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角質梭形器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角質梭形器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尺寸:縱10.9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角質梭形器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角質梭形器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角質梭形器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正面挖鑿出一條長條形凹槽,槽長4.5,寬0.8厘米。背面挖鑿兩個長方形凹槽槽長1.5-1.7,寬1.5厘米,皆與正面長槽相通。後端亦經磨錯,有一周突棱。
骨、角、牙器 ·藏品名稱: 上:經軸 下:梭形器 ·藏品尺寸: 上:長13.3厘米 下:長9.7厘米 ·藏品出土所在文化層: 河姆渡文化一期 ·藏品介紹: 1977年河姆渡遺址出土,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藏 角質梭形器 精品名稱: 角質梭形器 尺寸及重量: 縱:10.9厘米 來 源: 河姆渡遺址 收藏單位: 浙江省博物館 ...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骨梭形器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骨梭形器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直頸口,鼓腹,高圈足外撇,呈餅形。頸肩貼有四橋形系,每系之間貼一朵葵花,從口沿斗中腹施醬、綠、黃三彩釉,外壁無釉處呈灰白胎,胎質細膩。釉層光亮,剝釉極少。
河姆渡文化,為我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首先發現於浙江餘姚縣河姆渡而得名。主要分布於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東達舟山島。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骨牙器製作較發達,有耜、鏃、魚鏢、哨、錐、針、管狀針、匕、柄匕、梭形器等各種器物,廣泛使用於生產和生活領域;有笄、管...
河姆渡遺址(Hemudu Site)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餘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 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見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
角質梭形器,出土自餘姚河姆渡文化。其正面挖鑿出一條長條形凹槽,槽長4.5,寬0.8厘米。背面挖掘兩個長方形凹槽,槽長1.5-1.7,寬1.5厘米,皆與正面長槽相通。後端亦經磨錯,有一周突棱。精品名稱: 角質梭形器 級 別: 一級 作 者: 不詳 年 代: 新石器時代·尺寸及重量: 縱:10.9厘米 ...
河姆渡遺址發掘發現的文物遺存具有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的特點,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榮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材料。如兩次發掘出土的陶片達40萬片之多,用同樣的發掘面積作比較,是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所不及。又如出土的紡織工具有紡輪、繞紗棒、分徑木、經軸、機刀、梭形器、骨針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