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瓊崖評論》是國共第一次合作後,瓊籍出島求學知識青年創辦的一本最為重要的雜誌。
以《新青年》為榜樣,較為鮮明地反映了當時瓊籍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的思想歷程,其刊登的文章大多數能夠結合瓊崖的實際分析問題,逐漸成為當時瓊籍人員創辦刊物中的領頭雁。
當時,大批瓊籍青年在《新瓊崖評論》的影響下接受革命思想,參加革命隊伍,也為中共瓊崖地方黨組織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大革命形勢的高漲,各地瓊籍青年由分散逐漸轉為統一。1925年6月,以《新瓊崖評論》社社員為主體,聯合各地瓊籍革命同志,在廣州成立了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新瓊崖評論》也完成了它光榮的歷史使命。
歷史發展,組織機構,價值意義,
歷史發展
辛亥革命後,海南陷入軍閥混戰之中,社會秩序一片混亂,武人跋扈,壓制一切進步思想,使得在瓊崖本地開展革命工作十分困難。
1923年,軍閥鄧本殷下令取締學生運動,強迫解散瓊崖學聯,許多經過五四運動洗禮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青年,抱著追求革命真理的目的,紛紛離瓊北上尋求發展,出現了進步青年知識分子出島求學熱潮。但他們也逐漸認識到,內地出版的各類革命刊物鮮有涉及瓊崖的相關情況,更缺少專門針對瓊崖人民的革命刊物。當時在廣州求學的瓊崖青年知識分子數量最多,有七八百人之多,1924年,瓊籍革命青年楊善集、徐成章、周士第等乘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革命氣氛空前高漲的時機,在廣州組織“瓊崖革命同志會”和“新瓊崖評論社”,出版《新瓊崖評論》半月刊(從25期起改為月刊)。
同時期,王文明、馮平、馮白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瓊崖青年社”,創辦了《瓊崖新青年》、《海南潮》、《瓊崖旅滬學會月刊》、《南語》等刊物;柯嘉予、莫孔融等在北京,組建了“瓊島魂社”,創辦了《瓊島魂》等刊物。
在瓊崖出島求學知識分子創辦的各類刊物中,《新瓊崖評論》堅持時間最長,發行面最廣,影響力最大,它從1924年1月1日創刊至1925年5月共出版30期,經費由會員負擔,刊物免費贈閱,編輯班子每季選舉一次,連選連任,實行民主辦刊。該刊不僅發表同志會成員楊善集、周士第、徐成章、徐天炳、洪劍雄等寫的文章,還刊登了瞿秋白、惲代英、肖楚女等著名革命活動家的文章。
組織機構
雜誌社社員由最初的20多人,增加到1925年初的260餘人,其中“學生占十分之一,軍界占十分之三,農工商占十分之一,政界占十分之一,教員占二十分之一”。
價值意義
在雜誌社的努力下,各地瓊籍青年組織逐漸走向統一,他們紛紛效仿《新瓊崖評論》,出版各自的革命刊物。上海瓊崖新青年社稱讚《新瓊崖評論》:“你們沒有出世的時候,我們瓊崖的出版品不算少,但他們都已‘不幸短命’了!你們組織完善、主張正確,所以奮鬥僅及一年,而回響者四起,南京有《瓊崖青年》,北京有《瓊島魂》都是步你的後塵。”因此“我永拜你為‘先覺’,永望你為瓊崖‘救星’” 。
在新瓊崖評論社的積極串聯下,1924年底,各地瓊崖青年紛紛向廣州聚集,籌劃成立一個統一的瓊崖革命組織。1925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由廣州新瓊崖評論社、上海瓊崖新青年社、北京瓊島魂社等發起,在廣州召開瓊崖革命團體代表會議,成立了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通過了《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組織大綱》,發表了《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成立宣言》。
會上,王文明、楊善集、周士第、柯嘉予等人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先後參加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的有20多個革命團體,其中有新加坡、暹羅(今泰國)等地瓊崖華僑所組織的革命團體。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可以看作是中共瓊崖地方黨組織的雛形,新瓊崖評論社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瓊崖評論》是在國共合作特殊背景下產生的一本雜誌,由於歷史的局限,其不能公開宣傳馬列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其社員也不是全部由共產黨員組成。但楊善集、徐成章、周士第等共產黨員牢牢地把握住雜誌的控制權,以雜誌社為依託,為建立中共瓊崖地方黨組織積極努力,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1926年2月,瓊崖光復後,中共廣東區委先期委派100多名瓊籍青年回瓊開展建黨活動,其成員大部分來自新瓊崖評論社。新瓊崖評論社及其雜誌在海南早期革命宣傳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