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三維目標教學操作叢書·國中地理

新課程三維目標教學操作叢書·國中地理

《新課程三維目標教學操作叢書·國中地理》是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貴江、李亦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課程三維目標教學操作叢書•國中地理
  • 作者:趙貴江 李亦菲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1日
  • 頁數:223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310462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在20世紀90年代部分地市課程改革的基礎上,21世紀初,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各學科課程標準中,這次課程改革都體現出國家對不同學段的中小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和評價建議,從而將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從課程功能的完整性、整合性的角度去規定,構建出新的、基於完整課程功能觀的學校道德教育體系。
《國中地理》:高效能的教學取決於教學事件整合三維目標的水平,學校教育中,每個學科在向學生傳授特定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是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就是有效的學校教育,這就是新課程三維目標整合的實質。

圖書目錄

緒論 為整合三維目標而教學/1
第一章 國中地理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概覽/13
第一節 國中地理學科的基本能力概覽/13
第二節 國中地理教學中的核心任務概覽/17
第三節 國中地理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概覽/22
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儀”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26
第一節 “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26
第二節 “地球儀”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36
第三節 “地圖”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43
第三章 “世界地理”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53
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53
第二節 “天氣與氣候”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66
第三節 “居民與聚落”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78
第四節 “發展與合作”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92
第五節 “認識區域·大洲”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02
第六章 “認識區域·地區”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17
第七節 “認識區域·國家”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33
第四章 “中國地理”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51
第一節 “疆域與人口”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51
第二節 “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62
第三節 “經濟與文化”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74
第四節 “地理差異”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85
第五節 “認識區域”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196
第五章 “鄉土地理”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整合/211
第一節 “鄉土地理”教學中的知識內容概覽/211
第二節 “鄉土地理”教學中的核心任務分析/214
第三節 “鄉土地理”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概覽/215
第四節 在“鄉土地理”教學中實現三維目標整合的教學實例/216
第五節 對“鄉土地理”教學中三維目標的評價/219
後記/222

後記

2008年10月,在李亦菲博士的引領下,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中學師訓處各學科的老師們在分院領導的支持下,欣然起航,投入到了“為整合三維目標而教學”這樣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新的研究領域,帶領朝陽區的一百多名骨幹教師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研修活動。
這是我們職業發展道路上一次難忘的經歷。參加研修活動的老師們帶著疑惑來,帶著任務行,真正的深入,是可以讓人坐得長久,聽得投入的。在每周一次的研修活動中,老師們反覆領會著三維目標的理論、感悟著三維目標的實踐,為的就是探明一個困擾多年的問題:在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如何才能有效地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又如何讓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落在實處?
在這一年的研修過程中,老師們常常在品味著課的設計、反思著課的效果,教學由此變得更有滋味。一篇篇案例的琢磨,一頁頁文字的推敲,無不刻畫著老師們對三維目標整合的追尋、求索的印記。我們也從最初的困惑不解、苦思冥想,經歷了過程中的初見端倪、積極探索,到最後驀然回首、茅塞頓開。“為整合三維目標而教學”,終於不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照亮一個又一個教學環節的理性之光。在我們的心裡,這理性的光芒,就如落在宣紙上的墨跡一點,迅速地洇了開去,成為大家現在看到的文字,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序言

長期以來,我國的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主要依靠專門的政工系統(包括黨、團、少先隊組織)以及專門的課程。雖然也有日常的教育空間,如班主任工作系統,也將德育融整在學科中,如教學大綱里有一些表述,但一直沒有建立起基於完整課程功能觀的學校道德教育體系。
在20世紀90年代部分地市課程改革的基礎上,21世紀初,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各學科課程標準中,這次課程改革都體現出國家對不同學段的中小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和評價建議,從而將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從課程功能的完整性、整合性的角度去規定,構建出新的、基於完整課程功能觀的學校道德教育體系。
這一舉措表明,我國的課程與教學工作者認識到並明確闡釋一個基本理念:道德教育並不是或主要不是關於道德知識的教育,除了各種專門化的德育活動之外,它更多地需要依靠各門學科依託其知識和方法而形成的道德價值觀影響。縱觀國外道德教育的發展歷程和趨勢,這一理念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共識。
一百年前,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對道德的知識及其區分有精闢的論述。他反對道德教育只教授道德的知識,強調道德教育要以人的生活經驗為基礎。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生在校學習的自然、社會、思維方面的知識是世界觀和正確道德行為的基礎。
美國當代德育學家托馬斯·里考納則更加明確提醒大家各科教學對道德教育的意義。他認為,各科教學對道德教育來說是一個“沉睡的巨人”,潛力極大,不利用各科教學進行價值教育與道德教育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