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化學派

美國人類學民族學流派。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了一些復興以民族學家L.H.摩爾根為代表的進化論學說的人物,主要代表有L.A.懷特、J.H.斯圖爾德和M.薩林斯等。他們均堅持進化論的思想,但同時又提出了一些與19世紀進化論不同的觀點,故被稱為“新進化學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進化學派
  • 拼音:xin jin hua xue pai
  • 屬性:美國人類學民族學流派
  • 出現時間:20世紀30年代
  • 初現地點:美國
  • 倡導者:摩爾根
特色,評價,

特色

新進化學派在對待社會進化的原因和方式問題上不僅與19世紀的進化論有所區別,而且學派內部的觀點也有所不同。
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懷特,從30年代初期就開始宣傳摩爾根的進化論。 1964 年他整理並重版了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一書,並寫了長篇“導論”。此外,他還整理和發表了摩爾根的尚未為人所知的手稿。他的主要代表作《文化的進化》(1959)被西方某些評論家譽為與摩爾根《古代社會》具有相同地位的著作。懷特與他的進化論前輩不同的地方是,他認為某一文化的發展與該文化所消耗的能量總量有關,因而,可以根據文化所產生的能量總量來劃分文化階段。懷特的這種觀點引起了許多爭論。不少人類學家認為過去時代所利用的能量是難以測量的,因而用這種方法不可能把過去的文化階段劃分開來。還有一些人類學家認為,這種方法不能解釋為什麼某些社會能演進到高度複雜的狀態,而另一些社會則終於消亡的問題。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人類學教授斯圖爾德,把摩爾根等19世紀的進化理論稱為“單線進化論”,把懷特的進化理論稱為“普遍進化論”,而把他自己提出的進化理論稱做“多線進化論”。他認為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都注意發展的連貫性,不同點是多線進化論的任務不是尋求“普遍的相同現象”,而是要說明各種不同社會結構之不同發展路線的因果關係。由於他特彆強調文化和環境之間適應關係的重要性,因此,被公認為文化生態學的創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是《文化變遷論》(1955)。
薩林斯繫懷特的學生,其特點是力圖在懷特和斯圖爾德之間進行調解。他把懷特的“普遍進化論”和斯圖爾德的“多線進化論”作為一個進化論的兩個方面同時並存於自己的理論主張里。他的主要代表作是與E.塞維斯合著的《進化和文化》(1960)。

評價

第十屆國際人類學和民族學大會曾以“新進化論與馬克思主義”為題舉行專題討論會。會議認為,總的來說新進化學派是唯物主義的,但也有其局限性,他們只有更多地從歷史唯物主義中尋求社會發展問題的答案,才能克服理論上的不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