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骨質疏鬆學

新編骨質疏鬆學

《新編骨質疏鬆學》是2019年09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輝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編骨質疏鬆學
  • 作者:蔡輝等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01日
  • 頁數:634 頁
  • 定價:23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圓脊精裝
  • ISBN:978703062258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骨質疏鬆症臨床研究的最新進展。全書共分三篇36章,基礎篇論述骨的組織形態學、骨的組織生理學、骨代謝及其調節、骨生物力學及中醫對骨認識的概述、中醫骨病學的基礎理論體系和中醫骨病學的臨床實踐。總論篇分兩部分,第一全催部分論述西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包括概述、發病機制、危險因素、風險評估、生化檢查、影像學檢查、診斷、防治、臨床用藥及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治療;第二再檔擊譽部分闡試宙祖述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包括歷史沿革、病因病機、常見症狀、常見證候及常用方藥。各論篇論述各種病因引起的骨質疏鬆症,包括性腺功能減退性、老年性、營養障礙性、內分泌性、藥源性、腎性、先天性、特發性、男性、失用性、局限性骨質疏鬆症和伴有骨質疏鬆的其他疾病及其他骨骼疾病等,介紹上述這些病因所引起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疾病特點、診斷與鑑別、預防與治療、中醫中藥及預後。

圖書目錄

前言 i
第一篇 基礎 1
第一章 骨的組織形態學 1
第一節 骨的基本結構 1
第二節 骨組織 4
第三節 骨的血液供應 10
第二章 骨的組織生理學 12
第一節 骨的發生 12
第二節 骨的生長與發育 13
第三節 骨的形成 14
第四節 骨細胞凋亡戒判籃 16
第三章槳斷料譽 骨代謝及其調節 18
第一節 人體正常的骨代謝 18
第二節 鈣磷鎂的調節 24
第三節 激素的調節 31
第四節 維生素的調節 62
第五節 微量元素的調節 80
第六節 基因水平的調節 83
第七節 細胞因子的調節 83
第四章 骨生物力學 91
第一節 研究淵源與基本概念 91
第二節 基本特性 93
第三節 調控系統 95
第四節 基本試驗 96
第五章 中醫對骨認識的概述 100
第一節 中醫骨科發展的模式 100
第二節 中醫骨科學發展概況 102
第三節 中醫骨病學範圍與分類 109
第六章 中醫骨病學的基礎理論體系 111
第一節 病因學說 111
第二節 陰陽五行學說 115
第三節 藏象學說 116
第四節 氣血津液學說 117
第五節 經絡學說 118
第六節 運動學說 122
第七節 皮肉筋骨學說 122
第八節 原著選讀 124
第七章 中醫骨病學的臨床實踐 129
第一節 中醫骨病學的診斷 129
第二節 中醫骨病學的原則和方法 129
第三節 中醫骨病學的預防和康復 131
第四節 中醫骨病學的臨床總結 133
第二篇 總論 134
第一部分 西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 134
第八章 骨質疏鬆症概述 134
第一節 骨質疏鬆症的定義 134
第二節 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 135
第三節 骨質疏鬆症的分類 138
第四節 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 140
第九章 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機制 143
第一節 骨量降低的共同機制 143
第二節 骨質量與骨強度 148
第三節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機制 150
第十章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 152
第一節 種族、遺傳、性別和年齡因素 153
第二節 生活方式 156
第三節 激素調控 159
第四節 營養狀況 162
第五節 物理因素 164
第六節 免疫功能 164
第七節 肌肉與骨骼 166
第八節 疾病狀態 170
第九節 藥物 173
第十節 峰值骨量 174
第十一章 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評估 175
第一節 IOF一分鐘測試題 175
第二節 亞洲人骨質疏鬆自我篩查工具 176
第三節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預測 176
第四節 跌倒及其危險因素 179
第十二章 骨質疏鬆症的生化檢查 181
第一節 血礦物質成分測定 181
第二節 尿液礦物質的測定 183
第三節 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標 184
第四節 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標 188
第五節 鈣調節激素的測定 193
第六節 其他實驗室檢查 196
第十三章 骨質疏鬆症的影像學檢查 197
第一節 普通X線檢查 197
第二節 單光子和單能X線 206
第三節 雙光子和雙能X線 208
第四節 定量CT 216
第五節 超聲診斷 221
第六節 核顯像診斷 222
第七節 骨組織形態計量學 225
第十四章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229
第一節 病史採集 229
第二節 診斷流程 231
第三節 診斷標準 232
第四節 鑑別診斷 233
第十五章 骨質疏鬆症的防治 239
第一節 臨床思路 239
第二節 治療原則 242
第三節 治療時機 244
第四節 治療策略 244
第五擔備狼端晚探節 營養療法 245
第六節 藥物治療 249
第七節 中醫中藥 252
第八節 運動療法 254
第九節 脈衝電磁場療法 256
第十節 針灸與推拿 257
第十六章 骨質疏鬆症的臨床用藥 261
第一節 藥物的種類與選擇 261
第二節 骨吸收抑制劑 263
第三節 骨形成促進劑 293
第四節 骨礦化促進劑 300
第五節 其他藥物 315
第六節 藥物治療方案的合理選擇 322
第七節 藥物治療的評價 324
第十七章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治療 329
第二部分 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 333
第十八章 歷史沿革 333
第一節 骨痿 333
第二節 骨痹 341
第三節 骨痿與骨痹辨析 350
第十九章 病因病機 353
第一節 病因病機的初步認識 353
第二節 病因病機的理論形成 353
第三節 病因病機的理論發展 354
第四節 病因病機的趨近成熟 354
第五節 病因病機的繼承完善 355
第二十章 常見症狀 360
第一節 疼痛 360
第二節 變矮、駝背 369
第三節 腳攣急 370
第四節 麻木 372
第五節 骨折 372
第六節 肢節屈伸不利 374
第七節 乏力 375
第二十一章 常見證候 377
第一節 腎精不足型 377
第二節 腎陽虛衰型 380
第三節 肝腎陰虛型 381
第四節 脾腎陽虛型 383
第五節 氣滯血瘀型 385
第六節 氣血兩虛型 385
第二十二章 常用方藥 388
第三篇 各論 389
第二十三章 性腺功能減退性骨質疏鬆症 389
第一節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390
第二節 雄激素部分缺乏性骨質疏鬆症 400
第三節 高催乳素血症性骨質疏鬆 406
第四節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 409
第二十四章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413
第一節 流行病學 413
第二節 發病機制 414
第三節 特點 415
第四節 診斷 416
第五節 西醫治療 419
第六節 中醫中藥 422
第七節 預後 426
第二十五章 營養障礙性骨質疏鬆症 427
第一節 流行病學 427
第二節 發病機制 427
第三節 特點 432
第四節 診斷 432
第五節 西醫治療 433
第六節 預後 434
第二十六章 內分泌性骨質疏鬆症 435
第一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性骨質疏鬆症 435
第二節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骨質疏鬆症 441
第三節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性骨質疏鬆症 445
第四節 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 448
第五節 皮質醇增多性骨質疏鬆症 456
第二十七章 藥源性骨質疏鬆症 464
第一節 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症 464
第二節 肝素引起的骨質疏鬆症 474
第三節 抗癲癇藥性骨病 477
第二十八章 腎性骨質疏鬆症 482
第一節 腎性骨營養不良症 482
第二節 腎小管性酸中毒性骨病 491
第二十九章 先天性骨質疏鬆症 497
第一節 成骨不全症 497
第二節 Maffucci綜合徵 503
第三節 Fanconi綜合徵 506
第三十章 特發性骨質疏鬆症 510
第一節 特發性青少年骨質疏鬆症 510
第二節 特發性成年骨質疏鬆症 512
第三節 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鬆症 515
第三十一章 男性骨質疏鬆症 520
第一節 男性骨健康狀況概述 520
第二節 發病機制 521
第三節 特點 523
第四節 診斷 523
第五節 西醫治療 525
第六節 預後 527
第三十二章 失用性骨質疏鬆症 528
第一節 流行病學 528
第二節 發病機制 528
第三節 特點 531
第四節 診斷 532
第五節 西醫治療 534
第六節 中醫中藥 536
第七節 預後 538
第三十三章 局限性骨質疏鬆症 539
第一節 多發性骨髓瘤 539
第二節 骨轉移癌 548
第三節 畸形性骨炎 555
第三十四章 伴有骨質疏鬆的其他疾病 561
第一節 類風濕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 561
第二節 神經性厭食與骨質疏鬆症 568
第三節 器官移植後與骨質疏鬆症 571
第四節 消化系統疾病與骨質疏鬆症 576
第三十五章 其他骨骼疾病 588
第一節 骨硬化症 588
第二節 佝僂病與骨軟化症 591
第三節 氟骨症 598
第四節 肌少症 605
第三十六章 骨質疏鬆性骨折 611
第一節 流行病學 611
第二節 發病機制 612
第三節 特點 615
第四節 診斷與鑑別診斷 616
第五節 預防與治療 617
第六節 中醫中藥 623
第七節 預後 624
參考文獻 625
附錄 全身主要骨骼古今名稱對照 626
主要縮略詞表 629
第一節 骨量降低的共同機制 143
第二節 骨質量與骨強度 148
第三節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機制 150
第十章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 152
第一節 種族、遺傳、性別和年齡因素 153
第二節 生活方式 156
第三節 激素調控 159
第四節 營養狀況 162
第五節 物理因素 164
第六節 免疫功能 164
第七節 肌肉與骨骼 166
第八節 疾病狀態 170
第九節 藥物 173
第十節 峰值骨量 174
第十一章 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評估 175
第一節 IOF一分鐘測試題 175
第二節 亞洲人骨質疏鬆自我篩查工具 176
第三節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預測 176
第四節 跌倒及其危險因素 179
第十二章 骨質疏鬆症的生化檢查 181
第一節 血礦物質成分測定 181
第二節 尿液礦物質的測定 183
第三節 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標 184
第四節 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標 188
第五節 鈣調節激素的測定 193
第六節 其他實驗室檢查 196
第十三章 骨質疏鬆症的影像學檢查 197
第一節 普通X線檢查 197
第二節 單光子和單能X線 206
第三節 雙光子和雙能X線 208
第四節 定量CT 216
第五節 超聲診斷 221
第六節 核顯像診斷 222
第七節 骨組織形態計量學 225
第十四章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229
第一節 病史採集 229
第二節 診斷流程 231
第三節 診斷標準 232
第四節 鑑別診斷 233
第十五章 骨質疏鬆症的防治 239
第一節 臨床思路 239
第二節 治療原則 242
第三節 治療時機 244
第四節 治療策略 244
第五節 營養療法 245
第六節 藥物治療 249
第七節 中醫中藥 252
第八節 運動療法 254
第九節 脈衝電磁場療法 256
第十節 針灸與推拿 257
第十六章 骨質疏鬆症的臨床用藥 261
第一節 藥物的種類與選擇 261
第二節 骨吸收抑制劑 263
第三節 骨形成促進劑 293
第四節 骨礦化促進劑 300
第五節 其他藥物 315
第六節 藥物治療方案的合理選擇 322
第七節 藥物治療的評價 324
第十七章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治療 329
第二部分 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 333
第十八章 歷史沿革 333
第一節 骨痿 333
第二節 骨痹 341
第三節 骨痿與骨痹辨析 350
第十九章 病因病機 353
第一節 病因病機的初步認識 353
第二節 病因病機的理論形成 353
第三節 病因病機的理論發展 354
第四節 病因病機的趨近成熟 354
第五節 病因病機的繼承完善 355
第二十章 常見症狀 360
第一節 疼痛 360
第二節 變矮、駝背 369
第三節 腳攣急 370
第四節 麻木 372
第五節 骨折 372
第六節 肢節屈伸不利 374
第七節 乏力 375
第二十一章 常見證候 377
第一節 腎精不足型 377
第二節 腎陽虛衰型 380
第三節 肝腎陰虛型 381
第四節 脾腎陽虛型 383
第五節 氣滯血瘀型 385
第六節 氣血兩虛型 385
第二十二章 常用方藥 388
第三篇 各論 389
第二十三章 性腺功能減退性骨質疏鬆症 389
第一節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390
第二節 雄激素部分缺乏性骨質疏鬆症 400
第三節 高催乳素血症性骨質疏鬆 406
第四節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 409
第二十四章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413
第一節 流行病學 413
第二節 發病機制 414
第三節 特點 415
第四節 診斷 416
第五節 西醫治療 419
第六節 中醫中藥 422
第七節 預後 426
第二十五章 營養障礙性骨質疏鬆症 427
第一節 流行病學 427
第二節 發病機制 427
第三節 特點 432
第四節 診斷 432
第五節 西醫治療 433
第六節 預後 434
第二十六章 內分泌性骨質疏鬆症 435
第一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性骨質疏鬆症 435
第二節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骨質疏鬆症 441
第三節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性骨質疏鬆症 445
第四節 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 448
第五節 皮質醇增多性骨質疏鬆症 456
第二十七章 藥源性骨質疏鬆症 464
第一節 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症 464
第二節 肝素引起的骨質疏鬆症 474
第三節 抗癲癇藥性骨病 477
第二十八章 腎性骨質疏鬆症 482
第一節 腎性骨營養不良症 482
第二節 腎小管性酸中毒性骨病 491
第二十九章 先天性骨質疏鬆症 497
第一節 成骨不全症 497
第二節 Maffucci綜合徵 503
第三節 Fanconi綜合徵 506
第三十章 特發性骨質疏鬆症 510
第一節 特發性青少年骨質疏鬆症 510
第二節 特發性成年骨質疏鬆症 512
第三節 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鬆症 515
第三十一章 男性骨質疏鬆症 520
第一節 男性骨健康狀況概述 520
第二節 發病機制 521
第三節 特點 523
第四節 診斷 523
第五節 西醫治療 525
第六節 預後 527
第三十二章 失用性骨質疏鬆症 528
第一節 流行病學 528
第二節 發病機制 528
第三節 特點 531
第四節 診斷 532
第五節 西醫治療 534
第六節 中醫中藥 536
第七節 預後 538
第三十三章 局限性骨質疏鬆症 539
第一節 多發性骨髓瘤 539
第二節 骨轉移癌 548
第三節 畸形性骨炎 555
第三十四章 伴有骨質疏鬆的其他疾病 561
第一節 類風濕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 561
第二節 神經性厭食與骨質疏鬆症 568
第三節 器官移植後與骨質疏鬆症 571
第四節 消化系統疾病與骨質疏鬆症 576
第三十五章 其他骨骼疾病 588
第一節 骨硬化症 588
第二節 佝僂病與骨軟化症 591
第三節 氟骨症 598
第四節 肌少症 605
第三十六章 骨質疏鬆性骨折 611
第一節 流行病學 611
第二節 發病機制 612
第三節 特點 615
第四節 診斷與鑑別診斷 616
第五節 預防與治療 617
第六節 中醫中藥 623
第七節 預後 624
參考文獻 625
附錄 全身主要骨骼古今名稱對照 626
主要縮略詞表 6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