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村(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珊美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莊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西南部,距鎮政府2千米。該村坐落於平原地帶,村南有黑水陂河。相鄰自然村有舊庄村、珊美村。始建於南宋末期,因王姓村民從舊庄村遷此建立新村,故名新莊坊,曾用名王家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莊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
歷史沿革,人口,社會經濟,歷史文化,代表性人物,

歷史沿革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屬歸城鄉第八都。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八區橋頭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第六區橋頭鄉、第十二區新寮鄉、厚街大鄉、厚街人民公社珊美生產大隊;1983年,屬厚街區珊美鄉;1987年,屬東莞市厚街鎮珊美管理區;1999年,屬厚街鎮珊美行政村;2011年,屬厚街鎮珊美社區。
世居村民有王、梁、李姓,以王姓為主。王姓先祖於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從福建莆田遷至廣東增城,再遷至厚街舊庄,南宋末期分村於當地。之後,梁、李等姓遷入。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611人,其中男性275人,女性336人;80歲以上20人,最年長者101歲(女)。海外留學4人。外來暫住人口7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30人,居住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社會經濟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等。2015年,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土地出租為主,村中企業經營行業有鞋業、加工製造業、飲食業及服務業等。集體廠房及配套設施面積7.7萬平方米,總資產6680萬元,總收入1095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村內有三級古樹木棉樹1棵。傳統節慶食品有艾角、茶古仔、蛋扣、糖環、炒米餅。
1978年通電,1985年通電話,1989年通自來水,199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籃球場1個,羽毛球場1個,公園1個,老人活動中心1個。

歷史文化

村裡有傳統廣府民居11座,建於明清時期,占地面積900平方米。
村中原有竹溪普仁善堂,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村民王勉、余方、陳國璋、王迪聰等創建,經辦贈醫、施茶、種痘等善舉。1947年曾在此辦竹溪中學,校長廖榮壽,1949年因經費不足而停辦;1958年又在此辦厚街中學。1960年被拆毀。
岐山公祠,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於2005年,占地面積136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間二進二廊合院式布局,面闊13.5米,進深12.2米,占地164.7平方米。磚木石結構,硬山頂,人字山牆,青磚牆體,紅砂岩質牆腳、門框、柱及柱礎,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灰塑博古正脊,繪鯉魚躍龍門題材圖案,碌灰瓦筒,綠琉璃瓦剪邊,木雕封檐板及檐下山水、人物、花鳥題材彩繪壁畫。兩側青雲巷立“尚德”“崇文”門樓。公祠中存“進士”“衍西堂”匾額,書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岐山公祠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村中有包公廟,建於清代,重建於1986年,供奉包拯,逢年過節由村民帶水果、肉類到廟中拜祭。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王應遇捐資修“王家渠”。
1938年11月下旬,日軍飛機轟炸厚街新莊村,炸毀房屋多間。

代表性人物

王應遇(1737—1781),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鄉試中解元,翌年中進士。曾任禮部清膳司主事、主客司主事,兼理倉督,直隸州知州,誥封奉政大夫。著有《易說約》《綠香吟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