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寧縣(新疆伊寧縣)

伊寧縣

新疆伊寧縣一般指本詞條

伊寧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地理坐標在東經81°13′40″—82°42′20″,北緯43°35′10″—44°29′30″之間,縣境東西距最長116公里,南北距最寬95公里,總面積6152.55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伊寧縣下轄8個鎮、10個鄉,另轄3個農場鄉級單位,總人口43.069萬。

伊寧縣原名“寧遠縣”,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因縣治“寧遠”而得名。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伊寧縣,取伊犁、寧遠首字得名。維吾爾、哈薩克、蒙古等少數民族仍沿用“固勒扎”(即寧遠城的少數民族語稱謂),系突厥語,盤羊之意。

2016年,伊寧縣年實現生產總值73.77億元,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3億元。2018年10月22日,伊寧縣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伊寧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下轄地區:8個鎮、10個鄉、3個農場
  • 政府駐地:吉里於孜鎮
  • 電話區號:0999
  • 郵政區碼:835100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
  • 面積:6152.55平方公里
  • 人口:43.069萬(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弓月城遺址,阿克塔什瀑布
  • 機場:伊寧機場
  • 火車站:伊寧市火車站
  • 車牌代碼:新F
  • 行政區劃代碼:654021
  • 地區生產總值:73.77億元(2016年)
建置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土壤,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名稱由來

伊寧縣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4月15日,名曰“寧遠”,因治古城“寧遠”而得名,民國三年(1914年)更用今名,是伊犁與寧遠兩個名稱的組合,有企盼伊犁永久安寧之意。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末期,境內北部丘陵前緣一帶已有人類生息。
春秋、戰國、時,伊寧縣境內屬塞地。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伊寧縣納入版圖。
西漢,迄晉為烏孫,南北朝時期為悅般,隋末唐初隸屬西突厥。
唐朝,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唐滅西突厥,其地設嗢鹿州都督府,隸屬安西都護府(702年改隸新設的北庭都護府)。
五代十國時為九姓烏護屬地。
北宋,屬喀喇汗王朝西回鶻國。
南宋、金時期為西遼屬地。
元朝,元太祖十四年(1226年),成吉思汗分封諸子,其地歸屬封授給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國。
明朝,永樂十六年(1418年),察合台汗後裔歪思弒兄自立,率部西遷伊犁河谷,改國號“別失八里”為“亦力把里”。明末清初,準噶爾部崛起,稱雄天山南北,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岡,都岡建築金碧輝煌,俗稱“金頂寺”,成為準噶爾封建貴族會盟之地。
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伊犁設立“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管理新疆天山南北以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築“伊犁九城”,其中在固勒扎築寧遠城,並陸續從南疆烏什、葉爾羌、和田、哈密、吐魯番等地增調維吾爾人來伊犁分撥屯種,史稱“回屯”。同治四年(1865年),伊犁爆發反清起義,九城失陷,同治五年(1866年)在寧遠城建立“伊犁塔蘭奇蘇丹國”地方割據政權。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一日,沙俄乘伊犁內亂邊防疏守之機,入侵占領伊犁。光緒七年(1881年),清政府從沙俄手中收回了殘破的伊犁,伊犁回歸祖國。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在寧遠城設伊塔兵備道,並設同知衙門與伊塔道共同治理伊犁。光緒十四年(1888年)設寧遠縣,隸屬伊塔道伊犁府,管轄伊犁府除綏定縣以外的廣大地區。
民國三年(1914年),寧遠因與湖南、陝西、遼寧、甘肅等省寧遠縣犯重,更名為伊寧縣;民國六年(1917年),伊犁道分設伊犁、塔城兩道,後伊犁道改為行政區,伊寧縣隸屬之;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以喀什河為界析置鞏留縣,伊寧縣轄5個行政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爆發三區革命;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25、26日,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伊寧縣城。1950年6月,伊寧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隸屬伊犁專員公署。
1955年3月,伊犁專署建制撤銷後,伊寧縣與伊犁地區其餘7縣1市成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市)。
1979年,伊犁地區建制再度撤銷,伊寧縣復為伊犁州直屬縣。
1981年12月,“文化大革命”時期成立的伊寧縣革委會被撤銷,恢復成立縣人民政府。
1985年1月,伊犁地區行政公署建制再次恢復,伊寧縣隸屬之。
2001年,伊犁地區行政公署建制第3次被撤銷,伊寧縣再度成為伊犁州直屬縣。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1年,伊寧縣伊犁河南坎區6個鄉劃歸寧西縣
1952年5月23日,政務院批准設立伊寧市,縣城5個區析置劃歸伊寧市,時縣轄9個區。
1953年,伊寧縣六區七鄉(庫色木契克鄉)劃歸博樂縣、八區三鄉(瑪勒巴扎)劃歸伊寧市。
1957年,伊寧縣城遷駐吉里於孜。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各區改設為紅旗、勝利、紅星、團結、天山、十月、火箭、新路、燈塔(年底撤銷)、五一共10個公社,到1962年又先後成立第一、第二、第三公私合營牧場。
1966年1月,麻扎鄉(原尼勒克縣東風公社4個大隊)由尼勒克縣劃歸伊寧縣。
1975年,紅旗(巴彥岱)公社、反修(界梁子)牧場劃歸伊寧市。同年恢復伊犁地區行政公署,伊寧縣歸其領導。
1978年,各公社改以駐地命名。
1980年9月,十月公社析置成立薩木於孜公社。
2004年9月,潘津、達達木圖兩鄉又劃歸伊寧市。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區政府同意撤銷英塔木鄉,設立英塔木鎮。調整後,全縣轄3個鎮、1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吉里於孜鎮、墩麻扎鎮、英塔木鎮、胡地亞於孜鄉、吐魯番於孜鄉、喀拉亞尕奇鄉、愉群翁回族鄉、阿熱吾斯塘鄉、巴依託海鄉、維吾爾玉其溫鄉、薩木於孜鄉、喀什鄉、麻扎鄉、溫亞爾鄉、阿烏利亞鄉、曲魯海鄉、武功鄉、薩地克於孜鄉。

區劃詳情

伊寧縣伊寧縣
截至2018年10月,伊寧縣下轄8個鎮、10個鄉:吉里於孜鎮墩麻扎鎮英塔木鎮、胡地於孜鎮、巴依託海鎮阿熱吾斯塘鎮、薩木於孜鎮、喀什鎮、吐魯番於孜鄉、喀拉亞尕奇鄉、武功鄉、薩地克於孜鄉、愉群翁回族鄉、維吾爾玉其溫鄉、麻扎鄉、溫亞爾鄉、阿烏利亞鄉、曲魯海鄉,另轄3個鄉級單位:青年農場、多浪農場、兵團七十團中心團場。縣政府駐吉里於孜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伊寧縣位於伊犁河谷中部,地理坐標在東經81°13´40"—82°42´20",北緯43°35´10"—44°29´30"之間,東鄰尼勒克縣,西與伊寧市和霍城縣接壤,南鄰伊犁河,與察布查爾、鞏留兩縣隔河相望,北越科古爾琴山,以庫色木契克河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之博樂、精河市(縣)為界,縣治吉里於孜鎮,東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720千米,西南距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18千米,距霍爾果斯口岸90千米,縣境東西距最長116公里,南北距最寬95公里,總面積6152.55平方公里(折合61.59萬公頃),其中新疆建設兵團第四師70團場占地為59.45平方公里(折合0.6萬公頃)。

地形地貌

伊寧縣域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劃分為3類,分別為山地,丘陵和平原。
山地:科古爾琴山橫臥縣境北部,為博羅科努腹背斜的北西構造帶斷裂移位所形成,山體呈北西—東南走向,海拔1500~3500米,高山帶顯小,中低山面積較大,由古生代淺海濱海沉積物質和中生代陸相沉積物組成。境內東部的阿布熱勒山地,受鞏乃斯復向斜的緯向構造所控制,屬於鞏乃斯復向斜隆起部分,呈東西走向,向東延伸到新源,海拔2000米以下,屬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褶皺斷裂構成,是境內的天然牧場。
丘陵:海拔900—1500米。山前丘陵帶是海西褶皺的基底上發育的山前凹陷,並接受了侏羅紀和第三紀地層組成的沉積物,還受到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褶皺發育十分明顯,在吐爾遜溝兩旁有第三紀紅色頁岩露頭,前端受逆掩斷層移位的影響,降落到第三階地,古老的階地都消割成為長崗狀平坦前山丘陵地帶,上面覆蓋著第四紀黃土,部分長崗頂部平坦為第四紀陸地,覆有亞砂土。丘陵帶為境內主要春秋草場。1200—1500米範圍為森林、草甸過渡帶。
平原:可分為科古爾琴山的山前沖積—洪積傾斜平原與它正相交的伊犁河沖積平原兩部分。山前洪積—沖積傾斜平原從長崗前緣往南,寬約8—10千米,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山地大幅度地抬高,河流下切,受風蝕及流水的沖刷搬運使山地碎屑物質堆積在平原上,隨著地形坡度的減緩,河流搬運能力的減弱,物質組成也從北到南,由粗變細。

土壤

伊寧縣的土壤由低向高依次分布著灰鈣土、栗鈣土、黑鈣土、灰褐色森林土、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農區土壤又分為潮土和灌耕灰鈣土兩類。

氣候

伊寧縣屬溫帶半荒漠化氣候,四季比較明顯,冬春溫暖濕潤,夏秋乾燥較熱,年平均氣溫9.3度,極端最低最高氣溫分別為-34.3℃、41℃,全年日照2800—3000小時左右,平原區無霜期160—175天,光照充足,熱量充沛,晝夜溫差大。降水充沛,平原區230毫米,丘陵區355—450毫米,山區450毫米以上,年蒸發量1300—1700毫米,平原區冬季積雪較穩定,一般為10—15厘米,利於農作物的越冬。最大凍土深度可達1米。盛行西風,年均風速為2.5米/秒。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伊寧縣土地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6253平方公里,擁有106萬畝耕地和407萬畝天然草場。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性強,適宜農作物生長。

植物資源

截至2011年底,伊寧縣森林總面積7.49萬公頃,其中山區森林4.25萬公頃、河谷次生林0.92萬公頃、平原人工林面積2.32萬公頃(防護林0.78萬公頃、用材林0.48萬公頃,經濟林1.06萬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10.8%。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個(新疆伊犁小葉白蠟自然保護區),面積910.21公頃。伊寧縣境內共有藥用植物521種(計101科326屬),常見的藥用植物有當歸、黃芪、大黃、木賊、麻黃、蒲公英、伊犁貝母、車前草、秦皮、新疆阿魏等。

礦產資源

伊寧縣礦產資源富集,全縣已探明有煤、金、銀、銅、鐵、高嶺石花崗岩重晶石等27種珍稀礦藏,40餘個礦點。經查明煤炭資源儲量74.2億噸,遠景儲量120億噸;黃金儲量60噸,遠景儲量250噸;石英沙礦儲量750億噸;優質石灰岩礦儲量多達6531億噸;建材花崗岩礦儲量1880億立方米。

水資源

伊寧縣水資源充裕豐沛。伊犁河及其支流喀什河流經伊寧縣境內,伊犁河在縣南流經伊寧縣74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16億立方米;喀什河在自縣東流經伊寧縣47公里,流域面積102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8.5億立方米;北山水系10條河溝,合計年均徑流量近5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總量7.2億立方米,可開採量3.6億立方米。農業灌溉主要渠系有人民渠、團結渠、青年渠、北支幹托海渠、包孜渠、麻扎渠、四清渠和奎遜渠等渠系。

人口

2017年,伊寧縣有人口109595戶,43.069萬人(含兵團)。其中:城鎮人口43596人;鄉村人口387094人。其中維吾爾族207561人,漢族60238人,哈薩克族52896人,回族73076人,其他民族36919人,所占總人口比例分別為48.2%、14%、12.3%、17%、8.6%。男性221931人,占總人口的51.5%,女性208759人,占總人口的48.5%。
2017年,伊寧縣出生人口8321人,其中:男4295人,女4026人;人口出生率19.28‰,與2016年相比新出生人口增加1246人,人口出生率增加3.04‰;死亡人口4965人,其中:男2822人,女2143人;人口死亡率11.51‰;自然增長人口3356人,自然增長率7.78‰,與2016年相比減少126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2.82‰;遷入2398人,遷出7436人。在總人口中,男性215343人,占總人口的51.5%,女性202396人,占總人口的48.5%;0—17歲以下127046人,占30.4%,18—34歲112713人,占27%,35—59歲137659人,占33%,60歲以上40321人,占9.7%。在總人口中,維吾爾族207282人,占總人口的49.6%;漢族48496人,占總人口的11.6%;回族72981人,占總人口的17.5%;哈薩克族52150人,占總人口的12.5%;其他民族36830人,占總人口的8.8%。

經濟

綜述

2016年,伊寧縣年實現生產總值73.77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30.03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20.44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23.31億元,增長13.8%。三次產業比重40.7:27.7:31.6;人均GDP達到16928元,較上年增長7.8%;完成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10.17億元,增長5.6%;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9.35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3億元,下降13.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756元,淨增880元。
伊寧縣草原伊寧縣草原
2016年,伊寧縣地方財政收入累計完成4.28億元,同比下降20.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03億元,同比下降13.3%;地方財政支出完成27.02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6.7億元,同比增長8.6%;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7億元,同比增長13.4%。
2016年,伊寧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683元,增長8.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756元,淨增880元。
2016年,伊寧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63億元,下降49.5%;其中:一產完成1.32億元,下降48.3%,二產完成16.49億元,同比下降56.8%,三產完成17.82億元,同比下降40.2%。在二產投資中,工業投資12.38億元,下降60.5%。

第一產業

2016年,伊寧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1.71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完成農業產值19.43億元, 下降8.4%;林業產值3973.04萬元,增長75.0%;牧業產值29.71億元,增長9.8%;漁業產值7984.62萬元,增長0.1%;農林牧服務業11903萬元,增長18.7%。
2016年,伊寧縣農作物種植面積為136.55萬畝。其中:正播面積為109.19萬畝,復播面積為27.36萬畝。糧食麵積為114.96萬畝,糧食總產63.8萬噸,同比下降18.6%;其中:玉米面積為74.12萬畝,總產量51.81萬噸,同比下降19.0%;小麥面積23.11萬畝(包括春小麥2.02萬畝,冬小麥21.09萬畝),總產量達8.7萬噸,同比下降21.7%;蔬菜面積為6.52萬畝,總產14.7萬噸,同比增長18.6%;油料面積為1.66萬畝,總產0.3萬噸,同比下降63.6%。
2016年,伊寧縣牲畜年末存欄數101.61萬頭(只),增長3.5%;繁殖成活數78.74萬頭(只),增長6.6%;出欄116.16萬頭(只),增長6.8%;其中:牛出欄21.13萬頭,增長5.7%;羊出欄66.39萬隻,增長8.4%;豬出欄26.64萬頭,增長3.2%。肉產量6.85萬噸,增長7.7%;奶產量15.57萬噸,增長5.2%;雞蛋產量7.26萬噸,增長7.3%;家禽出欄490萬羽,增長12.6 %;家禽養殖數763萬羽,增長0.8%。

第二產業

2016年,伊寧縣實現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10.17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35億元,增長6.1%。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0.51億元,增長2.8%;重工業實現增加值8.84億元,增長6.3%。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2.94億元,增長11.5%。工業生產產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7.5%。
2016年,伊寧縣原煤848.89萬噸,增長7.8%;煤制天然氣88834.8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5%;黃金4215.78千克,增長24.3%;發電量90594.25萬千瓦小時,增長19.9%;飼料8.54萬噸,增長6.4%;小麥粉2.87萬噸,下降13.1%;機製糖3.57萬噸,下降7.5%;纖維板6.93萬立方米,增長8.3%;精製食用植物油1530噸,增長116.1%。
2016年,伊寧縣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59億元,同比增長16.9%;施工面積9.3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竣工面積5.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6%;建築企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25萬元,比上年增長12.1%。

第三產業

2016年,伊寧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8億元,增長7.4%。按經營地分組: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12.05億元,同比增長7.3%;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4.04億元,同比增長7.8%。按消費形態分組:餐飲收入2.28億元,同比增長7.9%,商品零售13.81億元,同比增長7.3%。
2016年,伊寧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4%,其中:城鎮消費品同比增長7.3%,農村消費品市場同比增長7.8%;在城鄉市場同步發展中,鄉村消費市場的增速高於城鎮市場0.5%,但是城市市場的主體地位仍高於農村市場,城鎮消費占全縣消費總量的74.9%。
2016年,伊寧縣落實到位的招商引資到位資金是45.18億元,其中,新建項目21個,到位資金27.7億元;續建項目17個,到位資金17.48億元;完成州招商引資任務(區外到位資金44.3億元)的101.2%。
2016年,伊寧縣房地產完成投資2.66億元,增長15.6%。房屋施工面積70.63萬平方米,增長19.2%;房屋竣工面積27.95萬平方米,增長32.7倍;商品房銷售面積12.86萬平方米,下降17.7%;銷售額4.11億元,下降6%。
2016年,伊寧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48.79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6.13億元,同比增長2.6%;住戶存款餘額29.32億元,同比增長7.6%。年末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79.12億元,同比增長1.9%。住戶貸款21.92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短期貸款15.27億元,增長12%;中長期貸款6.64億元,增長11.5%。

交通運輸

截至2015年末,伊寧縣有公路3400公里,其中農村道路為3238公里,1800公里的農村道路實施瀝青路面。國道1條68公里,省道3條94公里,縣道10條148公里,專用公路6條143公里,鄉道143條852公里,村道1650條2095公里,橋樑56座987.5延米。公路總里程中,一級公路9.6公里,二級公路65.5公里,三級公路142公里,四級公路2843.9公里,等外公路339公里。鄉鎮公路通達率100%,通暢率100%,行政村公路通達率100%,通暢率75.2%,公路網密度55.26千米/百平方千米,形成以伊墩高速,國道G218,省道S314、S315、S220線為主軸線的“五橫”(G218線、S220線、縣道X705線,伊墩高速公路和資源路ZA01線)“八縱”(S314線、S315線、X703線、X704線、X706線、X709線、Y048線、X703線)縣域公路網主骨架布局。全縣有客運運輸公司6家,貨運運輸公司30家,二類維修企業6家;客運車輛總計634輛,其中計程車224輛。貨運車輛2 170輛;客運班線76條,縣至縣(市)33條,縣域內43條。完成客運量500萬人次,貨運量1145萬噸,客運周轉量6060萬人/千米,貨運周轉量21390萬噸。
伊寧縣農村公路伊寧縣農村公路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6年,伊寧縣爭取到自治區、自治州級各類科技項目28個,落實資金170餘萬元。其中科技援疆計畫項目1個(科技綜合服務中心),資金40萬元;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項目1個(大果榛子標準化栽培示範),資金25萬元,州級科技項目3個,資金18萬元。

教育事業

2016年,伊寧縣屬普通中學21所,共有500個班。其中:高中4所,133個班,高中在校學生7125人(其中,女生4027人;少數民族5974人);高中教職工人數總計586人,其中專任教師517人(其中少數民族328人)。國中367個班,國中在校學生14986人(其中,女生7279人;少數民族13981人);國中教職工人數總計1412人,其中專任教師1263人(其中少數民族813人)。縣屬國小118所,共有1392個班。其中:國小在校學生40993人(其中,女生19793人;少數民族39051人);國小教職工人數總計3412人,其中專任教師3025人(其中少數民族2189人)。擁有124所幼稚園,學前幼兒教學班491個,學生總數15207人。
伊寧縣第二中學伊寧縣第二中學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伊寧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3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2個(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公共衛生機構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8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鄉鎮場衛生院20個,村衛生室126個,診所33個、醫務室1個、衛生所1個、門診部2個、急救站1個、民營醫院1個),計生服務站10個。衛計系統共有職工2680人(核定編制數1171人,在編1041人,自聘1273人,縣財政供養337人,公益性崗位29人),縣級衛生計生單位有職工1168人,鄉級1512人;村醫143人,村防疫人員187人,婦幼保健員171人,計生宣傳員28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47人;醫療衛生人員中高級職稱73人,中級職稱119人,初級職稱989人。全縣編制床位1187張,實際開放床位1800張,每千人口擁有床位2.8張。

社會保障

2016年,伊寧縣五項社會保險累計參保人數達到113639人次,五項社會保險費總收入20098萬元。其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344人(包括企業養老參保人數7719人,機關事業養老參保人數4625人),養老保險費收入9926萬元(其中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收入7821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收入2105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5747人,失業保險費收入912萬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751人(含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78萬人),醫療保險費收入8422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5387人,工傷保險費收入513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7410人,生育保險費收入325萬元。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繳費任務91220人,實際完成續保繳費人數87571人,完成全年任務的96%,收繳保險費1038萬元。為29532名60周歲以上城鄉居保老人發放養老金3894萬元,養老金髮放率100%。

風景名勝

  • 弓月城遺址
弓月城遺址,位於伊寧縣吐魯番於孜鄉境內。距伊寧縣3公里。是唐代絲綢之路北線重要的軍事、政治、商貿中心,唐朝平定西突厥叛亂,一統西域的決勝之地。該遺址分為大、小二城。被當地維吾爾族民眾稱為“阿勒吞勒克”即金城。弓月城曾是唐代西突厥的一個小牙,崛起於北齊,毀於宋元之後,該地曾出土陶罐、鍍金銅佛、古陶盆、鑄有阿拉伯銘文的銀幣等文物。1936年,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為填充軍餉,對這裡進行了毀滅性挖掘,使遺址遭到嚴重破壞。現此地經後人開發已成為了伊犁大白杏盛產地。
  • 托乎拉蘇風景區
托乎拉蘇風景區,位於伊犁首府伊寧市東北方向40公里處,在15000公頃的廣袤草原上擁有雪山、峽谷、草原、杉樹林、河流、冰川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
  • 天鵝泉景區
天鵝泉景區,位於新疆伊寧縣英塔木鄉境內,伊犁河北岸。距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45公里,伊寧縣城58公里,景區核心地帶面積54平方公里,計畫外圍保護地面積136平方公里。伊寧縣天鵝泉景區是伊犁河谷天鵝冬季的主要棲息地。

榮譽稱號

2019年1月,伊寧縣被授予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