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人文之旅

新英格蘭人文之旅

《新英格蘭人文之旅》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在2015年11月編輯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先菊。

基本介紹

  • 書名:新英格蘭人文之旅
  • 作者:杜先菊
  • ISBN:978-7-5495-6656-3
  • 類別:I267
  • 頁數:320
  • 定價:38.00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所屬叢書:小閱讀Random
主要內容,作者介紹,編輯推薦,目錄,前言試讀,

主要內容

新英格蘭地區貫穿著美國的兩條命脈。這裡既是美國的政治搖籃——獨立戰爭催生了美利堅民族,也是美國的精神搖籃——愛默生的《美國學者》,宣告了美國獨立人文精神的誕生。作者在波士頓居住多年,求學期間,承蒙周遭各校名師們耳提面命,課內課外大量閱讀,對曾經在這裡居住和創作過的人文學者和作家們的生平和作品耳熟能詳。捧讀之餘,亦借近水樓台之便,拜謁先賢們的故居和長眠之地,歷史掌故,侃侃道來,書籍電影,娓娓道去,更配有實地照片和訪問攻略。捧此書一冊,有幸來訪者,即可按圖索驥,尋訪名勝;近期無緣來訪者,亦能通過圖片文字,神遊美國的精神家園;長居者,更可於工作學習之餘,深入領略此地的人文底蘊,挖掘遍地可見的人文寶藏,了解美國精神的來龍去脈,真正融入這片新大陸。

作者介紹

杜先菊湖北武漢人。北京大學學士、碩士。曾赴英國牛津留學,年余後轉至美國波士頓繼續學業,獲布蘭代斯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定居波士頓。工作、家務之餘,亦致力於文學和社科書籍的翻譯與寫作。

編輯推薦

1.“小閱讀”先期推出的《唐詩風物誌》反響熱烈,《趣味生活小史》也引起讀者關注,這本介紹美國新英格蘭地區文學文化掌故兼旅行指南的小書,很符合書系的設定,圖文並茂,趣味盎然,實用貼心。
2.本書作者除了實地遊歷之外,還參閱了相關的傳記資料,有心的讀者可以從中找到更多了解這些人文大家的線索。

目錄

前言
愛默生:康科德的聖人
路易莎·梅·阿爾科特:大女子,《小女子》
艾米莉·狄金森:花園中孤獨的詩人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的桂冠詩人
阿爾瑪·馬勒:蒐集天才男人的女人
瑪格麗特·傅勒:環繞愛默生的衛星
索菲亞·霍桑:霍桑的月亮女神
從電影中看亨利·詹姆斯筆下的人物
傑克·凱魯亞克:在家鄉和《在路上》
鱈魚角和瑪莎的葡萄園:跟著梅爾維爾去看鯨魚
納博科夫:納博科夫翻譯《奧涅金》的雜碎
西爾薇亞·普拉斯:詩人,女人
菲利普·羅斯:《人性的污點》
哈里耶特·比徹·斯圖爾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
梭羅和《瓦爾登湖》
阿卡迪亞公園和梭羅哲學:自然·進步,需求·貪求的弔詭
馬克·吐溫:身居北方的南方作家,妙語連珠中的深刻憂傷
伊迪絲·沃頓:純真年代的歡樂之家
傅聰:喬丹音樂廳
華僑看社戲:在約翰·漢科克中心看京劇
探戈塢夏季音樂會
甘迺迪家族與USSJFK退役:懷念美帝國的浪漫時代
哈佛大學:奧罕·帕慕克在桑德斯劇院的哈佛諾頓講座
麻省理工學院:“美國政治的牛虻”喬姆斯基講座
耶魯大學:布魯姆《天才們:一百作家/詩人馬賽克拼圖》
圖書館的鄉愁

前言試讀

《新英格蘭人文之旅》,拼一幅令人神往的北美文學版圖
杜欣欣
十多年前,我住在里約的朋友家,晚間無事,翻看書架。在科學和實用書中,我看到《名書的故事》、《姜夔詞話》、《英美文壇雜話》等台灣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閒書。臨走前,朋友說:“那些書都是一個台灣人搬離時留下的。如果你要,就都拿去吧。反正我們也不看。”於是這幾本閒書又被帶到了北美。至今它們一直在我書架上,供我隨時翻閱。
在這個燦爛的冬日,我又收到另一本閒書——杜先菊所著的《新英格蘭人文之旅》。愛默生,艾米莉,弗羅斯特,梭羅……將我帶回新英格蘭,那個我曾住過,並希望重返的地方。新英格蘭地區,特別是波士頓一帶,是最有美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區域,而康科德、萊剋星頓以及波士頓一線更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戰場,美國就是從那裡走向獨立。悠遠歷史、薈萃人文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他們或隱居於湖畔,或行走于山林間。他們從斑斕之秋、潔白之冬、春花夏蟲中汲取靈感,而同好之交又將點滴靈感化作涓涓溪流,嘉惠同代與後代的讀者。在《新英格蘭人文之旅》中,作者曾自嘲“我一向對馬勒夫人阿爾瑪·馬勒感興趣,自知低
級趣味,卻不大敢公開提起”。其實誰又不是既要讀書更要讀那本書後的人呢?
《新英格蘭人文之旅》拼出了一幅令我神往的北美文學版圖,而這一版圖絕非炫耀博學。台灣出版的《英美文壇雜話》很吸引人,但卻是編譯而成,而這本書都是作者親自訪問後的隨筆集。我真羨慕杜先菊得地緣之便,而此“便”不止地緣還包括了心靈和審美。杜先菊從書本上結識了鄰居愛默生,其愛人和友人。聆聽著馬勒交響樂,她從馬勒夫人的傳記中勾勒出德奧以及歐洲百多年前的文化風貌。或拜訪作家墓地,或近觀帕慕克簽名,《新英格蘭人文之旅》所涵蓋的文人不止於新英格蘭地區,也不僅於上個世紀。
在杜先菊的隨筆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女詩人。在離群索居又單身的日子,艾米莉·狄金森如何保持旺盛的創作激情?她與愛默生的異同?西爾薇亞·普拉斯以“無眠”賦詩。我曾是失眠者,我理解的失眠是病態的冷色,而無眠的色彩比失眠豐富得多。無眠之夜可能是粉紅色的,因愛而激動而快樂的無眠,如鴿子般訴說著的無眠之夜,但西爾薇亞的無眠之夜是一張布滿麻點的碳紙,星星好似窺視孔。那張碳紙讓我想起多年前我用來刻鋼板的複寫紙,它既無紙的脆,又無綢布的爽,蹭在手上髒髒的顏色。詩人的《無眠》真是太暗太冷了。
除了寧靜湖畔的梭羅,《摘罷蘋果》的桂冠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新英格蘭人文之旅》中還記述了相對大眾作品的作家,其中多數作品已被改編成電影。比如《人性的污點》就是以麻州西部為背景,而《純真年代》的作者伊迪絲·沃頓居住過的山峰莊園就在麻州西部的波克夏。
如今《莫比·迪克》(《白鯨記》)已是家喻戶曉,但多少人會注意到那本書是獻給霍桑的?據文學史,這兩位作家的小說充滿神秘意象,而那個時期的美國文學被稱為浪漫時代。霍桑和梅爾維爾與英國的狄更斯同時代,從作品中能看出英國歐陸文學與北美文學之差別,而這些差別來自於當時的社會和自然環境。狄更斯生活於複雜的傳統社會,而梅爾維爾面對的土地廣袤荒蠻,其筆下是“咆哮的大海,殘酷無情的大自然,和堅強執著、與大自然搏鬥的捕鯨人”。他的筆觸自然是激情澎湃!
我讀霍桑的《紅字》時還是少年,因出身不好,那時的我也戴著一個“紅字”。然而,直到讀《新英格蘭人文之旅》,我才了解到,霍桑夫人索菲亞不僅是霍桑作品的“第一位讀者,也是一位和善但嚴格的批評家。《紅字》寫成時,索菲亞反應強烈,霍桑說:‘這個故事使她心碎,讓她頭疼欲裂,只好上床休息——這就意味著,這個故事是一個輝煌的成功!’尤其是在家境困窘時,作為妻子索菲亞對丈夫的一貫支持,對於霍桑堅持自己的寫作生涯,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霍桑,我與納博科夫和傑克·凱魯亞克亦有地緣。我曾走過納氏捕蝶的山道,也到訪過他開筆寫作《洛麗塔》的小旅館。凱魯亞克到達海拔一英里之城丹佛時,獲得自由的感覺,反叛與冒險情緒強化了他初見西部大河山的激動。二十年前,我自東部開車首次穿越洛基山脈,過丹佛後,“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卻油然而生。自那之後,我無數次到過丹佛,但我卻在那座城市裡尋找著繁華。
誠然,真正的西部生活未如凱魯亞克或納博科夫西行般的浪漫,即便如納博科夫和凱魯亞克也因生存需要必須遠行。杜先菊又何嘗不是?
我與杜先菊相逢於虛擬空間,交往於文學江湖。初識之際,她的人文素養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其後十年,我知道她除了“搵食忙”,依然保有形而上的樂趣。她行文十分機智俏皮,其作品獲得廣大讀者大喜愛。如今她的文字集結成書,值得祝賀。
讓我們靜下心,讀一讀這本閒書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