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演化研究》是2016年11月1日出版發行的書籍,作者是姜丹。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姜丹 著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11-01
上架日期: 201611
征訂號:29569
版次:第一版
頁數:142
裝幀:平膜勒口
開本:20開
印張:7.600
ISBN:978-7-112-20092-4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針對新疆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進行了深入研究,此書共分為四個章節,其中第一章闡述了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的研究基礎,包括研究概念的界定、國內外學術史的梳理等;第二章分析了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的基本概貌、綠洲人類聚居格局生成的影響因素、聚落空間的構成特徵等;第三章探討了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的歷史演進歷程,分別定位兩漢至元,明、清至民國,新中國成立後至今三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梳理聚落空間形態的演進軌跡,總結演進規律;第四章基於聚落歷史演進、空間組織、文化內涵的研究基礎展開系統討論,總結相關制度、措施的實施現狀,在繁榮新疆少數民族地域文化的基礎上,保護、傳承乾旱內陸河流域傳統人居生存模式,進而提出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的有機更新途徑。
目錄
序
前言
緒論
一、選題背景
二、學術意義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創新點
第一章 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的研究基礎
第一節 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何謂綠洲
二、何謂傳統村鎮聚落
三、何謂聚落人居形態
(一)人居
(二)聚落形態
(三)民族性
第二節 國內外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一、民居建築的研究
二、傳統聚落的研究
第三節 目前新疆傳統村鎮聚落研究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綜識
第一節 聚落形態概貌
一、隨水而居的生態環境特徵
二、多元複合的民族格局特徵
三、半農半耕的經濟結構特徵
第二節 綠洲人類聚居格局生成的影響因素
一、自然環境因素
(一)氣候
(二)地形地貌
(三)材料
二、社會人文因素
(一)宗族血緣
(二)人居倫理觀
(三)人居生態觀
第三節 聚落空間的構成特徵
一、聚落類型特徵
(一)農耕型聚落
(二)商業型聚落
(三)軍事型聚落
二、聚落布局特徵
(一)聚落外部形態
(二)聚落內部形態
第四節 鄉土建築的構建體系
一、鄉土建築的地域特徵
(一)阿克蘇地區
(二)和田地區
(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卅I地區
(四)喀什地區
(五)塔什庫爾乾地區
(六)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二、鄉土建築的營建模式
(一)建築材料
(二)構築方式
第三章 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的歷史演進
第一節 兩漢至元:西域古聚落的萌芽時期
一、西域古聚落的起源
(一)史前時期——西域古聚落的萌芽階段
(二)兩漢時期——西域古聚落的成長階段
(三)魏晉至全唐時期——西域古聚落的壯大階段
(四)宋至元朝時期——西域古聚落的穩定發展階段
二、絲綢之路與西域古聚落的變遷
(一)自然生態因素
(二)軍事政治與民族遷徙因素
(三)經濟文化因素
三、萌芽時期的聚落空間形態特徵
(一)中心擴散
(二)臼相似
第二節 明、清至民國:近代聚落髮展的成熟時期
一、多元民族格局聚居的統一格局
(一)明清時期——多民族聚居格局定型
(二)近代時期——民族聚落髮展與壯大
二、軍需屯田對近代聚落髮展的影響
(一)清朝時期屯田聚落的主要特徵
(二)伊斯蘭文化特色的近代職能型聚落誕生
三、成熟時期的聚落空間形態
(一)帶狀生長
(二)層次化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現當代綠洲人居格局的發展時期
一、綠洲新型城鎮化發展
(一)現代時期——聚落髮展的新階段
(二)當代時期——聚落空間的集聚化
二、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的時代劇變
(一)聚落系統層級轉型
(二)獨具地域特色的城鎮化進程
三、成熟時期的聚落空間形態
(一)面狀圍合
(二)動態性
第四章 和田河流域傳統村鎮聚落形態的有機更新
第一節 現行模式的思路借鑑
一、相關理論啟示
(一)社會轉型理論
(二)原型思想
(三)有機更新理論
二、相關措施的啟示
(一)城鎮轉型
(二)更新擴展
第二節 聚落最佳化的途徑
一、聚落最佳化的目標原則
(一)鄉土性原則
(二)自主性原則
二、聚落最佳化的策略
(一)遵循場域力
(二)凝聚場所精神
三、聚落最佳化的措施
(一)核心空間整理
(二)區域組團協調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