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心理學》(第二版)是2013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安平。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編心理學
- 作者:范安平
- ISBN:9787567503137
- 類別:心理學
- 頁數:308
- 定價:36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公共心理學課程,是一門為實現教師教育培養目標的教育類專業核心課程,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其地位與作用益顯重要。我們認為,該課程的教學,應以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基礎教育教師為出發點,在幫助未來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潛能的開發,促進個性發展等方面發揮較好的作用。強調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個體素質和教育能力提升為中心的發展性,注重基礎理論與教育實踐相聯繫的套用性,體現當代教育和心理研究最新成果的先進性,是該課程教材編寫的重要原則。
《新編心理學》於2009年4月出版以來,被眾多高等院校使用並受到歡迎,同時也得到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教材使用者及廣大讀者對教材的關注與厚愛,是對我們莫大的支持與鼓勵,同時也促使我們根據時代與學生髮展的要求,對教材進行重新審視和修訂。
本次修訂,我們以《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兩個檔案的精神為依據,努力體現對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遵循與教師資格認證考試的需要與適應。修訂工作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
1.強化了基礎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內容的溝通與聯繫
教材修訂中以心理學理論在學校教育情境中的運用為主線,著重闡明青少年學生心理的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並力求用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去認識、解決教育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如第一章“心理學與教育”,開宗明義地闡明了心理學對教育工作的意義與作用;第五章“思維、想像與教學”,增加了創造性思維與培養、想像力的培養等內容;在第十五章“教師心理”中,探討了教師心理素質、教師行為歸因等問題。此外還獨立增設了“學習心理”這一章。這些內容的增添或改動,對於反映我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新理念、新精神,更好地滿足該課程教學的需要是有其現實價值和實踐意義的。
2.繼續立足學科前沿,反映當代教育和心理研究的新成果
根據教師教育培養目標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全書內容的處理上注意吸納了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社會心理學、教育管理心理學以及心理諮詢學等當代國內外教育和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以適應當前急劇變化的社會和教育環境對教育工作者智慧型結構的新要求。
3.努力最佳化教材結構和體例,體現教材內容與形式的豐富性、生動性和新穎性
教材在結構和體例的安排上,在每章的正文前設計了課前思考和學習指導,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教學內容,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配合教材內容,每章正文中以閱讀專欄的形式,提供了一些相關的拓展性閱讀資料,可起到佐證理論知識、加深概念理解、提高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深化教學內容等作用。附於各章之後的思考與練習,則力求既有理論題,又有實踐題,以便“學以致用”,體現套用性。在本次修訂中,編寫者重新精選或更新了相關內容。
本次修訂,我們以《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兩個檔案的精神為依據,努力體現對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遵循與教師資格認證考試的需要與適應。修訂工作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
1.強化了基礎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內容的溝通與聯繫
教材修訂中以心理學理論在學校教育情境中的運用為主線,著重闡明青少年學生心理的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並力求用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去認識、解決教育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如第一章“心理學與教育”,開宗明義地闡明了心理學對教育工作的意義與作用;第五章“思維、想像與教學”,增加了創造性思維與培養、想像力的培養等內容;在第十五章“教師心理”中,探討了教師心理素質、教師行為歸因等問題。此外還獨立增設了“學習心理”這一章。這些內容的增添或改動,對於反映我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新理念、新精神,更好地滿足該課程教學的需要是有其現實價值和實踐意義的。
2.繼續立足學科前沿,反映當代教育和心理研究的新成果
根據教師教育培養目標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全書內容的處理上注意吸納了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社會心理學、教育管理心理學以及心理諮詢學等當代國內外教育和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以適應當前急劇變化的社會和教育環境對教育工作者智慧型結構的新要求。
3.努力最佳化教材結構和體例,體現教材內容與形式的豐富性、生動性和新穎性
教材在結構和體例的安排上,在每章的正文前設計了課前思考和學習指導,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教學內容,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配合教材內容,每章正文中以閱讀專欄的形式,提供了一些相關的拓展性閱讀資料,可起到佐證理論知識、加深概念理解、提高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深化教學內容等作用。附於各章之後的思考與練習,則力求既有理論題,又有實踐題,以便“學以致用”,體現套用性。在本次修訂中,編寫者重新精選或更新了相關內容。
作者簡介
范安平,上饒師範學院教授,被江西省教育廳授予“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稱號。省級精品課程“公共心理學”負責人,省級教學團隊“心理學”負責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第七屆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得者。主持完成多項省級以上教改、科研課題,在《高等教育研究》、《心理科學》、《教育評論》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主持編寫《心理實驗指導》、《教育套用心理學》等教材6部,出版專著3部.
目錄
第一章 心理學與教育
第一節 心理學概述
第二節 心理學與教育
第三節 心理學研究方法與心理測驗
第二章 科學的心理觀
第一節 心理是腦的機能
第二節 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第三章 感覺、知覺與教學
第一節 感覺和知覺的概述
第二節 感覺和知覺的規律
第三節 感知規律在教學中的套用
第四章 記憶與教學
第一節 記憶的概述
第二節 記憶過程的分析
第三節 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第五章 思維、想像與教學
第一節 思維的概述
第二節 思維過程與思維形式
第三節 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第四節 思維品質、創造性思維與培養
第五節 想像與想像力的培養
第六章 注意與教學
第一節 注意概述
第二節 注意的種類與規律
第三節 注意的規律在教學中的套用
第四節 注意的品質及培養
第七章 情緒、情感與教育
第一節 情緒和情感概述
第二節 情緒和情感的種類
第三節 情緒和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節 挫折及其應對
第八章 意志與教育
第一節 意志的概述
第二節 意志行動過程
第三節 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第九章 個性心理與教育(一)
第一節 個性的概述
第二節 需要與教育
第三節 學習動機
第四節 學習興趣
第十章 個性心理與教育(二)
第一節 能力概述
第二節 能力與教育實踐
第十一章 個性心理與教育(三)
第一節 氣質概述
第二節 氣質與教育實踐
第十二章 個性心理與教育(四)
第一節 性格概述
第二節 性格與教育實踐
第十三章 學習心理
第一節 學習心理概述
第二節 學習遷移
第三節 學習策略
第四節 知識學習與技能形成
第十四章 態度與品德心理
第一節 態度與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節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學生品德的培養
第四節 學生的人格發展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第一節 教師角色的特徵
第二節 教師的心理素質
第三節 教師的教育行為歸因
第十六章 學生群體心理
第一節 群體心理概述
第二節 學生群體與教育管理
第三節 班級人際關係及其協調
第十七章 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
第一節 心理健康及其標準
第二節 學生心理異常的表現與成因
第三節 學校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
參考文獻
第一節 心理學概述
第二節 心理學與教育
第三節 心理學研究方法與心理測驗
第二章 科學的心理觀
第一節 心理是腦的機能
第二節 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第三章 感覺、知覺與教學
第一節 感覺和知覺的概述
第二節 感覺和知覺的規律
第三節 感知規律在教學中的套用
第四章 記憶與教學
第一節 記憶的概述
第二節 記憶過程的分析
第三節 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第五章 思維、想像與教學
第一節 思維的概述
第二節 思維過程與思維形式
第三節 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第四節 思維品質、創造性思維與培養
第五節 想像與想像力的培養
第六章 注意與教學
第一節 注意概述
第二節 注意的種類與規律
第三節 注意的規律在教學中的套用
第四節 注意的品質及培養
第七章 情緒、情感與教育
第一節 情緒和情感概述
第二節 情緒和情感的種類
第三節 情緒和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節 挫折及其應對
第八章 意志與教育
第一節 意志的概述
第二節 意志行動過程
第三節 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第九章 個性心理與教育(一)
第一節 個性的概述
第二節 需要與教育
第三節 學習動機
第四節 學習興趣
第十章 個性心理與教育(二)
第一節 能力概述
第二節 能力與教育實踐
第十一章 個性心理與教育(三)
第一節 氣質概述
第二節 氣質與教育實踐
第十二章 個性心理與教育(四)
第一節 性格概述
第二節 性格與教育實踐
第十三章 學習心理
第一節 學習心理概述
第二節 學習遷移
第三節 學習策略
第四節 知識學習與技能形成
第十四章 態度與品德心理
第一節 態度與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節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學生品德的培養
第四節 學生的人格發展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第一節 教師角色的特徵
第二節 教師的心理素質
第三節 教師的教育行為歸因
第十六章 學生群體心理
第一節 群體心理概述
第二節 學生群體與教育管理
第三節 班級人際關係及其協調
第十七章 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
第一節 心理健康及其標準
第二節 學生心理異常的表現與成因
第三節 學校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