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街街道

新豐街街道

新豐街街道位於常州北大門,下轄13個社區,現有社區黨總支12個,社區黨支部1個,黨員1530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豐街街道
  • 地址常州北大門
  • 下轄:13個社區
  • 黨員:1530名
簡介,組織機制,工作機制,整體水平,

簡介

近年來,街道認真貫徹落實市、區創建“五好”社區黨建工作示範點活動的要求,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總結完善、促進提高”的工作思路,突出社區黨建規範化建設,以創建促規範,以規範促創建,使社區黨建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組織機制

創建“五好”社區黨建工作示範點是一項新的探索和實踐。為此,在創建中我們著力加強組織領導,努力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1、加強組織領導。結合自身的基礎和實際情況,去年在12個社區成立了黨總支,充分加強社區黨組織在社區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為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我們成立了創建“五好”示範社區和學習型社區領導小組,深入到各個社區居委會,做好協調和督促工作,推動社區“五好”創建工作的穩步開展,各社區還成立了社區建設工作協調委員會、社區議事協商委員會,與社區共商、共謀發展大計,共建、共創“五好”社區。
2、加強橫向聯繫。在總結原來“結對共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結對共建”的外延和內涵,要求各個社區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共建思路、挖掘資源潛力,與共建單位簽訂社區共建協定,真正形成了“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建聯合體,使共建雙方在黨組織建設、社區建設、為民辦實事等工作領域進一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結對共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目前,13個社區黨(總)支部與79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結成對子,較好地形成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攜手共建“五好”社區的良好氛圍。同時,在共建活動中還注意積極探索社區建設資源共享的新辦法、新形式。今年把斜橋巷社區黨總支與二十八個社區單位締結共建公約作為一個試點,進一步規範社區單位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和義務,以公約的形式主動接受社區民眾和單位的監督,把社區共建活動制度化、規範化。通過這種形式增強部分共建單位的社區意識和共建意識,齊心協力解決社區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疑難問題,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溝通聯繫、增進感情,構造安定團結、互幫互助、健康和諧的社區生活環境,把全街道13個社區的共建活動進一步推向新的高點。
3、加強檢查考核。近年來,我們堅持把創建“五好”社區黨建工作示範點活動納入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做到與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評比,並把創建工作落實情況作為部門和個人評先創優的重要依據。嚴格實行社區幹部崗位責任制,對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都有明確的規定,其中把創建“五好”社區黨建工作示範點考核細則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以便社區幹部對照執行,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加強對社區幹部的考評考核,堅持每年兩次組織機關幹部到社區進行現場辦公,了解社區工作情況,聽取總支委員、支部書記、居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並組織各社區召開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由每位社區幹部分別向大會代表作述職報告。在此基礎上進行民意測評,把發言權、評判權交給民眾,讓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幹部的考核工作。街道社區工作指導小組根據了解的情況和民意測評結果進行綜合,對每位社區幹部打出最後得分,作為獎勵或處罰的依據,對民眾滿意率達不到60%的社區幹部,按章程對其進行免職;對民眾滿意率達不到70%的,進行談話誡勉,要求限期整改或進行及時調整。

工作機制

在創建活動中,我們堅持“邊探索、邊總結、邊創新”的工作原則,對經實踐證明確有成效但尚不成熟的做法和措施,注意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促進了創建“五好”社區黨建工作示範點工作的深入開展。
1、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工作職責。根據“五好”社區建設考核細則要求和自身實際,制訂出台了《社區黨(總)支部工作細則》,進一步明確了社區黨組織的工作職責和目標任務,提出加強社區黨(總)支部的組織、思想和作風建設要求,規範了社區黨(總)支部對社區居委會實行政治、思想、組織上領導的具體內容、方法、途徑。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年度工作計畫、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項,均認真進行集體討論研究,並向社區居民委員會提出指導意見;同時,積極支持和監督社區居委會依法行使職權,促進社區事務公開,促進社區民主管理,不斷推進社區居民自治,逐步實現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目標。工作細則的制訂,初步理順了社區黨(總)支部與社區居委會之間的相互關係,為促進社區工作的全面開展、“五好”創建工作的推進起到了基礎作用和促進作用。
2、積極探索社區幹部選拔任用機制。我們始終把社區幹部隊伍建設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龍頭工程”來抓。在近幾年的社區幹部使用過程中,逐步確立了切合實際的“老中青三結合”社區幹部選拔使用觀念,不斷健全選拔使用機制,加強了社區幹部的實踐鍛鍊,全面實行社區幹部試用制,注重年輕幹部的培養、使用。去年底根據市、區有關檔案要求對社區居委會進行了換屆選舉,我們充分發揚民主,在中山路社區試行了居民直接選舉,博愛路社區、縣北新村社區、火車站社區試行了戶代表選舉,在居民的廣泛參與下把政治堅定、品德高尚、民眾公認的熱心社區建設的人選進社區居委會的領導班子,初步建立了一支年齡、文化結構比較合理的社區幹部隊伍,現在13個社區有54名社區幹部,平均年齡45.3歲,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的49名,占91%,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的14名,占26%;黨員20名,占37%。
3、積極開展創建特色活動。為進一步提高“五好”社區創建整體水平,積極創新開展“五好”社區建設工作的新路子,去年在各個社區廣泛開展了“比團結奉獻,賽黨員幹部爭先;比工作創新,賽亮點工程創優;比社區形象,賽文明氛圍誰濃;比民眾滿意,賽為民眾辦事誰多”的“四比四賽”活動和“創一百個亮點、創一百個學習型家庭”的“創雙百工程”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堅持從社區實際出發,堅持以深化社區建設內涵為主,與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相結合,切實解決當前存在的影響社區建設和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提高了社區班子建設的水平,促進了特色社區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創特色社區是我們多年來在社區建設中總結出的一條根本經驗。今年我們還將進一步豐富活動的內涵,開展競賽,打造精品,彰顯特色,培育一批新型“亮點社區”,從創學習型、生態環保型、普法安全型、文化科普型、外來人口教育型、民主自治型、黨員作用模範型、共創共建型、青少年教育型、居家養老型等多方面進行培植,不斷深化、挖掘、尋找社區資源與創建類型最佳的結合點,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區資源,為社區居民和單位服務,提高“五好”社區黨建工作示範點的創建水平。

整體水平

在“五好”社區創建過程中,我們注重以提升人員素質、提高陣地建設水平為根本,從而為不斷提高創建“五好”社區黨建示範點工作水平提供可靠的保障。
1、抓學習培訓。多年來,我們堅持每年舉辦一期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培訓班,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相互交流等形式,組織他們學習基本理論、黨務工作業務、社區服務和管理有關知識,先後還帶領他們到上海、南京的街道社區學習好的經驗做法,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堅持以會代訓的方法,每月召開一次全體社區幹部會議,傳達學習上級有關社區工作的精神,對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分析,並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切實提高社區幹部素質,堅持要求社區幹部,尤其是社區黨務幹部,要努力做到“四要”:即要善於觀察分析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培養提高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要善於傾聽各方面居民的情況、意見和要求,養成聽民聲、察民情、知民事的好習慣;要多深入民眾,多深入實際,多關心人民民眾;要練好辦實事、辦好事的能力和藝術,也就是要求每個社區幹部要做到“眼明、耳靈、腿勤、手巧”八個字。同時,還要求社區幹部在工作中要有新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要有新的工作思路;要有新的知識和新政策水平,來不斷適應現代社區工作日新月異的新變化。我們還出資為每個社區配備了電腦,並利用轄區單位的資源優勢,在市實驗初級中學舉辦了三次、共250課時的社區幹部電腦培訓班。現在,各社區檔案和台帳工作,基本實現了電腦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2、抓教育管理。在堅持“三會一課”和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的基礎上,針對社區黨員的來源、工作崗位、工作性質的不同,以及年齡、身體狀況、文化程度的差異,對黨員實行分類目標管理。各社區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活動,積極發揮黨員在社區管理和服務中的作用。如新豐街社區黨總支,認真制訂了全年支部學習活動計畫,要求各支部每月開展一次學習活動,及時組織黨員傳達學習上級的指示精神和政治理論。斜橋巷社區建立了20多個黨員責任區,選派素質較高、有一定影響力的黨員擔任責任人,由責任人具體負責本區創建文明大樓、幫扶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關愛青少年、保護社區環境等工作。縣北新村社區組織黨員與特困家庭結成“一幫一”幫困對子,開展幫扶活動。小東門橋社區籌集了黨員互助基金,開展社區互助活動。目前,全街道256名黨員志願者活躍在社區,較好地發揮了“六帶頭”作用,即帶頭宣傳黨的政策、帶頭參與社區服務、帶頭幫扶困難家庭、帶頭協調鄰里關係、帶頭維護社會治安、帶頭創建文明樓棟。
3、抓社區硬體建設。進一步完善街道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和設施,提高了為轄區居民排憂解難的能力,豐富了轄區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我們把社區硬體建設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計挖掘和利用各種資源,多方協調,積極投入,去年出資幾十萬元對小東門橋永寧路社區的辦公用房進行了裝修,購置了辦公設備,創造了一流的社區辦公條件。永寧路、文筆塔社區順利通過了市級示範社區驗收,街道“星光計畫”項目得到了落實,社區老年人醫療服務中心已掛牌正式對外服務。按照市委和區委組織部《關於開展創建“五好”社區黨建工作示範點活動的意見》和《關於加強社區黨員活動室規範化建設意見》的要求,街道收回了原出租的近400平方米商業用房,改作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目前13個社區硬體設施都上了新的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