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9卷:動亂年代的戰爭與和平:1793-1830年

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9卷:動亂年代的戰爭與和平:1793-1830年

《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9卷:動亂年代的戰爭與和平:1793-1830年》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500407089

基本介紹

  • 作者:克勞利
  • 譯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 ISBN:9787500407089
  • 頁數:1043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1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動亂年代的
  • 叢書:  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通史分為古代史、中世紀史、近代史三部。近代史由阿克頓勳爵主編,共14卷,本世紀初出版。經過幾十年後,到50年代,劍橋大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克拉克爵士主編的《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新編本仍為14卷,共約800萬字,論述自文藝復興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即自1493至1945年間共四百多年的世界歷史。國別史、地區史、專題史交錯論述,由英語國家著名學者分別執筆。新編本反映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有許多新的材料,內容也更為充實,代表了西方的較高學術水平。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經濟和社會變革
政治地圖
政治趨勢
政體和憲法
法國及其影響
普魯士和德意志
奧地利和義大利
西班牙、葡萄牙和一些小國
俄國
美洲各國
各國政府間的國際關係
國際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
教育和輿論
科學和技術
宗教和藝術
直覺論和實證論精神
第二章
1780―1830年英國和歐洲的經濟變革
人口的增長
農業和糧食供應
交通
“發展的引擎”英國
工業
商業
國際金融
歐洲的一般經濟狀況
義大利、西班牙、俄國、奧地利、斯堪的納維亞
德意志
尼德蘭
法國
工業和政治變革的綜合影響
第三章
武裝力量和戰爭藝術
一、陸軍
法國革命和帝國陸軍
普魯士的復興
陸軍的規模
武器
炮兵、騎兵和步兵的作用
軍需供應
拿破崙的個人作用
二、海軍
戰爭的新規模和決定作用
英國的有利條件:戰艦和商船;海外基地
法國海軍
英國的海軍體制
艦隻及其裝備
海軍官兵的補充和訓練
強征服役和搜查權;私掠巡航
第四章
文學和思想中的革命影響和保守主義
歡迎自由和博愛的呼聲
平等思想;反對奴隸制度的運動
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富於浪漫色彩的突變
法國流亡貴族
梅斯特爾;博納爾;馮・哈勒
新的革命的一代。雪萊和拜倫
對工業變革的反應
聖西門。早期的法國社會主義者
拉梅內提出的問題
第五章
科學和技術
從啟蒙運動過渡到實證主義:從孔狄亞克到孔德
法國在科學中的成就及其組織
國家研究院和其他機構
綜合工科學校:教育中的新精神
拉普拉斯和其他人的影響
拿破崙的“文化帝國主義”
柏林和德意志各大學
英國經驗主義的成就。俄國和美國
分析的黃金時代:數學和物理
實驗的方法:實驗室
化學和物理
生物學:有機科學還是自然科學?
居維葉和拉馬克
地質學
技術:和純科學的聯繫依然極少
工程師和化學家
煉鐵工業;工作母機;染料;熱機
電力和科學與工業的結合
第六章
宗教:歐洲和美洲的政教關係
十字架和三色旗在法國
從教士公民組織法到系統的“非基督教化”
革命的宗教崇拜及其象徵
政教的分離(1794―1802)
拿破崙和庇護七世的政教協定(1800―1802)
范意志的非宗教化(1803―1806)。義大利的政教協定(1803)
從拿破崙加冕到教皇被劫持(1804―1809)
教士在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和法國的抗拒
宗教的復興。浪漫主義和其他影響
新教徒的懺悔主義和虔信主義:在歐洲大陸、英國和美洲
聖經的歷史和原作者問題。施萊艾爾馬赫
1815年後天主教歐洲和南美洲的“復辟”問題
從“王權與教權統一”走向共存或分離
在法國發生的衝突
政教關係中新教徒的變化
英國的狀況
第七章
教育與輿論
輿論鼎沸:控制輿論和製造輿論的企圖
英國:報刊、雜誌和小冊子
法國:逐步嚴格控制報刊(1793―1814)
中歐:各國政府不相信民心反對拿破崙
1815年後為操縱輿論進行的鬥爭:
在法國
在整個歐洲
自由主義和唯心主義思想方法間的衝突
教育理論和實踐:裴斯泰洛齊、羅伯特・歐文
威廉・馮・洪堡:德意志的大學和中國小校
政府對教育的控制:德意志、法國和俄國
英國在教育中的試驗:教會的作用
歐洲教會和國家在教育中的衝突
教學方法:貝爾和蘭開斯特
平民教育的目的問題
第八章
歐洲藝術的幾個方面
一、視覺藝術
繪畫
法國
英國
德意志
西班牙
雕塑
建築
法國
英國
二、音樂
音樂的社會作用和作曲家
海頓和馮・斯維膝
貝多芬:早期作品
歌劇,貝多芬的《菲岱里奧》
貝多芬:後期作品
舒伯特:歌曲和其他作品
第九章
1793― 1814年戰爭時期的勢力均衡
1789年的列強:法國明顯虛弱
1789―1793年的混亂形勢
1793―1797年的第一次反法聯盟
法國人在埃及:第二次聯盟(1798―1801)
亞眠和約及其破裂(1801―1803)
促使第三次聯盟及其瓦解的一些事件(1803―1806)
提爾西特和約和大陸封鎖(807―1808)
法國入侵西班牙和奧地利的戰敗(1808―1810)
與俄國破裂和1812年的悲劇
大聯盟(第四次聯盟)的勝利(1813―1814)
從歷史觀點看拿破崙的霸權
第十章
1793一1814年戰爭期間法國國內的歷史
國內政治和戰爭的相互影響
國民公會的三個階段
“吉倫特派”(1792年9月21日至1793年6月2日)
“革命黨人”(1793年6月2日至1794年7月27日)
委員會執政和恐怖統治
全民入伍,經濟控制;高潮
“熱月黨人”( 1794年7月27日至1795年10月31日)
督政府
共和三年憲法(1795)
“第一屆督政府”(1795―1797)
“第二屆督政府”(1797―1799)
“第三屆督政府”(1799年6月至11月)
霧月政變(1799年11月)
執政府:波拿巴;機構和立法
從執政府到帝國
大帝國:它的版圖和性質;它的垮台
第十一章
拿破崙的冒險
拿破崙傳奇:拿破崙的出身和早期經歷
義大利戰役和埃及戰役
拿破崙作戰的特點
指揮滑鐵盧戰役
拿破崙的個性
行政管理方法
與教皇的關係
與英國進行的鬥爭
特拉發爾加戰役
大陸體系
拿破崙帝國
在義大利、德意志和西班牙推行的政策。對待民族主義的態度
第十二章
1814―1847年法國的政治情況
第一次復辟和憲章
“百日”和第二次復辟
“無雙議院”及其解散(1815―1816)
中間道路政府的試驗( 1816―1820)
保皇黨人執政
路易十八的最後幾年(1822―1824)
查理十世的最初幾年( 1824―1827)
危機臨近(1828―1830)
1830年七月革命和修正憲章
路易・菲利普政府的組織和特點
保皇黨人、波拿巴分子和共和黨人的威脅
社會主義評論家和天主教評論家
1840年前路易-菲利普的政府各部
基佐和反對派(184―1847)
第十三章
1795― 1830年德意志在體制和社會方面的發展
法國革命爆發時的德意志
普魯士的改革(1797―1806)
耶拿戰役後的普魯士:處理農奴制的方法
行政管理的改革
軍事改組
普魯士的新精神:教育改革
1815年前普魯士以外的德意志的改革
1815年後的德意志
第十四章
1792― 1847年的奧地利君主國
皇帝弗蘭茨和官僚政治
與匈牙利的關係以及財政危機
1815年後的困難年代:皇帝斐迪南(1835―1848)
經濟和社會變革
民族問題:馬扎爾人、斯拉夫人、義大利人、波蘭人、波希米亞人
帝國中的德意志人
第十五章
1793―1830年的義大利
1796年人侵前夕的義大利
法國人在義大利,1799―1800年的復辟
拿破崙改組義大利
法國統治的經濟影響
對人們思想的影響
1806―1814年的西西里:繆拉與義大利(1813―1815)
義大利的幾次復辟
1815年後的革命運動
這一時期在義大利歷史中的意義
關於1793―1814年義大利的主要領土變化的注釋
第十六章
1793― 1840年左右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啟蒙運動、貴族和教會
中等階級。農民狀況
1789―1808年對外政策的軟弱無力:戈多伊
國家和民眾的抗法鬥爭
議會和1812年憲法
酉班牙的愛國派和親法派
1814年後的反動和革命運動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1820―1823年革命
1833年前的民眾保皇主義和溫和自由主義
1833―1840年西班牙的溫和派和進步黨人
軍人政治家
卡洛斯主義和米格爾主義的失敗
第十七章
低地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
一、低地國家
保守派愛國者和民主派愛國者
法國人在比利時(到1796年)
巴達維亞共和國(到1798年)
比利時政治上的順從和經濟上的發展(1797―1813)
荷蘭人對同化和併吞的反應;復辟(1798―1814)
尼德蘭聯合王國的建立(1814―1815)
合併困難重重
與比利時教會的衝突
使比利時“荷蘭化”的企圖
“商人國王”威廉一世
比利時各反對派的聯合(1828―1830)
合併失敗的原因
二、斯堪的納維亞
武裝中立(1780―1783),瑞典與俄國的衝突(1788―1790)
革命時代前夕的斯堪的納維亞
戰爭對斯堪的納維亞的影響(到1808年)
瑞典的繼承人問題和失去芬蘭
挪威的苦惱
瑞典與英國交戰和結盟(1810―1814)
挪威併入瑞典
戰後斯堪的納維亞的體制及文化。芬蘭
第十八章
1798― 1825年的俄國
帝國的版圖和人口:普遍的農奴制
工業和貿易
貴族:享有特權,但從屬於皇帝
對法國革命的反應,諾維科夫和拉季謝夫
葉卡捷琳娜二世和保羅一世。亞歷山大的早期經歷
年輕的皇帝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朋友組成的“非正式委員會”
行政和立法的改革
波蘭問題和法國的優勢地位
斯佩蘭斯基的憲政、財政和法律改革計畫(180―1812)
對法國的反應和1812年戰爭
波蘭的“會議”王國(1815)
亞歷山大一世和阿拉克切耶夫:軍墾區制
十二月黨人密謀的起源及其被鎮壓
亞歷山大一世的統治:軍事和外交威望;經濟的增長
第十九章
1798― 1830年的近東和奧斯曼帝國
歐洲與近東
伊斯蘭教與奧斯曼帝國
埃及及其鄰國:穆罕默德・阿里
亞得里亞海和伊利里亞
多瑙河兩公國(羅馬尼亞)
魯梅利亞(保加利亞)
塞爾維亞
希臘:復興
獨立戰爭
阿德里安堡和約(1829)
第二十章
與南亞和東南亞的關係
人們普遍相信西方的思想和治理印度的方法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統治的擴張:資助同盟
英國在馬來亞、錫蘭和緬甸的據點
行政管理和土地墾殖問題
在印度
英國人在錫蘭、荷蘭人在爪哇
東印度公司失去商業特權
東印度公司與社會變革:傳教士與教育
歐洲人對印度文化的興趣
第二十一章
歐洲與熱帶非洲的經濟和政治關係
戰略和商業利益的有限發展
南非和東海岸
商業和西非的奴隸貿易
廢止後的影響
探察內地;傳教士的活動
在沿海地區的政治介入;英國、法國
英國統治下的南非
利文斯敦:中非和東非
第二十二章
1794― 1828年的美國與舊世界
約翰・昆西・亞當斯和共和黨的情況
人口、邊界線和開放的邊疆
棉花和大西洋經濟
製造業和“美國體系”
地區政治
憲法的實施
一個共和政體的國家
第二十三章
拉丁美洲的解放
半島上的法國人( 1807―1808)
西用美洲的內證――保皇、自治還是獨立?
拉普拉塔河總督轄區的分裂(1810―1816)
北方的玻利瓦爾和智利的聖馬丁(1811―1818)
導致玻利瓦爾地位上升的事態發展(1815―1822)
玻利瓦爾的勝利和失望(1823―1830)
西屬美洲的重建
巴西――葡萄牙的殖民地;王國;帝國(1807―1831)
西屬各島嶼和中美洲(1810―1824)
英國和美國的作用
第二十四章
最後的反法聯盟與維也納會議(1813―1815年)
卡斯爾雷的指示(1813年10月)和在夏蒂榮的談判
聯盟國在巴黎和波旁王朝復辟(1814年3―4月)
第一個巴黎和約(1814年5月30日)
1814年夏季的尼德蘭和其他問題
各國君主和大臣在維也納:會議的組織
在波蘭和薩克森問題上的衝突(1814年10―12月)
打開僵局(1814年12月一1815年1月)
德意志、尼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問題的解決
義大利和瑞士問題的解決
最後檔案(1815年6月9日)。奴隸貿易和其他問題
“百日”和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
第二個巴黎和約(815年11月20日)
四國同盟和神聖同盟
對於解決辦法的評論:勢力均衡
主要政治家的作用
第二十五章
1815― 1830年的國際關係
1815年解決辦法引起的問題。個人情況和國家情況
普遍要求勢力均衡。列強會議
亞歷山大一世:“神聖同盟”或“總同盟”(1815―1819)
義大利、德意志和土耳其歐洲部分的騷亂(1819)
集體干預革命的計畫
英國譴責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干預(1820)
奧地利單獨對義大利的干預受到讚許(1820―1821)
使希臘問題擺脫俄土爭端的努力(1821―1823)
西周殖民地和法國對西班牙的干預(1822―1823)
西屬美洲、英國、美國和歐洲同盟
巴西、葡萄牙和英國
希臘問題
俄國和英國都陷入困境(1823―1825)
俄、英、法同盟( 1826―1827)
納瓦里諾戰役和俄上戰爭(1827―1829)
用各種方法保持的勢力均衡
附錄:法蘭西共和曆說明
索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