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推動風電資源的規模化開發利用,新疆哈密地區先後編制完成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總體規劃和哈密東南部、十三間房、三塘湖—淖毛湖等風區的工程性規劃,明確2015年總裝機規模達600萬千瓦、2020年達1180萬千瓦的總體發展目標。已完成規劃中,“十二五”期間600萬千瓦的規劃已獲得自治區政府批覆。
2010年,哈密地區建成裝機規模9.9萬千瓦,當年併網發電,實現了風電產業零的突破。2010年8月,哈密東南部200萬千瓦風電項目啟動前期工作,2012年8月,該風電項目獲國家核准,成為新疆首個獲得國家核准的大型風電項目。截至2014年3月末,哈密地區獲得核准風電總規模已經達到456.9萬千瓦,約占全疆核准總規模的50%;完成裝機246.9萬千瓦,實現併網216.9萬千瓦,其中分散式項目完成裝機6.9萬千瓦並實現併網,開始發揮示範作用。2013全年實現風力發電量20.2億千瓦時,占全地區發電量的26.3%,2014年1~2月,哈密地區風力發電量同比增長4.0倍,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風電裝備製造產業配套情況
目前,哈密地區已建立起以風機總裝集成為主,塔筒、葉片、機艙罩等部件生產與之配套的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截至2014年3月末,哈密地區共有風電裝備製造企業8家,其中風機總裝企業3家,形成了每年2000台(套)2兆瓦以上風機的生產能力,能夠滿足250萬~300萬千瓦風電場建設需求。隨著風電裝備零部件本地化程度的逐漸提高,風電企業的成本也將逐步降低,並進一步延伸風電裝備製造業鏈條。
輸配電網路配套情況
目前,哈密已經具備了較好的輸配電網路基礎。2010年,哈密—安西75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工程順利投運,實現了新疆電網和西北電網的全面聯網,為電力外送提供了穩定通道。2011年,新疆下達哈密東南部三個220千伏風電送出電網工程,該項工程的建成將為哈密東南部200萬千瓦風電項目併網運行提供支持。2013年6月,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竣工投運,為“疆電外送”打開了新通道。2014年1月,西北地區大型火電、風電基地電力打捆送出的第一個特高壓工程—哈密南—鄭州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每年將向河南省送電超過500億千瓦時,為哈密風電的外送創造極其有利的條件。
新疆哈密風電產業的發展優勢
資源優勢。調查表明,新疆風能資源品質較好,風頻率分布較合理,風功率密度是其他地區的2~3倍,具有較高開發價值。哈密地區三大風區中,風功率密度達到150瓦/平方米區域面積及其技術開發量在全疆的占比均超過60%,在資源品質和總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同時,哈密地區具有豐富的煤炭、光能等資源稟賦優勢,煤電、風電、光伏併網發電之間的有效互補將提供更加穩定的電能。
區位優勢。哈密是“疆電外送”戰略實施的重要基地,是哈密—鄭州、哈密—重慶兩個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和哈密—柴達木超高壓輸變電工程的樞紐,在風電併網外送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哈密具備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基礎條件,通過抽水蓄能調峰電源的建設,可以降低風電輸出的不平衡和波動性,進一步提高風電的品質。
風電技術進步和成本優勢。隨著風電技術的進步,我國風電主流機型也逐漸走向大型化和智慧型化。哈密東南部200萬千瓦特許權項目中標機型為2.5兆瓦和3兆瓦兩種機型,單機容量的增大提高了運行效率和穩定性。由於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等因素,風電機組的價格已經降到4000元/千瓦左右。哈密地區風能資源品質較高,且風電開發享受增值稅減半、所得稅“免三減三”、固定資產投資進項稅抵扣等優惠政策。相對於0.58元/千瓦時的標桿電價而言,哈密風電的成本優勢比較明顯。
風電產業發展更加規範有序。2011年起,大型風電場併網設計技術規範等風電產業發展亟需的18項重要技術標準開始實施,這些技術規範將逐步淘汰落後產能、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風電行業整體開始從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
新疆哈密風電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人力資源培訓和教育欠缺。哈密屬於經濟欠發達區域,在風電產業工程技術、教育培訓等方面不具優勢,而哈密風電基地建設對相關人才有著迫切需求。據估計,哈密本地風電裝備製造企業達產後需要管理、生產等崗位的專業人才超過1000人。雖然企業和本地中等職業學校開展了實驗室共建、專業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的合作,但本地化的教育培訓能力短期內難以快速提升。風電裝備本地化配套有待加強。雖然哈密已初步建立了一定的風電裝備配套能力,但要建立比較全面的配套能力無法一蹴而就,這與風電場建設項目的進度要求存在一定矛盾,風電裝備本地配套能力的相對不足將在一段時間內造成風電場建設成本偏高,對風電企業盈利和投資回收造成影響。
產能建設和電網接入契合度不高。從電力輸送主幹網路建設和現有輸電網路情況來看,哈密風電送出通道主幹網路容量和接入能力滿足要求,但在短期內,風電場的接入變電站和輸電網路建設進度滯後於風電場建設進度,將造成部分風電場建成而不能併網。
產業導向有待最佳化。現有的風電產業政策實行固定標桿電價制度,電網企業必須全額收購風電企業的電量,風電企業享有優先調度權,這些政策在扶持風電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削弱了風電企業提高發電質量的積極性。對哈密這樣風電質量較高的地區而言,不能從差別化的定價上獲得對質量的補償,不利於優勝劣汰和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不足。我國風電產業鏈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關鍵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但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仍需進一步提高,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可能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
在對哈密地區風電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哈密地區風電產業優勢與國家發展新能源戰略發展方向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高起點規劃風電產業發展,實現哈密風電在規模、質量和效益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以帶動促進新疆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並有效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能源戰略需求。
加大金融支持風電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的相關配套制度。當前新疆風電大規模開發正處於起步階段,為有效發揮金融對風電產業的支持作用,應建立配套的專項統計監測制度、金融支持風電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風電產業融資風險緩釋等基礎性機制及制度,完善金融、財政及產業政策之間的有效對接機制,充分發揮政策協調配合支持風電產業發展的最大效用。
拓寬風電產業融資渠道。改善過度依賴銀行貸款,以及由此帶來風電產業成長受限等問題,支持風電企業通過上市、增發等方式擴大股權融資規模,鼓勵風電企業通過銀行間市場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擴大債務融資規模。同時,根據風電資源開發,積極利用信託、委託、融資租賃等方式滿足企業融資需求;通過引進風投、創投、私募基金等方式支持產業發展,逐步建立風電產業的多元化融資方式。
加強薄弱環節信貸支持,推動風電裝備產業升級。在競爭激烈的風電裝備製造業,實力較強的企業獲得融資相對容易,而一些零部件配套生產企業獲得貸款有一定難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本地風電裝備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因此,建議出台扶持性的財稅等配套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本地風電生產企業自主創新、風電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本地風電裝備製造業從低端向中高端升級,延伸風電產業的產業鏈及產品附加值,培育更具市場競爭力的風電裝備製造和技術服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