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新八景

新興新八景

新興縣東與高明區鶴山市交界,東南與開平市接壤,南鄰恩平市,西南連陽春市,西北為雲安縣雲城區,東北接高要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興新八景
  • 著名景點:水源香雪
  • 龍山:位於縣城南13公里
  • 新江夜韻:沿江路北起洞口
龍山勝覽,新江夜韻,水源香雪,獅腰飛瀑,合河平湖,蕉山紅陵,水台疊翠,古塔春暉,

龍山勝覽

龍山,位於縣城南13公里,山勢逶迤,群峰高聳,雲霧常貫峰腰,宛如蛟龍出海而得名。禪宗惠能之父結廬居於龍山之麓,惠能悟佛,
新興龍山寺塔頂上遠眺新興龍山寺塔頂上遠眺
得傳法物,歸故建寺報恩,至使千年佛國香燈長明。今國恩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著名古剎之一。
國恩寺前,有省級龍山溫泉旅遊度假區,建有18座園林式賓館,擁有省內獨一無二“硫氫化物泉”,水溫高,有奇效,浴之能治皮膚病。 國恩寺後,有龍山文化景區,現已建有龍潭湖,龍山世紀佛荔林,
擬建的有:龍潭寺、六祖紀念像、龍山泰式素金佛殿、龍山禪文化長廊等景點。景區建成將與國恩寺、溫泉賓館連成一片,相映成趣。

新江夜韻

沿江路北起洞口、南至冼河橋,長約6公里。堤面寬路寬18米、既是道路,又是防洪大堤。路臨西江八大支流的新興江。新興江建有翻板水閘、平時蓄水、澇時泄洪。有水閘的合理調節、一江碧水潤澤古筠城。江與路貫通繁華城區,路上的機動車道與人行道有綠化帶相間,路旁點綴有石椅石凳,供人們休憩。路燈很有特色,一枝五盞呈蓮花狀、燈泡渾圓如珠狀、燈光呈銀白色。入夜、華燈齊亮,十里長堤,珠燈碧水相映,一片光明,仿如靜影沉壁。繁華盛世,夜色降臨,男女老幼,或倚欄、或小坐、或漫步、或嬉戲,笑語晏晏、神采飛揚,莫不為此景此情所陶醉。

水源香雪

太平鎮共成背靠新興第三高峰水源山(海拔1137米)。水源山古稱為天露山,自古是座名山。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就有僧人定慧在天露山麓建有岱山寺(今曹田村背山),岱山寺建寺時間比龍山國恩寺還早,是新興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今遺址仍存。後來在宋代宣和年間,社圩人梁建侯在天露水(今共成河)近社圩村河段築建社圩陂,才將岱山寺從天露山腳遷到了社圩陂傍。唐代詩人杜甫之侄杜位被貶新州參軍十年,杜位踏遍新興山水,是他最早選出新昌(新興古稱)八境,其中《天露仙源》一詩形神俱備地勾畫出天露山的美景:天露東山仙跡傳,白雲深鎖斷雲煙。桃花沿水千年落,藥蔓粘雲萬古懸。窈窕巧通三島路,幽深別有一壺天。其中想是無人到,若有相逢客羽仙。
新興天露山風光新興天露山風光
新興江支流之一共成河原名天露水,因其源頭就出於天露山山腰岩石,如承天上甘露而生,故此山又稱仙源。天露山是名山,因而所在山脈稱作天露山脈。但天露山脈最高峰是位於本縣裡洞鎮的“鐵爐山”(海拔1250米),而“鐵爐山”與“天露山”讀音相近,在建國後的資料記載中卻把兩山的名字調亂了,後來許多人都只知道天露山是在里洞,卻已忘記了真正的天露山原是在共成的這座仙源山。而也是錯有錯著,人們就取“水生仙源”之意將共成的天露山改叫作“水源山”。
共成是新興涼果“話梅”的發源地,而最初這裡製造涼果也是同共成山區獨特的地理環境適合青梅種植有關。共成的地理環境是季風從南海北上經台山、恩平後所遇的第一座大山脈———天露山脈的背後。由於有了天露山脈這道屏障,共成山區的常年氣溫都比平原地區稍低,每年南海北上的颱風都因被山脈阻隔而風勢減弱,也就減小了颱風對當地所造成的損害,而颱風卻為這裡帶來了豐富的雨水。這種獨特的氣候環境很適合青梅生長,所以共成種植的青梅比其它地區的品質好,產量高。共成有著悠久植青梅的歷史,早在明代時期居住在這裡的瑤族山民就開始種植青梅。最初以火梅和大肉梅等品種為主,民國期間有共成人引進廣州市效羅崗鎮的羅崗梅在此種植,建國前共成的青梅種植面積已具規模。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共成已發展種植有幾千畝青梅。改革開放後,涼果加工一度成為新興的特色產業,涼果原料的種植規模更加擴大,所以近年來共成當地大量發展種植青梅,漫山遍野的梅樹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景觀。每當梅花盛開時,在這南方山區中,就如見到了皚皚白雪的北國風光。正因如此,新興新八景就有了“水源香雪”。在縣內有關部門的指導和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象曹田村的村民們都樂於努力改善當地的旅遊環境,開闢可以通行汽車的山路。如今從村前可以駕車直達水源山腳。到共成感受原生態氣色,欣賞群山逶迤,峰巒起伏的大自然奇景,其中曹田水源山賞梅更是必然要看的一景了。此外,新興共成山區還蘊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奇境。
冬至後10日左右是賞梅的最佳時節。2007年12月上旬,適逢佛山的朋友來新興遊玩,筆者就作了一次導遊,帶著一群久居城市的白領一族到共成進行了一次探險式的旅遊。
驅車從縣城一路向南,漸漸離開了喧囂的城區,過了共成圩再一路沿著水庫區的公路蜿蜒南行。共成水庫是新興第二大水庫,這裡水面、草坪與群山相映形成水天一色景色。越近目的地,空氣越清新。到了東水大朗,再去就是水浪管理區。山區獨有的景色,密布岩石的梯田層層疊疊,這裡有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的善心人士捐建的六祖紀念國小。就在學校一田之隔的路邊有一大奇石———藏書石。藏書石是新興縣內頗為有名的奇石,它是一塊奇大的麵包形巨石,長14米,寬12米,高9米。奇特的是,在巨石的前端有一條如刀切的裂紋,整整齊齊把巨石分開。據當地老人說,這巨石几十年前縫隙還有五六十厘米寬,能容下一個人入內,而在裂紋之內的兩壁還刻有幾行字跡清晰但無人能解其義的異型字,所以叫它做“藏書石”又稱“含書石”。近幾十年來,石縫漸漸合攏,現在只留下大約十厘米的裂痕,但仍能從小小的罅縫中窺見石壁上有模糊的石刻字跡確是奇觀。共成藏書石清代光緒年間的《肇慶府志》也有記載。據考證,天露山原為新興歷代州郡官員遇旱祀神求雨的場所,石中文字可能是秦漢時期求雨所刻,所以字意難解,而隨著地質的變動,裂縫漸漸合攏,這奇石的文字也就含羞一般躲於石縫避人眼目。
過了藏書石再去就是新興新八景之一—水源香雪的所在地了。共成許多地方都種植有梅樹,但是在東水向南最後的一條自然村被新興人稱作為“曹田盡篤”的曹田村才是觀賞梅花的最佳地方。原來這裡的山田十分貧瘠,山區的農民以往就世世代代守著幾畝瘦田種糧度日。如今山區人民找到了發展之路,共成人最有成就的就是製造新興涼果,他們懂得利用家鄉的獨特的氣候和土地資源,在這裡大規模的種上了新興涼果主要原材料青梅。這既發展了經濟,又形成了“香雪”奇景,只見村前坑邊、田基石縫都被種上了梅樹,可見梅樹的生命力之強,寒冬盛放更顯梅的高風亮節。冬至之後正是賞梅的好時節,只見梅花綻放,形成“千樹萬樹梅花開,漫山遍地雪霧來”的奇景,令人雖處於南國和煦的臘月卻有置身於北國雪飄之感。
曹田村再入就是水源山。我們此行賞梅後還要到第二目的地,攀登“飛天蠶”山。於是回頭轉出水浪管理區,經田坪村直入共成東水往北最後一條村莊飛水坑村。
真想不到,在距縣城只有三十多公里的村莊卻另有一番原生態的韻味。飛水坑是縣內一條非常古老的深山村莊,古代曾是縣內漢瑤混居的村落,原來村前有一“東瑤西民”的古碑刻證明這裡曾是瑤漢和諧共處的一條古村落。可惜古碑在改革開放後佚失。飛水坑村又名肥水坑,村莊靠山而築,古老的石屋一橫一豎,錯落有序。溪流由村後高山飛出,從村前流淌過亂石紛紛的小溪。溪邊村前的風水林是古樹群,有數株古榕婆娑繁茂,陽光透過濃密的枝葉如箭般射到地上,形成一個個雞蛋似的光斑。當中的一株古榕更是奇偉無比,胸圍足足有十三米多,要八九人才能合抱。這巨榕比起縣城中山公園明代植的大榕樹更為偉岸,是新興縣境內所見到軀幹直徑最大的一棵古榕樹,估計這樹當有五六百年樹齡,真是深山藏寶無人知。有詩為證:四朝古榕屹溪傍,奇偉英雄少有雙。枯枝曾見大清旺,軀幹更證朱明皇。肥水古是瑤人鞠,植此樹者非漢族。守村當有十甲子,遊人幸睹已是福。
在共成山區飛水坑村附近,就有幾座接近和超過海拔1000米的山峰。古村位處高山環抱的山腰間,在村內就能一覽眾峰互峙,如水源山、雙石頂,天堂坪等新興名山盡收眼前。過了飛水坑村就是新興茗茶的產地象窩茶場。象窩茶古已享有盛名,近年被縣內某大建築集團成包投資包裝準備打響品牌擴大影響力。該集團還利用茶場山地,在此投資建造別墅區,目前工程正在進行中。於是我們在別墅區建築工地棄車徒步,開始從山路起步向群山進發。
這裡許多山頂都是光禿禿的,這是因為高地效應,
1000米左右的山頂上樹木是難以生長的。平常我們很少甚至從未見過的景物都有可能出現在眼前。正行間,在山路傍的一處山頂上突然出現了一隻“大猴子”,帶著一頂貝蕾帽從山頂探出頭來,真不知是金剛驚現還是孫悟空護送唐僧途中偷閒至此。再細看原來是山頂一塊大岩石形態酷似一隻帶著帽的美猴王。
換一個角度就有另一番風景,這話一點不假。我們所行的山路是近兩年新開闢的山路,其實這巨猴原來就是許多人都見過的雙石頂山腰的那一塊有十多米高的巨石從後面角度所見的景象。但從這個角度所見的大石形態呈現猴形真是前人所未發現。
往前行又過了兩個山坳,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崇峻高峰,山頂高到肉眼望去都已經很模糊了,朦朧中似有一巨大山魈面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俯視著山下的客人。鬼面的左下角更斜立有一塊巨石,上面赫然寫著三個異體大字,朦朧中似可認出像是繁體漢字的“書騮記”。這是不是天地的造化,要用天書來為我們剛才見著的大“馬騮”寫下一篇傳記了。到了這裡真讓人讚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其實這峰就是我們當天要到的第二個目的地“飛天蠶”山了。據新興縣誌記載:飛天蠶海拔863米,為新興與開平交界山。位於共成象窩茶場東,山脈橫布於共成、稔村兩區。山頂是一座完整的石山,狀如一條形態逼真氣勢雄偉破繭騰飛的巨蠶。由於山石的分裂,就現出了像鬼面的奇異景觀。而那一塊矗立在山頂側伴的天書,原來是一塊有近二三十高的巨石,在斜立平滑的石面縫隙間長出了一種生命力特彆強的山草,就形成了幾個項大的字形。有首《飛天蠶》詩寫道:冰蠶橫臥天露山,萬年修為列仙班。一朝道成感天召,奔騰起勢欲飛天。還戀真善在人間,臨別蛹巢石留言。有緣能懂幾個字,本為你來泄天機。
這山估計很久沒人去攀登了,根本就無路可上,我們只能撥開高過人頭的黃茅草向上進發,還見到了我們平時難得一見也叫不出名的植物品種。三小時的跋涉,體力的透支當然是不在話下,但在海拔近千米的原生態山頂上,每一下呼吸都是那樣清新和暢順。終於到達飛天蠶頂,登高遠眺,群山渺小那感覺就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了。

獅腰飛瀑

獅子腰風景區位於新興縣勒竹鎮,距縣城16公里,距勒竹圩2公里,距三 茂鐵路勒竹火車站3公里,總面積11000畝。獅子腰群山相連,林木蔥蘢,鳥語 花香,奇峰異石,清溪飛瀑,四處美景,目不暇接。獅子腰有大小瀑布36處, 被稱為“世界罕見的瀑布群”,中有一瀑,從高處沿著陡立的石壁分幾路直瀉 而下,落差達160多米,銀白如練,水花四濺,兩邊蒼藤古樹,青翠欲滴,蔚 為壯觀。

合河平湖

合河水庫位於新興江上游的山區大江鎮,距縣城約35公里。水庫四邊高山峻岭,青松翠竹,環境幽靜,水面面積343萬平方米,總庫容9470萬立方米,是新興人民用雙手造出的一個高山平湖。庫區水面開闊,寬闊如海,水質純淨清澈,青山藍天倒映,宛如天上飛鑒。春和景明,這裡鳥語花香,夏日驕陽,這裡清爽宜人,秋清霜白,這裡楓葉似火,冬肅風寒,這裡仍然青枝綠葉。盪一小舟在庫區漫遊,雲在船下走,魚在船邊游,風吹麟麟波,喜悅逐心頭,令遊人流連忘返。

蕉山紅陵

蕉山烈士陵園,位於新興縣太平鎮蕉山村南上山咀上,距縣城11公里。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雄偉壯觀,莊嚴肅穆,占地面積100多畝,紀念碑高17米,從山腳至紀念碑砌有7米寬,213級水泥階梯,“蕉山戰鬥革命烈出陵園”由廣東省原省長、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政治部主任劉田夫題寫。碑左邊題有“烈士英名萬古流芳”、右邊是“為國捐軀雖死猶生”。
1945年2月,廣東中區人民抗日解放軍主力,從高鶴向西挺進開闢雲霧山根據地,抵達至新興蕉山村時,遭國民黨軍隊158師472團襲擊圍攻,在地形不利,敵眾我寡的危急關頭,我軍指戰員臨危不懼,英勇戰鬥,終於衝出重圍,勝利抵達目的地。這次戰鬥,梁鴻鈞司令員等59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緬懷革命烈士,1957年在社圩太平崗山建成蕉山戰鬥烈斗紀念碑,後遷蕉山村南上山,定名為蕉山戰鬥革命烈士陵園。

水台疊翠

水台鎮位於新興縣東部,面積約70平方公里,距縣城30公里,是新興縣農業發展區域化萬畝連片水果基地。水台鎮的山頭低矮、坡度平緩,土質疏鬆,十分有利於水果生長,傳統種植有西瓜、香蕉、柑桔橙等。近年來,鎮政府引進資金,連片開發,現已種植荔枝、龍眼等品種110萬株。新春,花香滿鎮;初夏,西瓜遍地;盛夏,紅荔如火;初秋,龍眼滿枝;十月,柑桔橙滿園金光燦爛。鎮政府在山頭上建有觀農亭,登亭一覽,綠色山頭起伏,水庫蓄起碧水相間,宛如連天波涌,萬畝碧綠盡收眼底。溫氏集團祖代原種豬場投產、珠三角花卉培育種植後方生產基地引成,使水台鎮形成集科研、生產、旅遊於一體的觀光農業,成為廣東省著名的三高農業示範鎮。中共中政治局委員李長春同志等領導曾親臨考察,不少專家、學者、普通民眾等紛紛前來觀光。

古塔春暉

寶寧塔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位於天堂鎮內垌盆地的出口處三廟口兩山嘴間的中點。塔高24米,壁厚1.45米,八角七層,建於清朝乾隆19年,是縣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塔。內垌四面有高山相環,中間卻地勢平坦開闊,自古農業發達。改革開放的春風更加為內垌送來了勃勃生機。內垌的田野,春秧夏稻秋果冬菜,一片繁榮景象。尤其在春天,春風悠悠,細雨濛濛,春水滿田,燕子斜飛,黃鶯的歌兒清脆入耳。登臨古塔,放眼遠望,山花燦爛,樹葉新綠;田間農夫耕作,機器隆隆;遠處忽傳幾聲布穀、古意新韻。一派春意盎然,能不令人心情舒暢,陶醉滿懷?寶寧塔還與李家大屋一垌相望。李家大屋主人為民國時廣東省長李耀漢,大屋面積之大,建築之牢固,為新興縣內僅有。傳說寶寧塔能逐年逐層自動翻新,一旦全新又兆人傑地靈。“一河兩岸九統領,火煙相蓋兩省長”,令天堂人津津樂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