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化學成份,藥物功效,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莖單一或數枝叢生,無分枝,或僅有少數分枝,被極短白毛。葉互生,莖下部葉具有寬扁近三角披針形的葉柄,柄長3~5mm,其餘葉無柄;葉片長1~1.5cm,二回羽狀全裂,最終裂片窄倒披針形或披針形,寬0.5~1mm。頭狀花序單生葉腋,有短梗或近無梗,花序徑4~6mm,花小,每花序有花50~60朵,管狀,深黃色。瘦果小,長卵形,頂端有窄邊。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草原、山坡或林下。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新疆。
化學成份
全草含揮髮油,為α及β-蒎烯、月桂烯,β-欖香烯、龍腦、1-8桉葉素、16烷酸(hexadecanoic acid)和1-十六烷醇(1-hexadeconol)。
藥物功效
來 源 :本品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岩蒿Artemisia rupestris L.的全草。
【性味歸經】味辛,性微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用於胃痛,胃脹和痛經。外用治痔瘡出血,無名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采 制 :夏秋季采全草。曬乾,備用。
【用法用量】9~15克,水煎內服。外用適量。
【藥理作用】全草有抗組織胺引起的豚鼠迴腸平滑肌痙攣作用,並有與抗組織胺類藥物相似的鎮靜催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