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村(拖布卡鎮)該行政村隸屬東川區拖布卡鎮,距拖布卡鎮政府所在地0.1公里,交通方便。該行政村位於拖布卡鎮政府所在地,是拖布卡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村國土面積6.5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街村(拖布卡鎮)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國土面積6.5平方公里
- 海拔:1,90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東川區拖布卡鎮,距拖布卡鎮政府所在地0.1公里,交通方便。該行政村位於拖布卡鎮政府所在地,是拖布卡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鄰大荒地村委會,西小陷塘村委會,北與安樂箐村委會相鄰,南鄰新店房村委會 。轄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77戶,有鄉村人口2332人,其中農業人口2332人,勞動力148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03人。
全村國土面積6.5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57畝,人均耕地0.62畝,林地6,589.5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全村國土面積6.5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57畝,人均耕地0.62畝,林地6,589.5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村貌 功德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57畝(其中:地 1,457畝),人均耕地0.62畝,主要種植玉米,紅薯等作物;擁有林地6,589.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3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4畝,荒山荒地 853畝,其他面積850.5畝。
生態林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640戶通自來水,有37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5.19 %)。有67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4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2戶(分別占總數的51%和34%)。
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3公里。全村共有汽車8輛,拖拉機22輛,機車103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8戶;建有小水窖12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6戶。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3公里。全村共有汽車8輛,拖拉機22輛,機車103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8戶;建有小水窖12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6戶。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進村公路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5萬元,占總收入的31%;畜牧業收入 140萬元,占總收入的3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71頭,肉牛75頭,肉羊304頭,肉雞3273隻);漁業收12萬元,占總收入的3%;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62.6萬元,占總收入的17%;工資性收入126萬元,占總收入的35%。農民人均純收入1428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1人(占勞動力的10%),在省內務工105人,到省外務工46人。
菜地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9%,村委會將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養、扶持種植大戶、養殖大戶。
果園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7戶,共鄉村人口2332人,其中男性1433人,女性899人。其中農業人口2332人,勞動力 148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5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44.3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0.4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
衛生室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112平方米,擁有教師51人,在校學生333人,距離拖布卡鎮中學3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3人,其中小學生285人,中學生48人。
全村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全村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課堂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650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95.3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7萬元,有固定資產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3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6 人,其中男黨員 44人、女黨員12人。
村委會下設14個村民小組。
該村有團員 30 人。
村委會下設14個村民小組。
該村有團員 30 人。
村公所全貌
人文地理
駐地新街。以駐地得名。解放前屬會澤縣拖布卡區拖布卡鄉。解放後亦同。1956年屬東川礦區拖布卡區拖布卡鄉,1957年屬因民區拖布卡鄉,1958年屬東川市因民區拖布卡鄉,1959年屬拖布卡人民公社,1965年設新街大隊。1984年5月改大隊為鄉,屬拖布卡區公所。1988年1月改設拖布卡村公所,屬拖布卡鄉。2005年撤鄉並鎮,屬拖布卡鎮。地處拖布卡小壩子,轄新街、石門坎、上抱腦、下胞腦、白泥井、上田壩、葫蘆口、半邊街、吳家塘、郭家村、塔柴坪子,11個自然村,有耕地1457畝,主產玉米、紅薯。
供桌 老街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村委會將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養、扶持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小集鎮建設,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快發展二、三產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428元,增加到1911元。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努力構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