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志

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志

《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志》是一本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志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949-1999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科學研究、科技服務與開發、科技交流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志 1949-1999
所志編纂委員會
編纂辦公室
圖片
親切關懷
省政協副主席胡廷積題詞
河南省農科院院長董慶周為新鄉市農科所建所50周年題詞
新鄉市委書記符文朗為新鄉市農科所建所50周年題詞
新鄉市市長王富鈞為新鄉市農科所建所50周年題詞
五十年滄桑巨變 舊貌變新貌
輝縣所址大門
建所初期研究室辦公房
建所初期職工住房
七十年代試驗地一角
新鄉所址大門
新落成職工新居
大型種子精選設備
微機聯網實現辦公現代化
圖書資料室一角
現代化的種子檢測設備
現代化的育種設施
堅持面向服務方針 常年深入生產實踐
建所初期孔祥運老所長帶領科研人員深入山區調查
科研人員爬山涉水調查農業生產和收集農家品種資源
科研人員深入農戶調查農業生產
蔬菜專家李景生在田間解答生產中疑難問題
水稻專家孫彥經常深入稻區講授水稻種植技術
堅持科研為本 取得輝煌成果
全國第一個玉米單交種——新單1號累計推廣2億多畝,開創我國玉米單交種直接套用於生產的新紀元
全國第一個玉米矮源自交系——矮154
矮金525自交系在全國組配單交種30多個,推廣面積占全國玉米面積1/6
著名玉米育種家宋秀嶺在精心指導中青年科技人員
全國第一個推廣面積最大的玉米雙交種——新雙1號
全省第一個國審豎葉型玉米新品種——GS豫玉5號實現玉米產量的新突破
全省第一個審春棉品種——豫棉1號(累積推廣1500萬畝)
全省第一個夏棉新品種——豫棉5號
豫棉7號結鈴性好,早熟高產
全國第一個雜交育成的穀子新品種——新農冬2
新農761穀子華北推廣面積最大
新稻68-11使沿黃河水稻發生第一次飛躍,套用20年不衰
百泉3039小麥品種黃淮區大面積種植逾20年
集高產優質於一體的小麥新品種——新麥9號 省生產示範產量第一,省組織送檢的14個品種,品質分析綜合評價第一
GS豫粳6號的育成,實現了沿黃河水稻第二次飛躍,成為河南省第一個國審粳稻品種
省科委副主任黃興維、市委副書記趙勝修、小麥專家范和君視察早熟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新麥10號
全省第一個抗熱極早熟大白菜品種——豫白菜5號
優質小株型白菜新品種——新鄉小包23
全省第一個保護地栽培甜椒新品種——豫椒3號
早熟豐產新鄉92-52辣椒
全省首次通過野生馴化成功並用於生產的食用菌品種——多脂磷傘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以來,獲得的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264項、榮譽獎60多項
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1、1973年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大學農學系作物育種及生物研究所維達維奇所長來所考察玉米,同著名玉米專家張慶吉交流玉米育種
2、1974年5月28日,墨西哥以芙雷諾為團長的農業代表團來所參觀小麥試驗田,張履鵬副所長陪同參觀
3、1979年9月美國衣阿華大學農學系專家費爾博士等7人來所考察玉米移載研究
4、1977年我所小麥專家邵會通赴尚比亞援種小麥
5、1994年9月著名水稻專家孫彥常陪同日本水稻專家奈良正雄考察我所水稻育種
省、市領導視察 指導工作
1998年5月18日河南省委書記馬忠臣、國家農業部副部長路明等領導及小麥專家視察新麥9號萬畝豐產方
1999年5月28日河南省長李克強、省農科院院長董慶周等領導及小麥專家視察新麥9號
1998年10月8日河南省副省長張濤等領導視察GS豫粳6號
1989年8月原新鄉市委書記吉炳軒等領導視察我所GS豫玉5號豐產田
1998年4月3日市委書記符文朗來所視察工作
市長王富鈞視察GS豫粳6號試驗田
1996年5月18日副市長高義武等市領導來所參加農村科技大市場開業典禮
1990年9月5日原市委書記孔茂山、政協副主席張寅生聽取玉米新品種介紹
1990年8月市長田紀震來所視察玉米新品種
1990年8月副市長劉少斌來所視察玉米試驗田
共商發展
所領導班子深入沿黃稻區考察GS豫粳6號生產情況
所黨委成員共商我所發展規劃
前言
目錄
第一篇 綜述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地理位置與基礎設施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基礎設施
第三章 歷史沿革及領導更迭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新鄉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第三節 新鄉市農林科學研究所
第四節 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第四章 內設機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新鄉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內部機構設定
第三節 新鄉市農林科學研究所內部機構設定
第四節 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內部機構設定
第五章 基層黨組織和群團組織、民主黨派
第一節 基層黨組織
第二節 共青團組織
第三節 工會組織
第四節 婦委會組織
第五節 民主黨派
第六章 人員構成
第一節 幹部構成
第二節 生產管理及工人構成
第七章 大事記
第二篇 科學研究
第八章 玉米
第一節 玉米研究概況
第二節 玉米品種資源徵集、整理和利用
第三節 玉米品種間雜交種的選育和利用
第四節 玉米自交系選育
第五節 玉米雙交種、三交種選育及利用
第六節 玉米單交種選育
第七節 玉米育種基礎理論研究及套用
第八節 玉米單交種夏播制種技術研究
第九節 玉米栽培技術研究
第十節 玉米北育南繁研究及推廣
第九章 小麥
第一節 小麥研究概況
第二節 小麥品種引進、鑑定和利用研究
第三節 小麥新品種選育成果
第四節 選育高產小麥品種的關鍵技術
第五節 小麥栽培技術研究
第十章 水稻
第一節 水稻研究概況
第二節 水稻新品種選育
第三節 沿黃稻改和水稻栽培技術研究
第十一章 穀子
第一節 穀子研究概況
第二節 穀子研究發展過程
第三節 穀子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十二章 棉花
第一節 棉花研究概況
第二節 棉花新品種選育研究
第三節 棉花新品種引進與推廣
第四節 棉花栽培技術研究
第五節 棉花基地縣科技服務
第十三章 蔬菜
第一節 蔬菜研究概況
第二節 大白菜雜交育種及新品種推廣
第三節 甜椒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
第四節 大蔥新品種選育及套用
第五節 青茄新品種選育及套用
第六節 蕃茄新品種選育及套用
第七節 蔬菜植物保護研究及成果套用
第十四章 新技術農業套用
第一節 新技術研究概況
第二節 原子示蹤技術研究
第三節 植物生長調節 劑研究及套用
第四節 化學除草劑研製及套用
第十五章 食用菌
第一節 食用菌研究概況
第二節 食用菌保護地栽培技術研究
第三節 利用麥秸發酵栽培雙孢蘑菇研究
第四節 稻田套放食用菌技術研究
第五節 新鄉市輝縣太行山野生真菌資源考察及利用
第十六章 植物保護
第一節 植保研究概況
第二節 蟲害防治研究
第三節 病害防治研究
第四節 植物保護其它研究
第十七章 土壤肥料
第一節 土壤肥料研究概況
第二節 土壤研究
第三節 肥料研究
第四節 其它研究
第十八章 園林
第一節 園林研究概況
第二節 果樹新品種引進鑑定與示範推廣
第三節 果樹栽培技術研究
第四節 林業、花卉
第十九章 其它作物
第一節 甘薯
第二節 高梁
第三節 大豆
第四節 花生
第二十章 科技信息及氣象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科技圖書、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利用
第三節 專題情報服務研究
第四節 微機在科技信息工作中的套用
第五節 農業氣象試驗及利用
第三篇 科技服務與開發
第二十一章 艱苦創業 堅持“三個三結合”的科研之路
第一節 百廢待興 艱苦創業打基礎
第二節 實行“三個三結合”科研、服務齊騰飛
第二十二章 固科研之本 鼓開發之勁 創輝煌新篇
第一節 適應形勢依託成果搞好科技開發服務
第二節 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努力拚搏再創輝煌
第三節 主動出擊搶占市場出效益
第四節 規模經營科技服務上台階
第五節 橫向聯合技物結合拓領域
第六節 科學管理完善機制增活力
第四篇 國際科技交流
第二十三章 國際科技交流
第二十四章 援外科技項目
第一節 赴尚比亞幫助進行土壤考察
第二節 援助尚比亞試種小麥
第二十五章 出國進修與考察
第一節 赴日研修項目
第二節 赴澳、新考察
第五篇 人物
第二十六章 人物傳記
杜子儉
呂躍亭
郭樹福
高文吉
董啟昌
任秀
楊惠人
劉文昭
第二十七章 人物簡介
孔祥運
趙世珉
李德運
王立修
楊天成
胡惠亭
宋秀嶺
畢清雨
朱止民
王自芳
張忠臣
苗長海
丁學璧
王建平
陳萬先
趙啟學
郭鎮靜
張兆興
邢樹蘭
張慶吉
張履鵬
方良學
王東貴
孫彥常
邵會通
趙景文
王戊辰
趙鴻烈
毛谷生
李秋之
劉燕
劉學漢
李榮芝
鄭淑琴
高鳳仙
張典
卞高中
趙新明
耿平
郝成
張學舜
李景生
趙宗武
張栩
王書玉
薛應徵
高玉蘭
郝春才
夏瑛光
田守芳
第六篇 附錄
一、歷屆所級領導名錄
二、高級技術職務名錄
三、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人員名錄
四、新鄉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錄
五、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名錄
六、科技人員社會兼職
七、育成作物品種目錄
八、獲獎成果統計表
九、獲獎成果目錄
十、發表在省級以上期刊科技論文目錄
十一、出版專業著作目錄
十二、在職幹部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