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技術

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技術

《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技術》是2016年6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誠。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技術
  • 作者:馬誠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 頁數:78 頁
  • 定價:29 元
  • 開本:20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217612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芝采是中國古代陵墓建築的一部分,是伊斯蘭教專供安葬和祭祀悼念亡人使用的專門建築類型。馬誠著的《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藝術》收納自伊斯蘭教傳入新疆,不同時期具代表性的伊斯蘭陵墓建築藝術的原始資料,以類型學、圖形學、符號學原鑽遷組諒理對其建築形制、裝飾類型、材料工藝進行分析。全書分為榜疊懂以下幾部分內容:一閥膠照、對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藝術的研究背景、文獻資料、研究方法進行介紹,提出本書的創新觀點。二、對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的產生背景和歷史變遷進行闡述。三、從地理學角度牛促櫃對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的分布模式進行考證。四、從建築學角度對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等級進行分類研究。五、對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的藝術特徵進行分類論述,總結其形制風格、裝飾特徵、材料工藝的特點。
  最後論述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的“文化綜合體”現象。從多元文化構成中分析研究,並提出結論。
  本書適合建築學師生、從業者、工藝美術研究者與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馬誠,回族,出生於1980年。2003年畢業於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2014年研究生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得藝術設計學碩士學位。現任教於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師,新疆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教育學會會員。
  主要從事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研究和新疆民族民間美術研究的實踐工作。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設計大賽,並多次獲得**指導老師稱號。主持及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裝飾藝術研究》、《新疆傳統建築磚飾藝術與符號研究》和《維吾爾傳統首飾藝術研究》的研究工作。在《裝飾》、《美術觀察》、《新疆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古代西域伊斯蘭教傳入的歷史變遷與發展
第一節 9世紀末伊斯蘭教初始西域
第二節 10世紀至16世紀的推廣發展時期
第三節 伊斯蘭教在西域的鼎盛時期
第三章 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分布的基本模式
第一節 陵墓集聚城市鄉村中心的點狀分棗禁符射布模式
第二節 陵墓圍繞沙漠區域的散狀分布模式
第三節 陵墓環繞交通路線的帶狀分布模式
第四章 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的等級分類
第一節 葬有皇室貴族及殉教徒的陵墓
第二節 葬有伊斯蘭教先賢及傳教人員的陵墓
第三節 葬有著名學者及民間藝人的陵墓
第五章 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形制風格與裝飾特徵
第一節 墓室建造結構風格特徵
一、阿拉伯式
二、民居式
三、中原漢式
四、多元融合式
第二節 墓室界面的裝飾圖元
一、藍白青花瓷琉璃磚飾
二、幾何紋、植物紋和文字紋的交織運用
三、色彩裝飾寓意傳達
第六章 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文化綜合體”現象
第一節 佛教窣堵坡與新疆傳統結構之緣
第二節 東伊朗系統的磚石拱頂的東漸
第三節 與漢地磚木雕刻發展的相互滲透
第四節 陵墓建築文化的公共藝術現象
第七章 典型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圖片賞析
第一節 香妃墓(即阿帕克霍加麻扎)
第二節 莎車王陵墓(即阿勒屯魯克麻扎)
第三節 速檀·歪思汗陵墓
第四節 哈密回王陵
一、陵墓建造風格的多元融合
二、陵墓界面設計的裝飾紋樣
第五節 蓋斯墓
第六節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陵墓
第七節 默拉納額什丁陵墓
第八節 薩圖克·布格拉汗陵墓
第九節 奧達木陵墓
第十節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陵墓
第十一節 阿不都熱合曼王陵
第十二轎組乘節 吐峪溝麻扎村
第八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節 佛教窣堵坡與新疆傳統結構之緣
第二節 東伊朗系統的磚石拱頂的東漸
第三節 與漢地磚木雕刻發展的相互滲透
第四節 陵墓建築文化的公共藝術現象
第七章 典型新疆伊斯蘭陵墓建築圖片賞析
第一節 香妃墓(即阿帕克霍加麻扎)
第二節 莎車王陵墓(即阿勒屯魯克麻扎)
第三節 速檀·歪思汗陵墓
第四節 哈密回王陵
一、陵墓建造風格的多元融合
二、陵墓界面設計的裝飾紋樣
第五節 蓋斯墓
第六節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陵墓
第七節 默拉納額什丁陵墓
第八節 薩圖克·布格拉汗陵墓
第九節 奧達木陵墓
第十節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陵墓
第十一節 阿不都熱合曼王陵
第十二節 吐峪溝麻扎村
第八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