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漢城區據傳遠古南陽盆地是個湖泊,新野處在湖底。戰國時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漢置新野縣,意為新形成的田野(見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錄》,尚景熙著)。
新野縣歷史沿革,新野漢城街道,漢城區街道辦,街道管轄,
新野縣歷史沿革
一說:在遠古時期,新野境域為沼澤之區,以後逐漸成為陸地,蔓草盈野,後經開發,成為良沃。建縣時,改“薪”為“新”,名為新野。一說:據《水經注》稱:淯水枝津分派,陂水所溉,鹹成良沃,又有豫章、鄧氏等陂,蓋地為良沃,故以新野為名。(見民國20年(1931年)出版的《今縣釋名》,柯昌泗著)。一說,新野縣名的由來可能與新都有關。新都即今王莊鎮的九女城。在漢代曾屢為侯國……因新野城位於新都邑西20千米,《爾雅》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縣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還有一說:新野早在春秋時已為封邑,稱“蒸野”。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利的興修,蒸野一帶的土地得到灌溉,皆成良田,從而人口增加,氣象更新,西漢初新建為縣時,遂稱新野。(摘自“新野縣政府網”)
新野縣境商、周時屬鄧國,春秋時屬楚國,戰國時(前312—301年)曾被韓國占領秦時屬南陽郡穰縣。
西漢初年(前206—202之間)置縣,始名新野,治所在今縣城,屬南陽郡,後置清陽縣,治所在今沙堰夏官營。高祖七年(前200年)七月,置棘陽縣,治所在今前高廟鄉張樓村。同年,置朝陽縣,治所在今新甸鋪張莊村。漢高后八年(前180年),置新都縣,治所在今王莊鎮九女城,統屬南陽郡。東漢建武元年(25年),廢新都入新野縣。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縣屬魏,正始年間(241-249年),荊州治所移駐新野。晉太康年間(281—289年),分南陽郡立義陽郡,治所在新野,轄新野、棘陽、朝陽、穰、鄧、蔡陽、安昌、隨、厥西、平氏、義陽、平林12縣。元康八年(298年),分義陽郡立新野郡,治所棘陽,轄新野、棘陽、穰、朝陽、安昌5縣。
南北朝劉宋永初年間(420~422年),河南郡僑治棘陽,新野郡治徙新野,二郡統屬雍州部(今襄陽);元嘉三十年(453年),廢新野郡;大明元年(457年)復置,遂廢朝陽縣。齊永泰元年(498年),新野郡屑北魏,析新野縣置西棘陽(治所在今沙堰鎮古城)、南棘陽(治所棘陽故址);在棘陽置漢廣耶,二縣屬之。時,新野郡轄新野、穰、池陽3縣,二郡統屬荊州部。西魏大統元年(535年),改漢廣郡為黃崗郡,改南棘陽為百寧縣,後復改為棘陽縣。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廢黃崗郡和棘陽縣,改新野郡為滕王國,國廢,復為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新野郡,新野縣屬南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縣內置新州,治所在今沙堰鎮古城村,是年廢,新野縣歸鄧州。唐乾元元年(758年),廢縣為鎮,屬穰縣。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1265年),復置新野縣,屬鄧州;至元八年(1271年),隨鄧州屬南陽府,明、清因之。
民國3年(1914),新野縣屬汝陽道。1928年,道廢隸省。民國21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7年12月新野解放,屬桐柏行政公署第三專區。1949年4月,屬河南省南陽專員公署。1968年5月屬南陽地區行政公署。1994年11月州屬南陽市。
1947年全縣設6個區下轄158個鄉和7個街道辦事處。1950年,改設為7區轄174個鄉。
1958年8月建立公社,公社為政社合一體制,全縣設9個公社,下轄142個生產大隊。1963年增設城關鎮,全縣為9社1鎮。
1975年4月,增設前高廟、上港、王莊、樊集、上在5個公社,全縣為14個公社(含航運公社)l個鎮。
1983年12月,改公社為鄉(鎮),改生產大隊為行政村,改生產隊為村民小組。1985年12月,沙堰鄉、新甸鋪鄉、王莊鄉改為鎮。
1994年歪子鄉改為鎮。1995年,施庵鄉改為鎮。
1996年10月五星鄉改為鎮。至此全縣面積1062平方千米,人口72.9萬,設7鎮7鄉,下轄7個居委會、257個村委會,2973個村民小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629106人,其中:城關鎮59208人、五星鎮43956人、王莊鎮26625人、施庵鎮53135人、沙堰鎮40823人、歪子鎮55997人、新甸鋪鎮51239人、城郊鄉82330人、溧河鋪鄉42654人、前高廟鄉34021人、樊集鄉24516人、上莊鄉40515人、王集鄉39722人、上港鄉34365人。
2001年9月溧河鋪撤鄉建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野縣轄9個鎮、5個鄉:城關鎮、王莊鎮、沙堰鎮、新甸鋪鎮、五星鎮、施庵鎮、歪子鎮、溧河鋪鎮、王集鎮;城郊鄉、前高廟鄉、樊集鄉、上莊鄉、上港鄉。
2006年,根據豫民行批[2006]5號和宛政文[2006]66號檔案精神,新野縣撤銷城關鎮,設立漢華、漢城兩個街道辦事處。漢華街道管理7個社區居委會,漢城街道管理9個社區居委會。
新野漢城街道
2006年設立漢城街道。管理9個社區。
附:城關鎮位於新野縣中部偏西。縣政府駐地。轄解放街、民主街、東關、南關、西關、北關、紅旗7個居委會,42個居民小組。鎮政府駐朝陽路76號。豫022省道穿境。西鄰白河,北依老白河;地勢平緩。
[代碼]411329100:~001解放街居委會 ~002民主街居委會 ~003東關居委會 ~004南關居委會 ~005西關居委會 ~006北關居委會 ~007紅旗居委會
[沿革]1958年建城關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東關、南關、西關、北關、紅旗、解放街、民主街7個行政村。2005年底,城市建成區面積1573.5萬平方米,市區在冊常住總人口12433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85922人,農業人口為38416人;暫住人口為3909人,流動人口24854人。2006年,根據豫民行批[2006]5號和宛政文[2006]66號檔案精神,新野縣撤銷城關鎮,設立漢華、漢城兩個街道辦事處。
漢城區街道辦
新野漢城區街道辦
街道管轄
新野縣漢城街道辦事處轄9個居民委員會(村),66個居民小組(段),總面積21.6平方公里,管理人口12.6萬人,耕地面積9600畝。近年來,辦事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通攬工作全局,堅持"工業化促進城市化.城市化推動工業化"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先後建立東、南、西、北四個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以紡織產業為主,以機械加工、商貿流通、包裝印刷、高檔家具等產業為輔的發展格局。止目前,共有規模以上企業45家,產業支撐強有力,“磁場”效應輔四方。緊緊抓住"項目建設、城市建設、財務征管”三大永恆主題,大力發揚“知榮辱、存仁愛、懂寬容、講團結、重實幹、求創新”的漢城精神,與時俱進謀發展,重點突破求跨越,實現了街道經濟和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度,街道先後被評為“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單位”、“省級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省“老乾工作先進單位”、全市“五好”街道黨工委,市“平安建設先進單位”、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市“依法治市先進單位”、市“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街道工業園區被授予“市級示範工業園區”等。2009年完成財政收入1522萬元,上繳縣財政800萬元,綜合經濟實力再次蟬聯全市第一,被評為南陽市魅力鄉鎮(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