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遺址位於藍田縣華胥鎮卞家寨村西南,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街遺址
- 出土地點: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
- 所屬年代:仰韶文化
項目負責:楊亞長 參加人員:邵晶、楊利平、蔣德偉
項目名稱: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建設 工作時間:2009年8月~2010年6月
2009年8月-2010年6月,我院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了解到該遺址的文化內涵主要為仰韶時代晚期和龍山時代晚期。共發現上述時期的房址3座、陶窯9座、窖穴(灰坑)401座、灰溝33條、馬(?)骨坑1座,同時出土了大量的生產工具、日用陶器以及裝飾品等文物。另外,還發現商代灰坑2座、漢代灰坑3座。
考古工作者從發掘的4個灰坑中發現了4塊極為特別的陶器,後又採集了一塊同樣的陶器。這5塊陶器均呈平面直角板狀,厚3厘米,細泥紅陶質,製作精良,一面磨光,另一面為原始澀面,並保留草拌泥粘痕。
在以前的同時期遺址中未發現過這類陶器,考古人員經過仔細研究,認為這5塊陶器均有一面磨得非常平滑,而另一面卻有貼上的印跡,同時根據遺址中發現的地面建築等判斷,這5塊特殊陶器應該為最早的磚類的建築材料。這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磚,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燒制磚。據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磚是在西亞發現的距今8000年的純粹泥坯制磚。
考古學者估計,當時的人主要是將這些磚固定在房屋的牆角內以防止土坯被風化,使房屋更加穩固,可見在當時人們蓋房子已經開始使用磚了。
“圓點勾葉”陶器顛覆學者認識
在發掘中,出土了一些陶器,多為平唇口尖底瓶、寬沿深腹盆、斂口平地缽、筒形罐等器物,這些器物與其他此時期的遺址沒有多大區別,然而令考古工作者驚奇的是發現有紋樣複雜、燒制精純的彩陶盆以及用細線刻畫而成的“圓點勾葉”紋樣的陶片。 半坡遺址為仰韶文化早期遺址,半坡陶器中的人面魚紋聞名遐邇,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均可發現類似的製作精美帶紋飾的陶器,然而在仰韶文化晚期卻很難見到這樣的陶器,基本上使用的是粗大、簡陋的陶器。因此這些精美陶器的發現顛覆了學者對仰韶文化晚期物質文化的認識。
玉器發現將藍田玉時代提前
在該遺址還發現了近50件玉器,主要是簪、笄、錛等,均出土於灰坑和灰溝之中。資料顯示,在仰韶文化時期遺址中,玉器如此數量的集中發現,在關中乃至整個陝西地區尚屬首例。
中國有新疆“和田玉”、陝西藍田“藍田玉”、河南南陽“獨山玉”及遼寧岫巖“岫玉”四大名玉,對四大名玉之一的藍田玉的研究較為模糊。這些玉器發現於藍田,材質又與當代藍田玉相似,為藍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將藍田玉時代提前。
藍田是當時居民最宜居場所
該遺址已發掘2300平方米,發現房址、灰坑、灰溝及陶窯等遺蹟150餘處。房址發現兩座,均為地面式建築,為仰韶文化晚期遺存。根據發掘資料推斷,新街遺址可能是仰韶文化晚期滻灞流域一處規模較大、等級較高的中心聚落,此地區近水、背山、向陽、地面開闊,是當時居民居住的最佳場所。本次發掘為探討史前社會複雜化進程和研究中國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佐證。
在以前的同時期遺址中未發現過這類陶器,考古人員經過仔細研究,認為這5塊陶器均有一面磨得非常平滑,而另一面卻有貼上的印跡,同時根據遺址中發現的地面建築等判斷,這5塊特殊陶器應該為最早的磚類的建築材料。這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磚,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燒制磚。據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磚是在西亞發現的距今8000年的純粹泥坯制磚。
考古學者估計,當時的人主要是將這些磚固定在房屋的牆角內以防止土坯被風化,使房屋更加穩固,可見在當時人們蓋房子已經開始使用磚了。
“圓點勾葉”陶器顛覆學者認識
在發掘中,出土了一些陶器,多為平唇口尖底瓶、寬沿深腹盆、斂口平地缽、筒形罐等器物,這些器物與其他此時期的遺址沒有多大區別,然而令考古工作者驚奇的是發現有紋樣複雜、燒制精純的彩陶盆以及用細線刻畫而成的“圓點勾葉”紋樣的陶片。 半坡遺址為仰韶文化早期遺址,半坡陶器中的人面魚紋聞名遐邇,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均可發現類似的製作精美帶紋飾的陶器,然而在仰韶文化晚期卻很難見到這樣的陶器,基本上使用的是粗大、簡陋的陶器。因此這些精美陶器的發現顛覆了學者對仰韶文化晚期物質文化的認識。
玉器發現將藍田玉時代提前
在該遺址還發現了近50件玉器,主要是簪、笄、錛等,均出土於灰坑和灰溝之中。資料顯示,在仰韶文化時期遺址中,玉器如此數量的集中發現,在關中乃至整個陝西地區尚屬首例。
中國有新疆“和田玉”、陝西藍田“藍田玉”、河南南陽“獨山玉”及遼寧岫巖“岫玉”四大名玉,對四大名玉之一的藍田玉的研究較為模糊。這些玉器發現於藍田,材質又與當代藍田玉相似,為藍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將藍田玉時代提前。
藍田是當時居民最宜居場所
該遺址已發掘2300平方米,發現房址、灰坑、灰溝及陶窯等遺蹟150餘處。房址發現兩座,均為地面式建築,為仰韶文化晚期遺存。根據發掘資料推斷,新街遺址可能是仰韶文化晚期滻灞流域一處規模較大、等級較高的中心聚落,此地區近水、背山、向陽、地面開闊,是當時居民居住的最佳場所。本次發掘為探討史前社會複雜化進程和研究中國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佐證。
仰韶晚期的F3為一圓角方形地面建築,四面牆基槽保存完整。室內長8.5、寬8米,總面積約68平方米。房址室內東北角保留有大面積白灰地面,房址中部有一圓形灶址,房址的東、西兩側有門,東側門道寬1.1米,門外有完整的地坪,西側門道寬0.9米,門外似有較平整的小院。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房址室內中北部發現有一個長方形豎坑,坑內埋有一具完整的馬(?)骨架(尚待做進一步鑑定),推測應系該房址的奠基坑。
仰韶晚期灰坑等遺蹟單位中出土了大量遺物。工具類主要有石斧、石鏟、石刀、石錛、石楔、石鑿、石鑽、石鑽帽、石抹子、石杵、石球、石網墜和砥石等,還有打制陶刀、陶紡輪、陶輪盤、陶錯以及骨鏟、骨錐、骨鏃、骨針等。日用陶器主要有羊形鼎、盆形鼎、鳥形壺、缽、碗、盆、甑、帶流盆、尖底瓶、小口平底瓶、漏斗、釜、灶、罐、瓮、缸、器蓋和器座等。裝飾品主要有玉筓、石笄、陶笄、骨笄、玉環、石環、陶環、蚌飾、綠松石珠、魚形骨墜等。此外,還發現多件陶塑藝術品,其中圓雕或浮雕人像6件、圓雕熊(?)頭像1件、圓雕鳥頭1件、浮雕鹿形1件。
該遺址仰韶晚期與龍山早期遺蹟、遺物的大量發現,為進一步揭示這兩種遺存的文化面貌,並研究它們之間的文化關係提供了實物資料。仰韶晚期的“板磚”和龍山早期的“條形磚”的發現,對於我國磚的起源研究具有實證意義。大量仰韶晚期玉製品以及治玉工具的出土,為研究先民們何時認識和開發利用藍田玉提供了實物佐證,同時也為史前時期治玉工藝研究增添了重要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