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期癲癇持續狀態

新生兒期癲癇持續狀態

新生兒期癲癇持續狀態是癲癇持續狀態的一種類型。新生兒期癲癇持續狀態表現多樣,不典型,多為輕微抽動,肢體奇異的強直動作,常由一個肢體轉至另一肢體或半身抽動,發作時呼吸暫停,意識不清。

基本介紹

  • 別名:新生兒期癲癇持續狀態
  • 常見發病部位:全身
  • 常見症狀:腦出血 癲癇 症狀性癲癇綜合徵 癲癇持續狀態 腦梗死
  • 相關症狀:抽搐 耳聾 呼吸不規則 昏睡 驚厥 口吐白沫 面色蒼白等
  • 相關檢查:腦脊液乳酸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1)不規範抗癇藥治療:多見於新近發病患者開始規範藥物治療後突然停藥、減量、不及時或未遵醫囑服藥、多次漏服藥物、自行停藥、改用偏方和隨意變更藥物劑量或種類等,導致不能達到有效血藥濃度,使2l%的癲癇患兒和34%的成人患者發生癲癇狀態。
(2)腦器質性病變:腦外傷、腦腫瘤、腦出血、腦梗死、腦炎、代謝性腦病、變性病、圍生期損傷和藥物中毒患者無癲癇史以癲癇狀態為首發症狀占50%~60%,有癲癇史出現癲癇狀態占30%~40%。
(3)急性代謝性疾病:無癲癇發作史的急性代謝性疾病患者以癲癇持續狀態為首發症狀占12%~41%,有癲癇史者以持續狀態為反覆發作症狀占5%。
(4)自身因素:癲癇患者在發熱、全身感染、外科手術、精神高度緊張及過度疲勞等時,即使維持有效血藥濃度也可誘發持續狀態。
2.誘發因素髮熱、感染、勞累、飲酒、酒精戒斷、妊娠及分娩等,停用鎮靜劑,服用異煙肼、三環或四環類抗抑鬱藥亦可誘發。

檢查

EEG可見特徵性異常,1~4Hz慢波夾雜棘波或2~6Hz節律性棘慢波綜合,強直發作呈delta;波,陣攣性發作有棘波、尖波發放。

鑑別診斷

新生兒手足徐動:是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臨床表現期中的後遺症期(常出現於生後2個月或更晚)表現:表現為手足徐動、眼球運動障礙、耳聾、智力障礙或牙釉質發育不良等。
新生兒抽搐:人體各部位的運動是在大腦的支配下,相應的肌肉有法規地縮小和舒張而發生的。當某種原因導致腦細胞的功用紊亂時,不僅不能協調地節制全身及局部的運動,而且腦細胞異常放電,引起全身的肌肉縮小(強直性抽搐),或局部肌肉縮小(局限性抽搐)。發作時突然意識喪失,頭後仰或轉向一側,眼球固定或上翻、斜視,口吐白沫,面部、手足肌肉強直或不自主地抽動,數秒鐘到數分鐘自行停止,繼而昏睡。新生兒由於大腦皮層薄,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夠完善,更易於發生抽搐。新生兒抽搐多不典型,往往體現為兩眼注視,眼球震顫,臉上局部肌肉抽動,或四肢不規則的抽動。有的僅體現為面色蒼白或潮紅,出汗,呼吸不規則;或屏氣,呼吸暫停,皮膚紫紺。抽搐是小兒時期的一種嚴重症狀,尤其是新生兒。不僅抽搐時的體現會使家長驚惶失措,而且他切實可引起嚴重後果。為什麼呢?一方面,引起新生兒抽搐的原因往往都是些嚴重疾病,這些病自身就可能致死或致殘。
新生兒震顫:小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會出現生理性的肌震顫發作,這種發作並不影響孩子的睡眠和精神,拍打或轉移其注意力會很快終止發作,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沒有影響,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而逐漸消失。但也可有一些病理性的抽搐發作因素,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熱性驚厥和無熱驚厥,而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代謝異常如維生素D缺乏性低血鈣、低血糖以及維生素B6缺乏等都會引起孩子抽搐發作。
EEG可見特徵性異常,1~4Hz慢波夾雜棘波或2~6Hz節律性棘慢波綜合,強直發作呈delta;波,陣攣性發作有棘波、尖波發放。

緩解方法

導致症狀性癲癇綜合徵的原發病的預防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十分重要。對有遺傳因素者要特彆強調遺傳諮詢的重要性,應詳細地進行家系調查,了解患者雙親、同胞和近親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及其發作特點,對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一些嚴重遺傳性疾病,應進行產前診斷或新生兒期過篩檢查,以決定終止妊娠或早期進行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