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教育志

《新縣教育志》是新縣教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縣教育志
  • 作者:新縣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年0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新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管理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新縣教育志
新縣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圖片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黨組書記何東昌為新縣教育局題詞。
原廣東省省委常委、副省長寇慶延題詞。
鄂豫皖省蘇列寧高級國小舊址(郭家河)
鄂豫皖區黃安縣蘇箭廠河(今屬新縣)列寧國小舊址
列寧國小課本。
煥先國小
宋侃夫——原紅軍通訊學校教師。
吳煥先——紅二十五軍軍長、政委、新縣列寧國小創始人、烈士。
王子綱——原紅軍通訊學校教師。
余夢痕——余店中山國小校長、烈士。
蔡申熙——紅二十五軍軍長、彭楊軍政幹部學校兼校長。
成仿吾——原鄂豫皖省蘇文化教育委員會主席。
蔡威——原紅軍通汛學校教師,後在長征途中病故。
吳先恩——原箭廠河列寧國小學生。
譚知耕——原鄉蘇維埃國小學生。
肖永銀——原鄂豫皖省蘇列寧高級國小學生。
1947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時,劉伯承、鄧小平二位首長留影。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
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陳列室
河南農大教授在縣職高講課
列寧國小教師管梅榮給學生講課。
縣職高畢業生在承包的荒山上。
1995年4月,省政府掃盲驗收工作隊在聽取掃除文盲匯報。
祖孫全催學文化(1957年)
婆媳學文化(1957年)
1994年,“愛我中華、愛我家鄉”讀書競賽活動全國組委會、河南省組委會授予教育局組織獎。
1994年9月15—16日,原國家教委督導司司長鄭啟明(右二)、省教委督導室主任宋全忠(右一)等在新縣“雙基”工作會上聽取匯報
1991年,河南省教委授予新縣“普及初等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92年新縣高中秋季田徑運動會教育局、體委領導在主席歸擊應台上。
1992年新縣高中秋季田徑賽。
縣職高新生受軍訓。
城關中國小舉行中國少先隊建隊40周年慶祝活動
1991年5月4日,縣委宣傳部、教育局、文化局、團縣委在電影院聯合舉辦新縣中國小歌詠優秀節目匯報演出。
戴嘴鄉農業國中學生在實驗基地實習。
省、地、縣德育基地——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革命列士紀念堂——德育基地。
1993年清明節城關國中再婚良學生在烈士陵園祭掃。
新縣教育局大門
這是1984年12月,地區行署在卡房村國小豎立的建校紀念碑。
1990年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我省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國小——新縣希望國小。
新縣郭家河鄉林業國中
新縣八一希望國小
新縣逸夫國小
城關一小教學樓
1983年6月1日,衛生部婦幼司司長林佳楣在兒童節慶祝會上講話。
1987年8月,省教委主任於友先(中)在地區副專員鄭淑貞(右二)陪同下視導新縣教育工作。
1988年5月,在新縣支教的中央講師團教師與地、縣領導留影。
1990年10月8日,國家教委副主任、黨組書記何東昌(右四)在省教委主任徐玉坤(右五)陪同下視察新縣列寧國小。
1991年5月9日,省教委主任徐玉坤為新縣職業高中題詞。
教育工作會議
1993年4月,加拿大籍華僑胡章漢(中)先生第二次來到新縣,代表50多位海外華僑向沙窩鎮捐款29.5萬元,新建“新縣星海希望國小”
新縣教育局現任領導成員合影。
《新縣教育幾拔去祝志》稿評審會議人員合影
《新縣教育志幾拔艱》編委成員合影
《新縣戒判籃教育志》編輯室工作人員
新縣蘇區(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二年)學校分布圖
民國時期(一九四六年)新縣學校分布圖
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一年新縣學校分布圖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新縣普通中學分布圖
1994年新縣中等學校分布圖
1994年新縣國小分布圖
目錄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書院社學私塾
第一節 書院
第二節 社學
第三節 私塾
第二章 蘇區教育
第一節 列寧國小
一、管理
二、學制課程與教材編選
三、教學
四、德育
五、體育文娛衛生
六、勞動
第二節再檔匙淚 中等專業教育
一、師範學校(班)
二、農業學校
三、財經學校
四、政法學校
五、鄂豫皖省蘇列寧高級國小
六、彭楊軍政幹部學校
七、紅軍通訊學校
八、衛生訓練班
九、民眾動員幹部訓練班
十、新集公學
第三節 工農教育
一、工人教育
二、農民教育
第四節 行政管理
第五節 教師
第六節 經費
第三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管理
第二節 教養
第三節 幼稚園選介
一、新縣中心幼稚園
二、商業局幼稚園
第四章 國小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管理
一、學校行政
二、學籍管理
第三節 學制課程
第四節 教學
一、計畫
二、教材
三、教法
四、作業
第五節 德育
第六節 體育衛生
第七節 勞動
第八節 學校選介
一、新縣城關一小
二、新縣列寧國小
三、余店中山國小
四、楊高山中山國小
五、煥先國小
六、新縣希望國小
七、連康山巡迴國小
八、新縣城關二小
九、新縣逸夫國小
第五章 普通中學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管理
一、學校行政
二、學籍管理
第三節 學制課程
一、學制
二、課程
第四節 教學
一、形式
二、計畫
三、教材
四、教法
五、作業
第五節 德育
第六節 體育衛生
第七節 勞動
第八節 學校選介
二、新縣千斤高級中學
三、新縣箭廠河鄉初級中學
四、新縣沙窩鎮初級中學
五、新縣卡房鄉初級中學
六、新縣吳陳河鄉初級中學
七、新縣城關初級中學
第六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初、短師教育
第三節 衛生學校
第四節 農、林國中
一、戴嘴鄉農業初級中學
二、郭家河鄉林業初級中學
第五節 職業高中中專
一、新縣陡山河職業完中
三、新縣八里畈綜合高中
第七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掃除文盲
第二節 農民技術培訓
第三節 幹部職工培訓
第一節 高等師範函授與離職進修
第二節 廣播電視大專班
第三節 衛星電視師專班
第九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
第二節 教師地位
第三節 教師待遇
第四節 培訓提高
一、離職進修
二、短期培訓
三、業餘進修
第五節 民師
第十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行政管理
第二節 機關黨組織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 教育工會
第四節 管理體制
第五節 領導人表、錄
一、經扶縣(1932—1948)歷任教育科長
二、新縣教育局歷任正副局(科)長、正副書記名表
三、新縣教育局二級機構歷年負責人名表
四、各鄉(鎮)教育管理站站長、書記名表
五、具有50年以上校史的國小及縣重點國小歷任校長名表
六、具有30年以上校史的中學及縣重點國中(含職業高中、教師進修學校)歷任校長、書記名表
第六節 教研室
第七節 電教儀器建設
第八節 招生考試
第十一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來源
一、財政撥款
二、民眾集資
三、勤工儉學
四、“希望工程”
第二節 使用與管理
第十二章 支教篇
第一節 省教委對新縣教育的扶持
第二節 中央講師團在新縣支教
第三節 鄭州市部分學校對口支援新縣
第四節 地區教委對新縣教育的支持
第十三章 人物
第一節 傳略
郭永誠
余同甲
成仿吾
傅梅臣
余夢痕
余冠五
楊樂羊
戴伯行
肖道恕
吳煥先
程 坦
劉惟城
肖國清
戴綬持
張仲毅
李梁成
趙正中
第二節 簡介
謝驥程
孔海峰
楊一平
毛雨階
余柏齡
扶書銘
陳 新
邱 滈
汪立萬
彭 倫
胡 信
曾憲瑞
楊繼漢
張雲飛
韓家學
龔懷剛
譚知耕
胡育德
劉鵬蓀
劉家驥
朱文彬
夏光偉
李志闡
張世華
第三節 名表
一、烈士表
二、曾在蘇區學校工作或學習的已故地師級以上幹部表
三、曾在蘇區學校工作或學習的地師級以上幹部表
四、留學生表
五、獲國內、外碩士以上學位名表
六、新縣在外地工作的副教授(含相當職稱)以上職稱名表(不含留學生、研究生及傳、介人物)
七、1988年以來在職稱改革中被評為高級職稱的教師名表
八、特級教師名表
九、獲地委、行署以上部門授予榮譽稱號的教育工作者名表
十、個人捐資辦學在500元以上(一次性的)名表(395)第四節 名錄
第四節 名錄
一、明清新縣籍科甲出身名錄
二、已故知名校長、教師名錄
三、新縣教育戰線歷屆縣黨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四、新縣教育戰線歷屆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五、新縣教育戰線出席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六、新縣教育戰線歷屆縣政協委員名錄
七、新縣教育系統離休後享受副縣級政治生活待遇人員名錄
附:《新縣教育志》人物人志原則
編纂始末
《新縣教育志》評審人員名單(1994.10.11)
《新縣教育志》編纂領導小組(1984年春)
參加本志收集、整理資料工作人員
著作權頁
城關一小教學樓
1983年6月1日,衛生部婦幼司司長林佳楣在兒童節慶祝會上講話。
1987年8月,省教委主任於友先(中)在地區副專員鄭淑貞(右二)陪同下視導新縣教育工作。
1988年5月,在新縣支教的中央講師團教師與地、縣領導留影。
1990年10月8日,國家教委副主任、黨組書記何東昌(右四)在省教委主任徐玉坤(右五)陪同下視察新縣列寧國小。
1991年5月9日,省教委主任徐玉坤為新縣職業高中題詞。
教育工作會議
1993年4月,加拿大籍華僑胡章漢(中)先生第二次來到新縣,代表50多位海外華僑向沙窩鎮捐款29.5萬元,新建“新縣星海希望國小”
新縣教育局現任領導成員合影。
《新縣教育志》稿評審會議人員合影
《新縣教育志》編委成員合影
《新縣教育志》編輯室工作人員
新縣蘇區(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二年)學校分布圖
民國時期(一九四六年)新縣學校分布圖
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一年新縣學校分布圖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新縣普通中學分布圖
1994年新縣中等學校分布圖
1994年新縣國小分布圖
目錄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書院社學私塾
第一節 書院
第二節 社學
第三節 私塾
第二章 蘇區教育
第一節 列寧國小
一、管理
二、學制課程與教材編選
三、教學
四、德育
五、體育文娛衛生
六、勞動
第二節 中等專業教育
一、師範學校(班)
二、農業學校
三、財經學校
四、政法學校
五、鄂豫皖省蘇列寧高級國小
六、彭楊軍政幹部學校
七、紅軍通訊學校
八、衛生訓練班
九、民眾動員幹部訓練班
十、新集公學
第三節 工農教育
一、工人教育
二、農民教育
第四節 行政管理
第五節 教師
第六節 經費
第三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管理
第二節 教養
第三節 幼稚園選介
一、新縣中心幼稚園
二、商業局幼稚園
第四章 國小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管理
一、學校行政
二、學籍管理
第三節 學制課程
第四節 教學
一、計畫
二、教材
三、教法
四、作業
第五節 德育
第六節 體育衛生
第七節 勞動
第八節 學校選介
一、新縣城關一小
二、新縣列寧國小
三、余店中山國小
四、楊高山中山國小
五、煥先國小
六、新縣希望國小
七、連康山巡迴國小
八、新縣城關二小
九、新縣逸夫國小
第五章 普通中學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管理
一、學校行政
二、學籍管理
第三節 學制課程
一、學制
二、課程
第四節 教學
一、形式
二、計畫
三、教材
四、教法
五、作業
第五節 德育
第六節 體育衛生
第七節 勞動
第八節 學校選介
二、新縣千斤高級中學
三、新縣箭廠河鄉初級中學
四、新縣沙窩鎮初級中學
五、新縣卡房鄉初級中學
六、新縣吳陳河鄉初級中學
七、新縣城關初級中學
第六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初、短師教育
第三節 衛生學校
第四節 農、林國中
一、戴嘴鄉農業初級中學
二、郭家河鄉林業初級中學
第五節 職業高中中專
一、新縣陡山河職業完中
三、新縣八里畈綜合高中
第七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掃除文盲
第二節 農民技術培訓
第三節 幹部職工培訓
第一節 高等師範函授與離職進修
第二節 廣播電視大專班
第三節 衛星電視師專班
第九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
第二節 教師地位
第三節 教師待遇
第四節 培訓提高
一、離職進修
二、短期培訓
三、業餘進修
第五節 民師
第十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行政管理
第二節 機關黨組織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 教育工會
第四節 管理體制
第五節 領導人表、錄
一、經扶縣(1932—1948)歷任教育科長
二、新縣教育局歷任正副局(科)長、正副書記名表
三、新縣教育局二級機構歷年負責人名表
四、各鄉(鎮)教育管理站站長、書記名表
五、具有50年以上校史的國小及縣重點國小歷任校長名表
六、具有30年以上校史的中學及縣重點國中(含職業高中、教師進修學校)歷任校長、書記名表
第六節 教研室
第七節 電教儀器建設
第八節 招生考試
第十一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來源
一、財政撥款
二、民眾集資
三、勤工儉學
四、“希望工程”
第二節 使用與管理
第十二章 支教篇
第一節 省教委對新縣教育的扶持
第二節 中央講師團在新縣支教
第三節 鄭州市部分學校對口支援新縣
第四節 地區教委對新縣教育的支持
第十三章 人物
第一節 傳略
郭永誠
余同甲
成仿吾
傅梅臣
余夢痕
余冠五
楊樂羊
戴伯行
肖道恕
吳煥先
程 坦
劉惟城
肖國清
戴綬持
張仲毅
李梁成
趙正中
第二節 簡介
謝驥程
孔海峰
楊一平
毛雨階
余柏齡
扶書銘
陳 新
邱 滈
汪立萬
彭 倫
胡 信
曾憲瑞
楊繼漢
張雲飛
韓家學
龔懷剛
譚知耕
胡育德
劉鵬蓀
劉家驥
朱文彬
夏光偉
李志闡
張世華
第三節 名表
一、烈士表
二、曾在蘇區學校工作或學習的已故地師級以上幹部表
三、曾在蘇區學校工作或學習的地師級以上幹部表
四、留學生表
五、獲國內、外碩士以上學位名表
六、新縣在外地工作的副教授(含相當職稱)以上職稱名表(不含留學生、研究生及傳、介人物)
七、1988年以來在職稱改革中被評為高級職稱的教師名表
八、特級教師名表
九、獲地委、行署以上部門授予榮譽稱號的教育工作者名表
十、個人捐資辦學在500元以上(一次性的)名表(395)第四節 名錄
第四節 名錄
一、明清新縣籍科甲出身名錄
二、已故知名校長、教師名錄
三、新縣教育戰線歷屆縣黨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四、新縣教育戰線歷屆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五、新縣教育戰線出席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六、新縣教育戰線歷屆縣政協委員名錄
七、新縣教育系統離休後享受副縣級政治生活待遇人員名錄
附:《新縣教育志》人物人志原則
編纂始末
《新縣教育志》評審人員名單(1994.10.11)
《新縣教育志》編纂領導小組(1984年春)
參加本志收集、整理資料工作人員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