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西南中俄分界牌博圖,光緒九年九月(1883年10月),清廷派伊犁參贊大臣升泰(1838-1892)與俄國分界大臣弗里德(Aleksei Fride)簽訂「塔城西南界約」,此段界務從伊犁東北方的喀拉達坂(Khara Daban,達坂亦為「山口」之意)起至哈巴爾蘇止,約計一千一百餘里,共設立牌博二十一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塔城西南中俄分界牌博圖
- 外文名:Xinjiang tacheng prefecture southwest china-russia boundary brand figure
- 特點:清廷派伊犁參贊大臣升泰
- 簽訂時間:1883年10月
光緒九年九月(1883年10月),清廷派伊犁參贊大臣升泰(1838-1892)與俄國分界大臣弗里德(Aleksei Fride)簽訂「塔城西南界約」,此段界務從伊犁東北方的喀拉達坂(Khara Daban,達坂亦為「山口」之意)起至哈巴爾蘇止,約計一千一百餘里,共設立牌博二十一處。本圖並非中俄雙方簽訂的正式界圖,可能是升泰具摺向朝廷報告簽約經過所附地圖,本圖所繪紅線即是塔城西南段的中俄邊界線,圖南邊紅線末端處即是喀喇達坂,此邊界紅線由喀喇達坂先向東再往北至塔爾巴哈台山(Tarbagatai Range)之哈巴爾蘇止,設立二十一處牌博位置在圖上標示名確,邊界紅線附近山嶺向、河流向、湖泊、城鎮、駐軍位置均繪製甚為清楚。原為大清國所屬阿拉克圖扈里淖爾(Alakol,即阿拉庫里湖)、額敉勒河(Omin R.)下游土地均割予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