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學》創刊於1969年。辦刊30多年來,其內容一直以內兒科為主、兼顧各科。讀者對象為各級基層醫療單位的臨床醫師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醫學
- 語言:中文
- 類別:出版,醫學期刊
-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主辦單位:中山大學
- 編輯單位:廣州市中山二路74號
- 創刊時間:1969
期刊簡介,辦刊宗旨,期刊收錄,對作者的要求,投稿要求,
期刊簡介
辦刊宗旨
《新醫學》以辦精品刊物為目標,腳踏實地,求實創新,與時俱進,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長期以來,《新醫學》堅持“通過形式多樣的欄目,幫助讀者掌握醫學新信息,提高診療水平”的辦刊宗旨,將雜誌辦得獨具特色。
期刊收錄
2004年、2008年繼續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評為綜合性醫藥衛生類核心期刊。並被確定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同時還是“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收錄期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收錄期刊。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 中山大學
編輯單位: 中山大學期刊中心《新醫學》編輯部
地 址: 廣州市中山二路74號
郵政編碼: 510089
刊號: ISSN 0253-9802 ,CN 44-1211/R
對作者的要求
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前由全體作者共同討論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變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列在作者姓名前。作者應是:①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的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③能根據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對、修改,在學術界進行答辯,並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需同時具備以上3條。僅參與獲得基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為作者。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的文稿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通訊作者的姓名或整理者的姓名(列於文末);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的人員應列入致謝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附外籍作者親筆簽名同意在本刊發表的函件。如文稿的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時,應說明;通訊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確定;如需註明協作組成員,請列於文末參考文獻前。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請在文末註明聯繫電話和電子信箱。
投稿要求
投稿前最好先閱讀本刊,以便對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問題。
1 作者和單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郵編分別列於中英文題目之下,單位的英文名稱應是系統內認可的、符合規範的。
2 個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體作者,應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應有簡短的中英文自傳:姓名、性別、學位、職稱、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頁的左下方。副高職稱以上的作者應有親筆簽名。
3 受資助的情況(資助單位、項目名稱、契約號)用中英文分別列於文稿左下方。
4 所有稿件都應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論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作者應能使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就能掌握該文的主要內容或數據。為便於國際讀者檢索並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應比中文摘要更詳細。
5 每篇文章應標註中英文關鍵字各3~8個。
6 縮略語、簡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現處必須寫出全稱並註明以下所用的簡稱。如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使用原文或譯名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7 用於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的數字要使用阿拉伯數字。
8 研究對象為人時,需註明試驗組、對照組受試者的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試驗動物時需註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9 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並註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位和生產時間。
10 儀器、設備應註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範圍。
11 圖和表格與文字的內容不要重複,圖、表應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圖意、表意。圖題和表題均應中英文對照。
12 所引的參考文獻應僅限於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未公開發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發表的著作如確有必要引用,可用圓括弧插入正文或在當頁地腳加注釋說明。原文作者若不超過3人應將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3位以上作者則列出前3位,逗號後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