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石器時代裸體雙性浮雕彩陶壺
- 館藏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 所屬年代:石器時期
- 所屬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地區:北京
藏品簡介,詳細信息,
藏品簡介
高:33.4厘米
裸體浮雕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
![裸體浮雕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 裸體浮雕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img/b/81f/nBnauQWY0ADZlFmZiZmY0YGMhFWZzEDMhR2NwAjZzczMxEDZiRDZhNDNwQ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口徑:9.2厘米
用途:酒器
所處時期:新石器時代後期馬家窯文化
出土時間:1974年
出土地點:青海省樂都縣柳灣
詳細信息
此彩陶壺呈小口鼓腹造型,腹部兩側有對稱的雙環形耳。上腹部裝飾黑彩圖案紋飾,特徵和同時期常見的馬家窯文化彩陶壺裝飾差別不大。與眾不同的是它的頸部略高,口沿外侈,在壺身彩繪之間還捏塑出一個裸體人像。人像站立,頭位於壺的頸部,五官俱備,身軀和四肢位於壺的腹部。雙手置腹前,乳頭用黑彩加以點繪,在人像下腹處誇張地塑造出生殖器的形象。此外,在壺的頸部背面繪有長發,長發下繪出一隻大蛙,在人像兩腿的外側也繪著蛙紋。
裸體浮雕彩陶壺融浮雕和繪畫的藝術手法於一身,在數以萬計的彩陶器皿中脫穎而出,被譽為稀世藝術珍品。特殊的圖案裝飾表明它不是生活用具,而是禮器或專門製作的葬具。一般認為這是一個集男、女為一體的兩性人,是一種男女同體的崇拜物,與遠古時期的薩滿有關。在薩滿教信仰中,兩性人往往是天和地、神與人的中介,具備溝通天地、人神的能力,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志傳達給人。此外,關於人像也有單一女性或男性的不同說法,分別寓意女性崇拜、生殖崇拜或父權制度下男性崇拜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