增加到7470元。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經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社會公益、福利事業較弱,大量流動人口在我村租房屋住,給我村的社會治安、環境衛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在錫城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根據黨中央關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意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並結合本村實際,提出“以實施盤活土地資源、加快資金循環運行、綜合資源開發、

地圖信息

地址:南陽市新野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