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石器時代璧
- 館藏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 所屬年代:石器時期
- 所屬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地區:北京
詳細信息,同名藏品,藏品簡介,詳細信息,
詳細信息
璧是良渚文化最有特徵的玉器之一,在大墓中經常與琮、鉞等構成固定的玉器組合。《爾雅·釋器》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這裡的“肉”與“好”分別指代玉器的實體與中心孔。良渚文化的玉璧多為規整的圓形,中心孔徑小於器體,在璧類器物中比較典型。除了禮器功能外,璧還是權力、財富和地位的象徵。良渚文化的反山墓地,大墓內玉璧最多可達數十件,它們與其他玉器分置於墓主身上不同部位,玉器功能十分強化,顯然形成了系統的使用制度。
同名藏品
藏品簡介
此件藏品璧為新石器時代 紅山文化(約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時期的玉器,長8.3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詳細信息
璧是中國傳統玉禮器之一,多為圓形,但紅山文化除少量圓形璧外,還獨有外廓和中心孔為圓角方形或四角為直角的方璧。這種方璧一般中間厚,四周薄,通體素麵無紋,邊緣打磨如刃狀。除中心大孔外,璧邊緣通常還鑽有1-3個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