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因漢代漕運渠南側設渡口而叫新渡,清時改為新住鎮,1949年後稱為新築。
建置沿革
漢時稱新渡。
宋時稱官餵店。
元時稱新店。
清為新住鎮。
1949年,為新築區,屬長安縣。
1958年,劃歸灞橋區,成立新築公社。
1984年改設鄉。
1996年,改設鎮。
2004年9月,改設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2年,新築街道轄新築社區,西航花園社區,半坡、北舍、倉門、東王、高寨、賀韶、解放、駿馬、蘭家、陸東、陸西、南陳、南吳、潘羅、三合、三里、上雙寨、圍牆、西王、西莊、下雙寨、新寇、新農、新寺、杏園、楊賀、楊莊、於家、騫村29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轄西航花園1個居民委員會,半坡、北舍、倉門、東王、高寨、賀韶、解放、駿馬、蘭家、陸東、陸西、南陳、南吳、潘羅、三合、三里、上雙寨、圍牆、西王、西莊、下雙寨、新寇、新農、新寺、杏園、楊賀、楊莊、於家、騫村2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8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新築街道下轄4個社區居委會、17個村委會。辦事處駐新筑北街6號。
地理環境
新築街道地處西安市灞橋區北部。東與臨潼區西泉街道接壤,南與灞橋街道為鄰,西與未央區草灘街道隔灞河相望,北與新合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5千米,總面積38.8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8平方千米,占98.1%;水域0.8平方千米,占1.9%。距區人民政府15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轄區總人口5419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326人,城鎮化率83.4%。總人口中,男性27279人,占50.3%;女性26912人,占49.7%;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53940人,占99.5%;有回、維吾爾2個少數民族,共251人,占0.5%。2011年,新築街道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4.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26人。
經濟
綜述
新築街道被國家批准為西安外圍組團,列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冶煉、鑄造、軋鋼、機器製造、建材、化工、電器、紡織、養殖、食品加工、商貿旅遊業等競相發展;糧菜、獼猴桃、葡萄、草莓、梨等多種經營初具規模,糧經比為4:6,形成果肉禽奶蛋多種渠道致富,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城效型現代化農業格局。建成的"西部漁港度假村"、"西航花園"和正在興建的"灞柳生態世紀園"、"新築物流園"等一批項目。
農業
2011年,新築街道耕地面積2.4萬畝。農業總產值達到12.5億元,比上年增長7.9%,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7.5%。農民人均純收入1420元。
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新築街道糧食生產14303.6噸,其中玉米6592.6噸,小麥7711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新築街道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57200噸,主要品種有青菜、黃瓜、西紅柿,其中青菜2380噸,黃瓜900噸,西紅柿2125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奶牛、家禽為主。2011年,新築街道生豬存欄1558頭;羊存欄310隻;奶牛存欄379頭;家禽存欄4800羽。2011年,新築街道豬肉91.9噸;禽蛋6.5噸,鮮奶1121噸。
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6台。
工業
2011年,新築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10.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3%。2011年,新築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職工972人,工業總產值為10.4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30%,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3%。
商業
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商業網點270個,職工6615人。2011年,新築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
財政
2011年,新築街道財政總收入3459萬元,比上年的2632萬元,增長31.4%。人均財政收入638.2元,比上年的485.6元。
交通
新築街道境內
西安捷運3號線通勤,G5、G65、G210過境,西韓路、灞耿路、水官路、渠改路、漁場路五路並進,貫穿南北,潘騫路、草新路、陸杏路三路交錯,勾通東西,形成“三橫五縱”的交通網路。市內三條線路可達新築,新建的新築灞河大橋直通市內,西安繞城高速公路和西閆高速公路穿街道而過,兩個互通式立交橋為新築外圍組團提供上下通道。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1440人,專任教師68人;國小12所,在校生4136人,專任教師24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生2573人,專任教師204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507人,專任教師116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4所。2011年,新築街道教育經費達134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33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33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5%、1.3%、1.3%、3.2%。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文化中心站1個,建築面積245平方米;電影放映隊1個,秦腔自樂班會6個,高蹺隊3個,鑼鼓、秧歌隊22個;文化室17個,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30平方米,藏書4500餘冊;文藝、體育骨幹近600人,每年參與活動的民眾都在1萬人以上。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體育有場地45個,100%的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8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152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固定資產總值0.9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56人,其中執業醫師49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註冊護士90人。2011年,新築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萬人次,住院手術32台次,出院病人1.3萬人次。2011年,新築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51/10萬,2011年,新築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4191人,參合率達到100%。孕產婦死亡率2.5/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3.5‰、2.1‰、2.5‰。
社會保障
2011年,新築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9戶,人數237人,支出64.9萬元,比上年減少9.2%,月人均228.2元,比上年減少31.1%;城市醫療救助5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6戶,人數1239人,支出127.1萬元,比上年增長36.1%,,月人均85.5元,比上年增長46.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0.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7人,支出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5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1人次,共支出1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0人次。支出1.2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77人,救災支出5.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7人。新增就業人員1500人,有52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3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0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截至2011年末,新築街道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91人,比上年末增加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