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葉·和趙德莊韻》是宋朝辛棄疾的作品。通篇借描寫友人歸來所見所感,抒發“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物是人非之傷感。全詩語言清新平淡,是以豪放雄渾著稱的辛棄疾的偶有的婉約之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荷葉·和趙德莊韻》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稼軒長短句》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詞牌名:新荷葉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新荷葉·和趙德莊韻(1)
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2)
綠樹如雲,等閒借與鶯飛。(3)
兔葵燕麥,問劉郎、幾度沾衣?(4)
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5)
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6)
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春風半面(7),記當年、初識崔徽。(8)
詞句注釋
(2)杜鵑:鳥名。因其啼聲淒切,易動人歸思,所以亦稱“思歸”鳥、“催歸”鳥。
(4)兔葵:燕麥野草和野麥。
劉郎:劉禹錫,此借指趙德莊。唐孟棨《本事詩》:“劉尚書禹錫,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征還。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其詩一出,傳於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於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座,慰問甚厚,既辭,即曰:‘近有新詩,未免為累,奈何?’不數日,出為連州刺史。其自敘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為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至荊南,又貶朗州司馬。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旋又出牧,於今十四年,始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再游。時大和二年三月也。’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按:稼軒於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淳熙元年重歸建康充帥屬,故詞中有“人已歸來”和“劉郎幾度沾衣”句。
(5)翠屏:臥室內綠色的屏風。
(6)芳菲:指花草。隨意:任意。庾信盪子賦“游塵滿床不用拂,細草橫階隨意生。”
(9)南云:古有鴻雁傳書的說法。因依:託付。
白話譯文
我人已歸來,枝上杜鵑這一聲聲的“不如歸去”又是在勸何人早歸?
煙花三月,樹蔭濃如綠雲,輕易的借與鶯兒自由自在穿行其間。
但見道旁兔葵燕麥隨風飛揚,沾上我的衣襟,禁不住想問劉郎一句,這些雜草又曾幾度沾上了他的長衫?
一路行來,有如翠屏下幽夢一場,醒來只覺往昔種種好似都在那水繞山圍之間,幾度沉浮。
攜一杯酒,重遊舊地,看到那滿園芳菲依然開得這般隨意,不由的讓人憶起了往日那些繁華,只是而今早已物是人非,故人不知何處去了。
儘管多年未歸,我卻還記得當年,與君初識,心中滿是喜悅,面上卻只半露春風。
魂牽夢縈之餘,遙遙望去,雲中卻少有南來的大雁,我欲寄錦書與她,也無以為憑。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這首詞是辛棄疾的少有的婉約之作,描寫了友人歸來的所見與感悟,抒發了物是人非,時過境遷的感慨,表現出了作者的悲傷之情。
詞的上片抒寫友人歸來之感。“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友人已然歸來,長作“不如歸去”的杜鵑鳥卻依然啼叫不止,不知是為誰而啼?這句實質上是為友人歸來感到高興,責備杜鵑鳥不應該胡亂啼叫,破壞了友人歸來作者的高興心情。“綠樹如雲,等閒借與鶯飛。”化用丘遲《與陳伯之書》中的名句,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責備友人歸來太遲,不能共商春光,自己只能和黃鶯作伴。接下來,作者又用唐代詩人劉禹錫兩次游玄都觀的故事,借用典故來抒發人事代謝無常的感慨。“春風”兩句回憶當年初識伊人情景。春風半面春風中袖遮半面,寫少女羞澀之態。“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將友人的種種經歷歸於翠屏一夢,酒醒後拋卻煩惱悠閒的在山水間遊玩。
下片緊承上片樂游山水之意,“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作者帶著美酒重遊故園,芳草依舊萋萋,美景依舊,一切似乎並沒有改變,小園還是那個小園,芳草環繞,可是人事變化太大,原來的人卻都已不在,讓人不禁生出物是人,世事無常的感慨。“春風半面,記當年、初識崔徽。”還記得當年仲春時節,認識那位美人的情景,仿佛依舊在眼前。只是可惜“南雲雁少,錦書無個因依。”南飛的大雁太少,沒有人可以代傳音信。佳人的嬌羞之態好像仍在眼前,而今卻是天涯相別,不同音信。
名家評析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以閒居反映朝局,一語便透。
作者簡介
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現存詞600多首,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公元1207年秋,辛棄疾逝世,享年68歲。《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