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居委會按辦事處序數排列為第十居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華第十居民委員會
- 別名:十段
- 曾用名:第十居委會、第十革命居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Xīnhuá Dìshí Jū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62年
- 廢止年份:2001年
新華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居委會按辦事處序數排列為第十居民委員會。
新華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居委會按辦事處序數排列為第十居民委員會。歷史沿革解放初為臨時居民委員會,1954年成立居民委員會時屬新橋辦事處,1958年成立聯合辦事處、新橋、新華合併,1962年改為第十居民委員會,...
西湖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西湖辦事處管轄,按序號排列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4年成立辦事處,同時設立居民委員會,原屬第八居民委員會,1968年將居民委員會改為革命居民委員會,1979年恢復原居民委員會時劃分為第十居民委員...
遵義路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地名,因屬遵義路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數排列而得名。地名含義 按序數排列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1961年成立辦事處,設立居民委員會,1968年改名革命居民委員會,1979年恢復原名稱,1980年以原第五居民...
新華社區,東起六0南大道,西至泉水灣史家坂,南起建民大街,北至正大街,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現有6個居民小區,現有居民1065戶,轄區共10個企事業單位,其中機關單位10個,學校1個,醫院1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5個,新社會組織1個,...
兆麟街道第十居民委員會是1980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居民委員會位於兆麟街道轄區內,按順序排列而命名。歷史沿革 1954年該居民委員會成立,1980年經兆麟街道辦事處劃分,按序數命名為第十居民委員會,2001年該居民委員會消失。
增福社區第十居民委員會是195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屬於增福社區居委會,按安埠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順序排列,故命名為增福社區第十居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第十居委會成立1954年成立,1986年為了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組建了第十居民...
大南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大南辦事處管轄,根據1954年國務院頒布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按順序排名。歷史沿革 1950年廢除保甲制建立第三區第七居民委員會,本段屬臨時第七居民委員會一個,1954年根據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
新華社區居委會是新華社區的民眾自治組織。新華社區東臨華豐居委會,南至福壽街,西至濰洲路,北至北宮街,轄區面積0.19平方公里,有居民1028戶,2952人。 1998年以來,居委會先後3次被評為區級安全小區、2次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
的通知精神和辦事處按照區“社區辦”的統一部署,辦事處按照地域、人群、便於管理和認同感等要素以及社區資源情況,將新華第九、第十、第六、第八、第十一、第十二居民委員會整合建立箭道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油榨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油榨辦事處管轄,1979年按序數排列而得名。地名含義 按序數排列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該段原為第六居民委員會,1968年改為革命居民委員會,1979年按序數排列改為第十居民委員會。2001年8...
中曹司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中曹司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數排列而得名。地名含義 按序數排列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1960年前是各單位家屬委員會,1962年初建立居民委員會時劃為甘蔭塘第四居民委員會,1977年改劃...
新華街道居民委員會 新華街道居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位於新華街道,又因居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原為新華居委會,屬迎河鎮;後更名為新華街道;2006年因區劃調整,併入立新街道。
2011年末,新華路街道轄泰安、陳家巷、東鎮、幸福、和平、張家宅、紅莊、新華、番禺、牛橋、香花、人民、左家宅、田渡、梅安、楊宅、西鎮17個居民委員會;下設902個居民小組。截至2021年10月,新華路街道轄17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法...
的通知精神和辦事處按照區“社區辦”的統一部署,辦事處按照地域、人群、便於管理和認同感等要素以及社區資源情況,將新華第九、第十、第六、第八、第十一、第十二居民委員會整合建立箭道街社區居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