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農七師一二五團第一中學

新疆兵團農七師一二五團第一中學

農七師一二五團第一中學前身為“二十五糰子弟學校”,始建於1956年秋。首任校長黎繼全,副校長李時軍,當時在校學生153名,教職工19人,1959年秋設國中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兵團農七師一二五團第一中學
  • 教職工:133人
  • 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
  • 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理念,師資理念,辦學成果,

歷史沿革

隨著屯墾戍邊事業的發展,團場職工隊伍迅速發展壯大。生源的增加也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了適應團場經濟的發展,擴大辦學規模,1969年團場創辦一二五糰子女校,設國中班。1981年學校更名為一二五團第一中學,設國中部和高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一二五團黨委為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1991年向全團乾群發出捐資助學倡議。兩萬父老鄉親慷慨解囊,紛紛捐款,興建了一二五團第一中學教學大樓。2004年團場又依託國家、兵團的優惠政策,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

辦學條件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團場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先後建起了功能齊全的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機房、電教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圖書閱覽室,安裝的雙向閉路電視系統和寬頻校園網可供師生整合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
現一二五團一中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工133人,專任教師114人,初高中教學班34個,在校生1460人。半個世紀以來,學校經過幾代人的奮力拚搏,從艱苦創業到初具規模,已初步形成了綠樹成蔭、百花爭艷的花園式學校格局。學校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辦學模式、管理水平、師資隊伍、教學設施和育人質量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辦學理念

學校從八十年代初期就堅持“質量興校”的辦學思想,採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夯實基礎,注重育人為辦學宗旨,以勤工儉學,改善辦學條件為辦學模式,以奮發圖強,敢為人先為辦學目標,逐漸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地區特點的辦學之路。學校教職工沒有辜負柳溝父老鄉親的殷切希望,本著“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的宗旨,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培養出了一支“團結、嚴謹、勤奮、進取”的教師隊伍,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素質全面的優秀學生,學校各方面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歲月匆匆,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之風又將農七師一二五團第一中學推到排頭兵的位置上,2002年秋季,一二五團第一中學成為農七師唯一進入課改實驗區的兵團級課改實驗學校,學校準確地把握對教育工作的全新要求,堅持“教研興校,質量興校”的辦學理念,以“紮實工作,穩步進取”為舉措,以“創一流,樹名師,育真人”為奮鬥目標,努力向學校管理高效率、師資高水平、設施高標準、教學高質量、學生高素質的辦學目標邁進。

師資理念

學校具有一個堅強的領導集體才能辦好一所學校,在一二五團第一中學領導班子集體中,他們以同心、同力、求實、發展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理論修養的加強。他們每個成員對自己分管的工作盡心盡責、落實到位,堅持布置、檢查、總結反饋三落實。在具體操作中,堅持紅花配綠葉的工作方法,對自己分管的工作個個爭做紅花,對他人分管的工作甘當綠葉。學校各部門這種紅花綠葉總相宜的工作格局既保證了分管工作有人抓,具體工作有人做,也做到了整體與局部的和諧統一。如今精誠團結領導班子的構建和諧校園起到了示範和導向作用,學校上下已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局面,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育人環境,使學校國中課改實驗和高中教學質量穩步紮實地向前邁進。
有一支“團結、嚴謹、勤奮、進取”的教師隊伍是一二五團第一中學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在學校首先從抓好教師形象自塑工程入手最佳化師資隊伍。聯繫實際用“敬業、勤業、愛校、愛生”來規範教師形象,用“團結、嚴謹、勤奮、進取”作為校訓來激勵教師。學校以團“十佳”教師為榜樣,以身邊的任愛芳、張江輝、文忠義等優秀教師為楷模,開展師德師風形象自塑工程。每個學年利用開學典禮和“教師節”慶祝活動集中宣傳,表彰優秀教師。廣大教師不僅用語言歌頌師德,更注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自覺塑造良好形象,展師風,鑄師魂,使學校湧現出許許多多師德楷模:文忠義、李梘芳老師嚴謹治學,愛心傾注三尺講台;皮雲玲、田玉傑視學生為子女,真心幫助貧困生;任愛芳、王美蓮春風化雨為學生指明生活學習的方向;張紅印、李英以將每一份愛心獻給學生為座佑銘;師愛霞、李文濤、李玉梅等以精湛的教學技藝在學生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正因為有了他們這樣師德高尚、技藝精良的教師代表,如今一二五團第一中學形成了奮發有為,團結向上、和諧發展的教師團隊。
學校在倡導教師形象自塑工程的同時,強化開展對教師的校本培訓工作,以此真正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嫻熟的師資隊伍。依據學校師資現狀,一二五團第一中學穩步推進,積極探索出了適合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方法。有階段性的集體充電式理論培訓;有連續性的實踐反思式培訓;有理論聯繫實際的實踐操作培訓;有自我發展提高的讀書自悟活動;有長期開展的專業引領的傳幫帶活動;有定期開展的同伴互助的經驗交流活動;有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有效整合的探索活動。這一系列的校本培訓活動,體現了“以校為本,以師為本”的理念,明確了以教師的學習工作發展為指向的培訓思想,構建了全員教師參與,按需實施培訓的培訓體系,切實為教師的專業協調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在“德的養成,智的開發、體的錘鍊、美的陶冶、勞的創造”諸多方面獲得和諧發展。一二五團第一中學從2002年課改實驗時已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從開設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從中學生生活學習實際出發,以“導向和養成相結合”為原則,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心理健康活動為載體,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主持、自己表演,人人參與到富有風采的心理健康活動中,為學生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和人格。各年級按計畫開展的“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45分鐘內說說心理話,表表對父母長輩老師的感激之情。政教處堅持舉辦心理導航活動,將學生遇到的生活、學習上的矛盾與困難進行因勢利導的疏通,及時化解學生心中的疑惑,排解學生心中的苦悶,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生活的困境。學校還結合青春期教育、家長學校、18歲成人宣誓、節慶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校的每個學生能在健康和諧的班集體中愉快學習生活。
一二五團第一中學自課改實驗的那天起就提倡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實現三個最佳化:一是最佳化教學全過程,強調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二是最佳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提倡精講精練,提供激活學生思維的“啟發式”,加強現代教育手段的滲透運用;三是最佳化教學氛圍,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師生關係。在倡導課堂教學的“三個最佳化”的同時,幫助教師實行“三個轉換”:即教師角色由“教書匠”轉化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學過程中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轉換為“教書育人”;教學意識由純知識意識轉換為“知、情、意、行”和諧發展的意識。

辦學成果

由於學校始終將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學校工作的突破口,把學生髮展作為中心工作,把育人質量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二五團第一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多年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關懷下,經過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農七師一二五團第一中學曾多次被評為農七師教育系列先進集體,自1993年起高考升學率一直位居農七師前列地位。1998年一二五團第一中學被國家授予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1年又被農七師體委命名為輸送體育合格人才基地,2004-2006年連續三年學校的中考、高考、會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驕人業績。學校已真正成為體育教學有業績,青少年科技活動有特色,課改實驗有創新的農七師先進學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