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科麥169
-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80033
- 作物名稱:小麥
- 申請者: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河南九聖禾新科種業有限公司
- 育種者: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河南九聖禾新科種業有限公司
- 品種來源:新麥18(母本)、矮抗58(父本)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新科麥169於2007年4月進行有性雜交,當年組合代號為0719;2008年F1表現分櫱力較強,成穗數高,生長勢強,抗病、抗倒,熟期適中等特點,被確定為Ⅰ類組合;2009年F2種植26個單株(系),選擇矮稈,表現抗病、中早熟的單株中選52株,單株脫粒;F3株系、單株並選優,中選18個株系,72個單株,單株脫粒;F4株系圃選優良株系早代測產、選株系,株系提純,中選了5個株系,分株系混合脫粒;F5鑑定圃新品系鑑定,同時株系圃後代提純,選出0719-3-2-1品系表現產量高,平均產量8961千克/公頃,比臨近對照周麥18增產12.3%,產量位居參試品系第1位,綜合性狀優良。
2013~2014年對該品系擴繁、繼續提純,同時0719-3-2-1命名為新科麥169,參加黃淮南片多點品種比較試驗,進行多點鑑定,每公頃平均產量8871千克,位居112個新品種第1位,多數鑑定點表現優異,其中河南省焦作市農科所小麥新品系鑑定試驗,平均產量8518.5千克,比對照周麥18號增產10.2%;江蘇省淮安市農科院小麥新品系鑑定試驗,平均產量7897.5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8.9%。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連續2年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小麥品種區域試驗,2015年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公告號為“CNA013719E”,2016~2017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小麥品種生產試驗,2018年6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80033”。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新科麥169屬半冬性多穗型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27.8天,成熟期比對照品種周麥18早1.4天。幼苗半直立,長勢壯,冬季抗寒性較好,分櫱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春季起身拔節早,抽穗較早,耐倒春寒能力較好。區試平均株高76.1厘米,莖稈彈性中等,較抗倒伏。株型較緊湊,旗葉細長、上沖,穗層厚。穗紡錘形,短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中後期具有一定耐旱性,後期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持續時間長,灌漿充分,熟相較好。
- 品質性狀:根據國家黃準南片2年(2015年、2016年)區試抽混合樣品化驗品質檢測結果,理化品質指標為容重808克/升,蛋白質(乾基)14.52%,濕麵筋27.7%,沉降值24.2毫升,硬度指數50,麵團流變特性指標為吸水量56.9毫升,穩定時間7.5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05E.U.,拉伸面積25平方厘米,延伸性161毫米,品質達優質中筋指標。
- 抗性:經田間自然鑑定,高抗小麥條鏽病,中抗小麥紋枯病、小麥白粉病、小麥赤霉病,小麥葉鏽病、小麥葉枯病發病較輕。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鑑定,2015年小麥慢條鏽病,中抗小麥紋枯病,中感小麥葉鏽病,感小麥白粉病和小麥赤霉病;2016年高抗小麥條鏽病,中感小麥紋枯病,感小麥葉鏽病、小麥白粉病和小麥赤霉病。
產量表現
2014~2015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冬麥區試,每公頃平均產量8335.5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6.43%,19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15個參試品種的第4位;2015~2016年度續試,平均產量8182.5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6.28%,22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16個參試品種的第5位。
2016~2017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冬麥區生產試驗,每公頃平均產量8664千克,比對照周麥18號增產5.93%,22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7個參試品種第4位。新科麥169高產穩產性好,是國家黃淮南片冬麥區中間試驗連續3年增產點率達100%的品種。
2018年進行多點示範,每公頃平均產量8490千克,在河南省新鄉縣示範點產量實打9375千克。
適種區域
新科麥169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和南陽市南部稻茬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陝西省西安、渭南、鹹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栽培技術
- 播期播量:新科麥169屬半冬性,適宜播期為10月5日~15日,每公頃適宜播量為120~180千克,高肥力地塊應適當減少播量,控制群體,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3天增加7.5千克播量為宜。要求精細整地,足墒下種,淺播勻播。可使用包衣種子或藥劑拌種,確保苗勻苗全。
- 肥水管理:建議全生育期N、P、K每公頃施用量:純氮(N)180~240千克,磷(P2O5)105千克,鉀(K2O)105千克。結合生產實際適時澆好“三水”(越冬水、拔節—孕穗水、灌漿水),注重冬前灌水,在日平均氣溫3攝氏度左右及時灌水,增加底墒,提高地溫,防禦冬前凍害。在返青期或拔節期結合灌水,每公頃追施尿素112.5~187.5千克。結合“一噴三防”噴施葉面肥1~2次,延長灌漿時間,提高籽粒飽滿度和光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