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縣誌

2010年12月14日,受韶關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地方志書審查委員會主任鄒永松的委託,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地方志書審查委員會副主任馮政文主持韶關市地方志書審查委員會全體會議,對《乳源瑤族自治縣誌》(1990-2003)和《新豐縣誌》(1979-2005)志稿進行了終審。這兩部志稿終審獲得通過,經進一步修改後,預計在2011年上半年出版。其中,《乳源瑤族自治縣誌》計120萬字,《新豐縣誌》計66萬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豐縣誌
  • 外文名:Xinfeng county annals
  • 時間:1979~2005
  • 出處:新豐縣誌
誕生,編纂工作,

誕生

《新豐縣誌》(1979~2005)(以下簡稱《新豐縣誌》)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省、市史志部門的指導下,歷時七載,數易其稿,終於付印出版了。

編纂工作

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
一、啟動準備階段(2002年3月~2004年7月)。2002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開展第二屆新方誌編修工作的通知》。4月,省政府召開第二屆地方志編修工作會議,部署開展全省第二屆新方誌編修工作。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修志工作,於6月成立了新豐縣第二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由縣長任主任,分管黨群工作的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及分管地方志工作的副縣長等任副主任,19個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7月制定了《新豐縣第二屆新方誌編修工作實施方案》,8月召開了新豐縣第二屆編修地方志工作會議,傳達貫徹省修志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各部門、鄉鎮要重視修志工作,抽調人員,成立機構,依時完成修志工作任務。與此同時,成立《新豐縣誌》編輯部,由縣政府任命主編1人、副主編4人。2003年上半年,縣誌編輯部正副主編及編輯人員分批到省培訓,接著舉辦了全縣70多名修志骨幹培訓班,部署各部門、鄉鎮開展編修專業志、鄉鎮志工作。至2004年初,全縣有70%的單位都完成了部門志、專業志的編修工作。
二、初稿編寫階段(2004年8月~2007年12月)。2004年初,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省政府提出的“把地方志工作納入社會與經濟發展計畫和政府任務中,堅持領導到位、機構到位、經費到位、工作人員到位、工作條件到位”的要求,先後分工縣領導分管修志工作,切實加強對修志工作的領導。在縣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優先確保縣誌編修經費的劃撥,改善縣誌辦公室的辦公條件,為編修縣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聘請了6位退休老幹部參與修志工作。2004年8月,在已完成的專業志、鄉鎮志和收集的檔案資料的基礎上,編輯部分工進行撰稿,到2007年7月,寫出了《新豐縣誌》初稿。
三、修改階段(2008年1月~2009年2月)。根據省地方志辦公室將2008年作為“志書質量年”的指示精神,為了提高《新豐縣誌》的質量,新的史志辦公室領導班子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通過採用內部集體審議和邀請韶關市史志辦公室領導、專家參與審閱《新豐縣誌》初稿的辦法,找出該初稿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如篇目設定不夠科學、內容不夠充實、體例不夠規範、對上限掌握不夠嚴等。為了使志書編得更好,經領導研究後,於2008年1月重新調整編輯部人員,組成了由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文鎮任顧問,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曾軍任主編,張弘任執行主編、李一友任常務副主編、張文聰、李美通任副主編的編輯班子。根據韶關市史志辦公室專家組的意見,制訂了新的修改寫作方案,首先修改篇目,改大篇結構為中小篇結構;其次對許多超出上限的內容進行精簡,著重記述改革開放內容,對原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和補充。至2009年2月,寫成了《新豐縣誌》初審稿。
四、修改補充和完善階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為了進一步提高志書質量,減少差錯,根據中央和省市提出的志書審查方法,成立了《新豐縣誌》志稿初審小組,邀請了原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潘啟迪,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文鎮,原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潘福球等7名熟悉本地地情、具有豐富經驗的老領導、老筆桿子組成初審小組,對初審稿進行了初審。同時,還邀請韶關市史志辦公室調研員梁觀福、肇慶市史志辦公室業務科長吳才等參與初審。通過召開初審會,吸納了初審小組提出的意見,並以此為依據進行了新一輪的修改補充工作。在人手少、任務重的情況下,聘請了2名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和抽調了2名基層公務員參與修改。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基本完成了分纂稿的撰寫。從7月起,由執行主編負責總纂。至此,寫出了《新豐縣誌》評議稿。
五、評議複審階段(2009年10月~2010年11月)。2009年12月3日,縣政府主持召開《新豐縣誌》志稿評議會。評議會得到了省、市史志辦公室領導的重視和關懷,省地方志辦公室巡視員譚雲龍、市史志辦主任吳土清以及惠州、東莞、龍門、英德、曲江、翁源、武江等市、縣(區)史志辦公室領導、專家參加了評議會。會上,與會的領導、專家對《新豐縣誌》評議稿進行了認真討論和審議,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和建議。2010年1月,縣誌編輯部根據評議會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擬出修改計畫分工進行補充、修改。經過3個多月的加班加點工作,至4月初完成了修改任務。與此同時,還召開了全縣各修志單位負責人參加的《新豐縣誌》審查會議,會後一個多月基本完成了審查任務。5月,縣誌編輯部向市地方志書審查小組上送了《新豐縣誌》複審稿。6月中旬,市地方志書審查小組經審查志稿後,提出了複審意見,認為《新豐縣誌》複審稿基本符合要求,經修改後可以進入送終審階段。根據該意見,縣誌編輯部認真吸納複審意見,對志書進行了認真的修改,於11月完成了《新豐縣誌》終審稿。2010年12月,韶關市地方志書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對《新豐縣誌》的終審,並批准出版。
《新豐縣誌》的編纂工作,得到了省、市史志辦公室和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關心、重視和支持。省地方志辦公室巡視員譚雲龍多次到新豐指導縣誌編修工作,市史志辦公室主任吳土清、副主任殷南光等領導在《新豐縣誌》修改的重要階段,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縣委、縣政府領導雖然幾經更替,但歷任縣領導張平、鄧陽秋、范秀燎、黃慶忠以及分管縣領導潘啟迪、曾軍、劉文程、廖少明等都十分重視修志工作,親臨縣史志辦公室聽取修志工作匯報,了解志書編修情況,解決修志工作遇到的問題,給編輯部人員很大鼓舞。與此同時,縣誌編輯部在分管縣領導的關心支持和領導下,團結協作、迎難而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確保了縣誌工作按時按質順利推進。
質量是志書的生命。在《新豐縣誌》成書過程中,編輯部始終奉行質量第一的原則,全力抓好志稿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初的篇目設計,到組織編寫人員到外地學習取經,總纂後發給初審小組審核,每一個環節均力求做到堅持標準,嚴格要求,以確保質量為首要任務。編輯部先後對志稿進行了3次較大的修改、補充,初稿編修出來後,又進行了2次較全面的修改、補充、核實工作。為趕時間、保質量,縣誌編輯部經常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時間進行加班加點。為了突出時代特色,該書設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篇,集中記述了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在各項事物中又集中記述了改革開放這個歷史階段的成就和問題,還在許多事物中記述了改革開放後出現的新事物,突出了時代特色,使其成為新豐的改革開放志。為了突出地方特色,設“扶貧開發”章,突出了新豐仍是全省的貧困縣;詳述種植反季節蔬菜,實現綠化達標和創建林業生態縣,使山區的特色更加鮮明;設“評劃革命老區和老區建設”節,使後人更加了解新豐光榮的革命歷史。為了適應讀圖時代的要求,編輯部精心選擇圖片,並在內文中附了大量珍貴的圖片,使該書圖文並茂,更具歷史韻味。
值此《新豐縣誌》出版發行之際,對所有為編修《新豐縣誌》做出過支持的各級領導、單位和個人,致以誠摯的敬意和感謝!
由於縣誌涉及面廣、工程浩大,加上我們水平有限,錯漏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新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新豐縣誌》編輯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