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袁鎮

新袁鎮

新袁鎮,是江蘇省重點鎮之一,位於江蘇省泗陽縣城東南方向,東與淮安市淮陰區相接,西與“蘇北糧倉”盧集鎮為鄰,南與裴圩鎮為伴,北與李口鎮相依。鎮域面積53.5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42770畝,轄9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9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101人(2017年)。該鎮以“新袁羊肉”而聞名,有“蘇北養羊第一鎮”之稱,年養殖山羊6萬隻以上,是蘇北有名的毛皮集散地,其中山羊板皮遠銷日本、美國等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袁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泗陽縣
  • 下轄地區:轄9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700
  • 地理位置:泗陽縣東南
  • 面積:53.59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510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性氣候
  • 著名景點:新袁羊肉美食街,廢黃河
  • 機場:淮安漣水機場
  • 火車站:泗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蘇N
位置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社會發展,政府工作,信訪工作,勞動力轉移,現任領導,

位置簡介

新袁鎮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城東南,坐落與淮安交界的大運河畔、古黃河旁。鎮域總面積53.5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3034.89公頃,人口35101人(2017年),鎮區人口2萬人。新袁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泗陽縣最早的建制鎮之一,是98個江蘇省重點鎮之一,泗陽縣南部重點中心鎮,是宿遷市“十強鎮”。2014年被評為全國重點鎮。區域內交通便捷,路網通達,15分鐘進入徐宿淮高速公路,20分鐘達泗陽縣城。
地圖

歷史沿革

新袁鎮境內古有馬廠、高灣、三岔等集。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黃河水暴漲,村民陳端於鎮內於灣處放水衝決南堤,黃水奔騰而下,泗陽東南一片汪洋,新袁成為新灘大湖,水天不辨。後水漸退,馬廠集東、高灣集西呈現出並列土嶺兩道,蜿蜒東西,酷似兩條臥龍。附近的地主、村民,江南、山東一帶商賈藝人紛紛聚此定居。至同治初年(1862年)便形成了“雙龍”兩條街道,興為集墟。集主陳姓,反姓氏“陳一意而稱其為“新集”;集西地主袁氏,亦順其東西走向建成袁集。新、袁兩集,相距百步,以黃碼河泓為界,又搭橋相連。民國初,已有500餘戶,商業繁盛,方圓15公里以內居民及水上漁民都喜來趕集。西馬廠、東高灣兩集漸漸蕭條冷落而閉市。民國23年(1934年)新、袁兩集合為仁和鎮。抗日戰爭期間,淮北區淮泗縣建新袁區新袁鄉,仁和鎮改稱新袁鎮。
這裡曾設有淮北抗日民主政府許多機構,留下了劉少奇、彭雪楓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戰鬥足跡。新中國建立後,新袁曾為區、人民公社、鄉等。1957年設新袁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建鎮。1996年,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轄袁集、楊大灘、三岔、東田、交界、於灣、高灣、後堆、馬莊、三號、三徐、四號、一號、新東、新集、河頭、葛圩、八號、馬場、西田、田梨園、壩頭、河埝、壩南、梁謝、新灘、新袁農科27個行政村。
2000年,袁集、新集、新東、一號撤村改居。2003年,轄新集、袁集2個居委會,三岔、於灣、新東、馬莊、三徐、白水、馬場、壩頭、河埝、葛圩10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居委會(3個):新集居委會、袁集居委會、新東居委會
村委會(9個):三岔村、於灣村、、馬莊村、三徐村、白水村、馬廠村、壩頭村、河埝村、葛圩村

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新袁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爭當建設“殷實泗陽、美麗泗陽、和諧泗陽”排頭兵,發揚楊樹精神,弘揚落實文化,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經濟社會持續跨越發展。2012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財政總收入6417萬元,同比增長21.4%;實現一般預算收入3517萬元,同比增長42.4%,稅收占比86%;新增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24億元,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蟬聯全縣目標管理全面先進獎。
2013年,新袁鎮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落實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第二次會議精神,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前一年達小康”為總攬,以“全面爭先進位、躋身第一方陣”為目標,以“三化”並進、提高“三大收入”為抓手,以“作風大改進、效能大提升”為保障,全面聚焦“工業強鎮、美麗新袁、高效農業、民生實事、創新創優”五項工程,創新創業創優,苦幹實幹快乾,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經濟社會加快跨越發展,為建設宜工宜貿宜業宜居美麗新袁而不懈奮鬥。
一、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確保工業強鎮實現新突破
一是全力做好“32866”招商引資工作。“32866”即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個、其中竣工2個,新引進1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2000萬元和3000萬元以上項目各6個。二是確保完成24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任務。所有任務分解到鎮三套班子成員、掛村幹部和村居書記,全力發動各項資源,在全民創業園或利用村居土地引建或自建廠房,千方百計確保完成任務。三是積極推進“12342”企業培育工作。“12342”即全年新培育稅收超300萬元企業1家、超200萬元企業2家、超100萬元企業3家、超50萬元企業4家、超10萬元企業20家。四是全面提升全民創業園發展水平。推進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沿眾裴路壩頭段規劃建設新袁木托產業園區並加快企業入駐;加快實施水電、道路、管網、綠化及服務中心等園區配套工程,對園區停產半停產企業實施“騰籠引鳳”,積極推進企業“二次創業”,使現有企業擴大規模提升效益。
二、堅持鎮村建管聯動,聚焦美麗新袁塑造新形象
一是加大危舊片區改造力度。按照每年不低於150畝的規模實施危舊片區改造,2013年仁和花苑小區除2棟小高層外,所有工程具備交付條件,豐盛·瀚海嘉園加快房屋徵收搬遷進度,完成工程建設量的60%。二是大力推進新型社區建設。2013年北部新型社區沿眾裴路、彎腰河一側房屋全部開工建設,年內建成面積不低於5萬平方米,河埝新型社區完成建設任務的50%。三是注重功能配套提升。重點實施眾裴路南京路綠化亮化改造提升工程,打造鎮區南北出入口節點景觀,上半年完成改造。同時,彎腰河景觀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濕地公園建成使用,污水處理廠4月份竣工,年內鋪設部分管網設施。四是建立控違保潔長效機制。城管部門和村居共同落實違建管控責任,嚴禁違章建設行為,對已停建的違章建築堅決予以拆除。加大街道環境和秩序整治力度,鎮區街道實行街長負責制,街長由鎮三套班子成員擔任,確保街道管理有序通暢、整潔美觀。
三、重抓美食名鎮建設,發展高效農業爭創新優勢
一是大力發展養羊產業。積極鼓勵規模養殖,2013年完成存欄量3000隻以上規模養羊場建設不少於3個,並引建羊肉深加工項目1個。通過2—3年的努力,重點形成古黃河山羊養殖帶和2個以上路邊林地生態規模養殖點。二是精心打造美食名鎮品牌。積極爭取省餐飲協會的支持,每年評選推出3—4家特色美食店,著力形成以羊肉為特色的新袁美食體系;深入挖掘和宣傳新袁羊肉文化,不斷提升新袁美食名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全面推進高效農業建設。結合中草藥種植、畜禽養殖大力推廣林下種養模式,2013年推廣面積不少於4000畝;繼續推進現代農業示範方建設,匯聚各項資源,著力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努力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
四、關注民眾現實期盼,辦好民生實事再上新台階
一是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加大名校、名師資源引進力度,通過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進一步提升中國小及學齡前教學質量;積極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合理布局教學點設定,方便農村子女就近上學。二是加快發展衛生事業。鎮村醫療衛生資源合理布局,努力實現民眾就醫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新袁醫院、博愛醫院進一步引進醫技人才,提升設備水平,增加病房床位,改善就醫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各村居保障村居衛生室用房條件,切實滿足民眾就醫需求。三是加快解決出行難問題。各村居結合規劃保留村莊布局,進一步摸排出莊路建設需求,制定合理計畫,多方籌措資金,集中力量解決民眾出行難問題。四是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在春節慰問的基礎上,“一對一”結對幫扶深入推進,機關幹部經常與對象戶聯繫,了解並幫助解決具體困難,每個季度都要有幫扶措施,想方設法增加其收入來源。
五、統籌兼顧全面爭先,推進創新創優取得新成果
一是推進土地管理創新。圍繞“三化”並進,結合土地增減掛鈎等工作,大力開展整村推進,在實現節約用地的同時,充分增加建設用地指標,促進鎮村統籌發展。2013年在靠近鎮區的於灣、河埝、葛圩積極開展試點,確保取得突破。二是繼續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綜合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提高辦事效能,真正實現“一站式”視窗服務,確保民眾辦事有人接待、有人負責、滿意而歸。對於突發社會問題,制定完善應急處置方案,真正切實可行有效。三是加強文化載體創新。對新袁柳編、高蹺、工鼓鑼等非遺文化,建立完善傳承機制,通過多種活動載體加強推廣宣傳,不斷擴大影響。積極發動民眾,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充分活躍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條線工作全面創優。所有部門、單位勇於爭一流、爭先進,主動創新開展工作,以實實在在的業績、獨具特色的亮點,使條線工作走在全縣乃至全市前列。

政府工作

信訪工作

為切實解決民眾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全國“兩會”期間的社會穩定,泗陽縣新袁鎮黨委、政府圍繞“抓信訪、保穩定、促發展”的總體思路,牢固樹立“大信訪”、“超前信訪”的思想觀念,把信訪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未雨綢繆、超前化解,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通過完善“一個網路”,樹立“兩種觀念”,堅持“三項制度”,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完善“一個網路”:就是鎮村信訪網路。新袁鎮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信訪領導小組,下設專門的信訪辦公室,做到了人員、經費、制度三落實,每村(社區)配備一名信息員,隨時、直接向信訪辦報告信訪動態。樹立“兩種觀念”:一是樹立“大信訪”觀念。堅持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層層負責,做好同民眾息息相關的事情來穩定民眾情緒,化解信訪苗頭。二是樹立“超前信訪”觀念。就是超前發現苗頭,提前介入,靠前工作,使信訪苗頭儘量消化在萌芽狀態。堅持“三項制度”:一是日排查周匯報制度。就是每天包村幹部都要把所包村收集到的民眾意見、發現的信訪苗頭進行匯總排查,每周五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聽取信訪苗頭排查情況並制定防範處理措施,明確責任。二是下訪接訪制度。建立黨政班子成員輪流接訪日制度,直接負責民眾的來信來訪。主要領導下村入戶,做好信訪重點人頭的穩控、息訪工作。三是領導包案限時辦結制度。按照“誰接訪、誰負責”的要求,對於受理的信訪案件,受訪領導要包案負責,限期辦結。

勞動力轉移

2008年以來,新袁鎮認真貫徹市、縣企業用工服務暨勞動力資源信息工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以落實“十個到位”推進了勞動力轉移工作開展。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專門成立了以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宣傳、統計、財政、勞動、派出所等部門為成員的新袁鎮企業用工服務暨勞動力資源信息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人員落實到位。抽調3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全鎮勞動力資源數據的錄入和動態維護工作。各村(社區)均明確2名兼職信息員,負責本村(社區)的勞動力資源調查、統計等工作。建立了覆蓋全鎮、聯繫各村、高效快捷的勞動力轉移信息服務平台。三是經費保障到位。為勞動保障事務所安排1萬元專項辦公經費,確保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四是辦公場所到位。為勞動保障事務所提供100多平方米的臨街門面房作為辦公用房,內設職業介紹、就業指導、廠家面試等服務視窗,為全鎮勞動力提供了“一站式”就業服務。
新袁鎮新袁鎮
五是制度落實到位。制定完善了《勞動保障事務所職責》、《工作人員守則》、《計算機及網路使用和維護制度》等制度,置掛上牆,嚴格落實。設立文明監督崗,公布工作紀律、服務承諾和監督電話。六是調查統計到位。在勞動力資源普查、登記過程中,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入戶調查率100%。七是錄入維護到位。新袁鎮19743名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的資源資料庫已建成並發揮了積極作用,人員信息入庫率、準確率均達98%以上。對勞動力資源變化情況及時更新,做到資料庫動態維護。八是宣傳發動到位。春節前後,利用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機會,採取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組織外出務工人員到縣經濟開發區、鎮工業集中區參觀、舉辦春節特色活動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縣經濟開發區企業招工信息,使招工信息深入村組及農戶,民眾及時了解掌握泗陽縣經濟開發區及新袁鎮工業集中區各企業的招工信息。九是考核獎懲到位。為3名工作人員發放150元/月的考核獎的同時,出台兼職信息員考核辦法,對紙質調查表準確率低於98%的村進行通報批評,扣發兼職信息員當月補貼,重新進行調查,確保準確率達到98%以上。十是工作成效到位。新袁鎮累計介紹農村勞動力就業3520人,其中輸送到泗陽縣經濟開發區就業2873人。轄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就業率達90%以上。常年在外務工人員9856人,占新袁鎮農村勞動力總數49.92%。廣泛開展“鳳還巢”工程,幫助38人實現了自主創業,其中外出務工返鄉創業21人,解決當地2661名農民就業。
新袁鎮新袁鎮

現任領導

中共江蘇省泗陽縣政府黨組成員、新袁鎮黨委書記--趙其良(副縣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